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如何從打呼聲音,判斷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何從打呼聲音,判斷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1576
收藏 瀏覽數 : 71576
如何從打呼聲音,判斷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新婚兩個月的晴雯最近上班總是恍神,還時常哈欠連連,熱心的同事見了忍不住關心,才知道原來晴雯的丈夫晚上睡覺都會打鼾,讓習慣淺眠的晴雯幾乎天天被吵到睡不著覺。睡覺會打鼾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尤其對枕邊人或同房室友而言,常令許多夫妻被迫分房,甚至因此離婚。
 

不過,可別以為打鼾只是單純的噪音而已,國內曾有研究顯示,平均每十個睡覺會打鼾的人,就有1~2位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者隨時會有在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猝死的風險。
 

打鼾可能不只是噪音而已
嚴重者還會增加中風機率

亞東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羅武嘉醫師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阻塞型與中樞型兩種,其中以阻塞型的病人居多,中樞型較不常見。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在睡眠時,會因呼吸道軟組織塌陷,導致氣流阻塞,空氣無法正常的進入肺部,血中含氧量急遽下降,長期下來為了應付缺氧的狀態,會對心肺造成額外的負擔,患者因此容易出現心律不整、高血壓、肺動脈高壓、心室肥大,甚至引發腦溢血、心肌梗塞、中風、半夜猝死等死因,必須加以治療。

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已經是WHO公認影響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之一,會使罹患慢性疾病與肺炎的機會多2~3倍、得心血管疾病機會多7~8倍,還會增加2~5倍的中風與癌症機率,甚至會引起性功能低下、攝護腺肥大等問題,以及增加睡眠中猝死的可能性。

羅武嘉醫師提到,原則上打鼾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都與上呼吸道狹窄有關。打鼾是上呼吸道中軟組織的間歇性阻塞及軟組織振動所產生的聲響,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合併上呼吸道明顯阻塞與缺氧。

 
間歇性的鼾聲大作
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曾有新聞報導,另一半睡覺會打鼾是離婚常見的前五大原因之一!睡眠時,軟顎後區、舌根後區以及咽部的側壁與後壁等部位,因肌肉張力漸失或過多的脂肪沉積,容易使呼吸道塌陷而變得狹窄,並在吸氣時引起軟組織震動,形成鼾聲。

打鼾與身體狀況密切相關,羅武嘉醫師舉例,像是過於疲倦時、睡前喝酒、服用安眠藥者,都會使睡覺時軟顎、舌根或咽壁等處完全放鬆,導致鼾聲大響。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感冒鼻塞者,在入睡後因鼻腔通過的氣流變少,口腔氣流增加,也會讓打鼾聲變大;另外,短時間內變胖,也會讓口咽腔空間縮小,因而發出打呼聲,尤其是在吸氣時更明顯。

雖然睡覺打鼾,會令室友或枕邊人十分困擾,但正因打鼾只有在睡覺時才會發生,當事人常常無法自我察覺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能仰賴枕邊人觀察。通常,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睡覺時會有下列症狀:

1. 空氣不容易吸到肺部,所以入睡後,呼吸會開始變得急促伴隨鼾聲。

2. 接著發生呼吸道軟組織塌陷,導致氣流阻塞,看起來就像是停止呼吸一樣,此時並無鼾聲,可長達數十秒。

3. 啟動呼吸時,常會突然大力的喘息,產生巨大的鼾聲。

4. 一直重複上述的惡性循環。

羅武嘉醫師強調,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在睡覺時,呼吸都會有一定的規律,可能會突然沒有呼吸,然後呼吸停了數十秒後,又突然發出很大的鼾聲,建議可以仔細觀察,若發現枕邊人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另外,當事人若覺得早上起床常會頭痛、白天很沒精神,感覺睡了很久卻怎麼睡都睡不飽,加上非常容易在上班或開車時打瞌睡,就要小心自己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了!
 

手術開刀、戴牙套、呼吸器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3種療法

根據統計,全台灣每七個人,就有一人患有輕重不一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約占全台人口的2~4%(美國約1/4)。診斷上,除了在門診會先檢查口咽部及鼻腔外,也會進一步採用內視鏡來檢查患者的鼻腔、鼻咽部及咽喉,看看哪些地方空氣阻塞而導致睡覺打鼾。

「如果只是打鼾,只影響枕邊人,如果對方可以接受,不一定得接受治療;但倘若是有明顯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就建議積極接受治療。」羅武嘉醫師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手術,主要是將上呼吸道可能阻塞,導致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部位打通,讓空氣可以順暢的進出。常見的手術部位包括鼻腔、鼻咽腺樣體、懸雍垂(俗稱「小舌頭」)、扁桃腺、舌根、甚至下顎骨頭移位等。

止鼾手術是局部麻醉的門診小手術,通常可在30分鐘內完成,加上目前大多是微創或雷射手術,傷口小,患者疼痛感低,也不需要住院;不過,倘若是呼吸中止症的手術,通常則是全身麻醉的住院手術,手術時間則依照術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時間。

非手術的治療方式例如下巴後縮造成呼吸道狹窄,可選擇透過戴牙套,來讓舌頭在睡覺時不會過度後移而堵塞咽喉。至於嚴重的呼吸道狹窄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需要在睡覺時戴呼吸器,以氣流讓堵塞的呼吸道張開,讓空氣得以順暢進出。

臨床上,不少患者剛開完刀時,會感覺症狀改善很多,但過了半年後,又開始鼾聲如雷,這可能與引起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上呼吸道狹窄部位不只一處或是體重增加有關。許多患者都是上呼吸道好幾處有狹窄堵塞的情形,而且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檢查患者的上呼吸道,不見得能發現患者睡覺時真正堵塞的部位。

所以,除了睡眠生理檢查以外,現在許多耳鼻喉科頭頸外科醫師會做睡眠內視鏡檢查。讓患者在睡著的狀態下,用內視鏡仔細檢視患者的上呼吸道,藉此找出患者入睡時,呼吸道中真正狹窄堵塞,引發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部位,再針對這些部位進行手術。


 

一分鐘認識「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成因: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使呼吸道變得狹窄,加上口咽或鼻咽等處結構較狹小,導致呼吸時氣流受阻。

好發族群:50歲以上、肥胖族群,男性較女性多。

症狀:

1. 鼾聲雷動,連門外或隔壁房間都可清楚聽見。

2. 打鼾會間歇性中斷,不久後會伴隨短暫的喘息聲,有時會因此驚醒或覺得呼吸不順。

3. 容易在不該睡著的狀況下打瞌睡,如等紅綠燈、開會時。

4. 愈來愈難集中注意力,變得健忘、易怒、焦躁不安或心情低落、憂鬱。

5. 早晨醒來經常會頭痛或口乾、夜間頻尿。

6. 心跳與血壓升高。

健康威脅:白天疲憊、頭痛、高血壓,若長期未改善,恐提高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治療方式:陽壓呼吸器、牙套治療、軟組織手術、顎骨呼吸道拉提手術等。
 

 ★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