冥想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減輕焦慮和壓力,以及促進情緒健康的練習,可處理更多記憶和情緒。
目前有許多冥想法,例如正念、持咒和引導冥想等。挪威的神經學家表示:所有的冥想方法都可分成兩個類別:專心冥想和非引導冥想。
該研究結果發表於《尖端人類神經科學》期刊。研究者評估14名資深的靜坐者。發現當受試者進行非引導冥想時,大腦在處理與自我有關的想法和感受的區域比休息時來得活躍。非引導性冥想比專心冥想「允許更多的空間來處理記憶和情緒」。
冥想在美國非常流行。根據2007年全國政府調查,9.4%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中曾從事冥想。冥想可能有助於減輕壓力和促進情緒健康。《今日醫學新聞》曾報導,正念冥想這種專心的冥想方法,有助於改善青少年癌症患者的情緒和睡眠品質。
2012年發表在《替代和輔助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冥想可以改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記憶力減退的問題。(本文摘譯自<今日醫療新聞>,19 May 2014,Researchers discover how the brain works during meditation)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