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網球總會(ITF)2018年12月11日公布,台灣青少年男子網球好手曾俊欣,獲選2018年度青少男世界冠軍,他也是台灣網壇史上,第二個獲得這項殊榮的青少年選手。現實社會中,成功人士多半擁有「人生勝利組」的門票,可能家世好、學歷高、有人脈、高富帥等;但中產階級以下的族群,有幾個可以憑著一己之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甚至揚名國際?也就因為稀少,夜市小球王曾俊欣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讓人發現如果有天分,加上正確、充分的努力,便能站上世界的舞台發光。
溫布敦網球錦標賽在官方Twitter發文寫道:「記住曾俊欣的名字,並習慣更多這樣的美技。」「曾俊欣」是台灣的「夜市球王」,父母在永和樂華夜市賣糖葫蘆,用一串一串30、40元的糖葫蘆,加上台塑企業、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等熱心企業的贊助,支撐他走到網球的最高殿堂,被世界看見。目前,他已經在青少年組的溫布敦網球錦標賽、法國網球公開賽中奪冠,也在澳洲網球公開賽取得亞軍,堪稱是近期國際網壇最受矚目的年輕球員。明年,他將以18歲的年紀正式轉為職業選手,開始進攻職業賽。他以目前成績換算成職業選手的排名是441名,轉職業之後,勢必是人生新頁的開始。
在曾俊欣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是如何藉著非常有限的資源,打敗世界上許多每年用幾百萬重金砸出來的競爭對手?以下來看這個勵志的故事!
超強的專注力
讓他學習成效高
在曾俊欣1、2歲的時候,有天早上爸爸曾育德起床,發現他拿著玩具釣竿,正在專心地玩釣魚遊戲,不知道已玩了多久,一直都沒有出聲吵醒大人。這個場景讓曾育德第一次發現兒子專注力異常好。
在他4、5歲的時候,愛打網球的曾爸爸,看到跟球拍差不多高的俊欣,竟自己拿起球拍,而且還打得到球;於是,曾爸爸就開始教他打球。6、7 歲時,有一次曾俊欣一直接著爸爸送過來的球,打到全身無力、癱軟在地上,卻沒有半句抱怨,最後爸爸把累癱的他抱到旁邊休息。
曾俊欣上了國小後,曾育德特別去考了網球教練執照,把網球當成兒子的第二專長來訓練。曾俊欣8歲時,第一次到韓國打國際賽,開眼界後,曾育德體認到「應該從國際的視野來培養兒子,希望能進一步到美國去見識。」但無奈現實並不允許,因為去美國每趟都要花費幾十萬元,而且曾育德必須陪著他,無法工作,太太會更吃力;所以就算夫妻再怎麼攢錢,都不可能實現。所以,這個計畫一直擱置在他心中。
後來,曾俊欣在「四維膠帶盃」網球賽中取得冠軍,實力開始被注意到,當時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的理事長廖裕輝,主動請曾育德來聊一聊,問他有什麼規劃。就這樣,廖裕輝是第一個幫助曾俊欣邁向國際的貴人,幫他籌足贊助經費去美國。那年,曾俊欣10歲。
平凡、踏實的小家庭與
努力栽培的父親
為了曾俊欣的學習,家人可說是傾全力支持。曾俊欣小學時,曾育德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早上五點五十分起床,六點多帶著兒子去上網球課,八點多再回來帶他與弟弟上學;晚上與太太一起到夜市擺攤,一直忙到半夜兩點才睡。但是,曾育德說:「我不覺得辛苦,晚上一串串糖葫蘆的收入可以支持俊欣隔天的學習;我期待明天早上趕快到來,又可以繼續讓他進步。」
曾俊欣的媽媽也曾想勸老公放棄,不要這麼辛苦,但當她看到兒子非常投入,就覺得「我們大人也應該繼續加油才對!沒關係,總會有出路的!」
那麼曾俊欣自己呢?他只是很專心、沉穩地投入在想做的事情上,並不是一個情緒起伏大的人,行事也沒有多餘的顧慮,難怪媒體說他「超齡」。
走到今天,曾育德坦言「沒有預料到」,一開始並沒有立志要兒子當世界球星,「我們只是先做了、再修正,就是Just do it, then fix it。」尤其在國外比賽跟拓展見識的時候,曾育德更是做了相當大的努力。在國外,為了把錢用在刀口上,曾育德選旅館的標準是一晚40美金,而且會特別找中式的吃到飽餐廳,讓曾俊欣一個人進去吃,他在外面等。
曾育德會開車到各處的網球訓練場去學習觀摩別人的訓練方法,從中找尋適合曾俊欣的方法,回家持續訓練。據說,多數青少年都是參加網球營,一年要花五、六百萬(新臺幣);但身為教練,曾育德認為,在營隊裡學到的是別人的方法,營隊結束後可能就忘了,不一定能內化成自己的,最後學到多少很難說,不如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反而更能進步。曾育德的原則是「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只做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但也不能為了網球讓家人餓肚子」,非常理性、謹慎。
球場上就是要贏
連媽媽都沒看見
在曾俊欣眼中,網球的樂趣在於「每一球都有變化、很有挑戰性,很想一直去突破極限。」當平面的球拍與滾動的圓球在切點相遇,忽高、忽低,有時快、有時緩,忽左忽右,力道有時大、有時輕……這些常人看不懂的奧妙細節,在他的眼中像個萬花筒,都化成了千變萬化的挑戰,永遠都有新鮮感。
曾育德說,曾俊欣在球場上是旁若無人的。曾俊欣小時候,他會指導他怎麼打,但兒子上場卻沒照原本的策略,當時他就發現當曾俊欣進入自己的狀態裡,就有自己的打法。甚至有一次,媽媽在場邊加油,但比賽結束後,曾俊欣卻問媽媽:「妳怎麼沒來幫我加油?」原來是他一上場就完全投入,連媽媽來了都沒注意到。
曾育德說,即便旁邊的觀眾有幾千人,兒子也不受影響;曾俊欣則回答說:「打球就是為了贏,當然要完全專心在場上。」對他來說,目標導向、不受干擾是「本來就該如此」的態度!
有時候,比賽中會面臨膠著、難以攻克對手的局面,曾俊欣說:「每當我陷入膠著時,我會分析對手,針對他的缺點去打,告訴自己要冷靜、保持專注,然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虎爸教的不是成績
是盡其在我、發揮天賦的人生觀
在教育觀上,曾育德的看法也不同於一般父母。曾育德說:「很多東西要在小時候就教,才能根深蒂固。像輸贏,很多選手在比賽、特別是重大賽事輸掉後會悶很久,但我從小就告訴他,如果訓練時已充分準備、場上也充分發揮了還輸,表示對手太強,你既然已經盡力,應該要自豪,為什麼要哭?若是準備不夠、場上發揮不好,那輸也是應該的,為什麼要哭?」所以,到現在曾俊欣即便輸球,也不會被情緒左右,很快就釋懷了!
對曾俊欣(左)來說,曾育德(右)是嚴師也是慈父。為了訓練兒子,曾育德特地去考網球教練執照,並開著車到各處的網球訓練場觀摩,積極尋找適合兒子的訓練方式。
在課業上,曾俊欣對自己的要求本來就高,小學時常保持班上前五名,國中時因為練球耽誤了一些課業,靠自學來補足,但也常維持在前三名。因體育保送,目前是建國中學學生的他,每年長達10個月在國外訓練及比賽,主要靠著老師給的資料、作業上網自學,一寫完作業就拍照傳給老師,若有回臺灣,就會回學校上課、參與考試。因為在國外奔波的時間較難掌控,曾俊欣盡量利用練完球後的有限時間,集中專注力來提高學習效率。
曾育德認為,與其在國、高中智力未開的階段,塞一堆內容給孩子,不如讓他學會自己找資料、研究,等他20、30多歲智力成熟時,只要有自我研究的習慣,想學什麼都可以透過自學來達成。培養學習能力、保持動機,比強迫吸收資料性的知識來得有意義。「我認為運動、念書並不衝突,像有些體育班的老師對學科的要求會放寬、甚至放棄,我認為反而要嚴格,甚至應該要文武雙全。」所謂「虎爸」,應該就是這樣子吧?
最後,請曾俊欣給後進一些建議,他說:「要能吃苦、要去做正確的事,即便不是每個環節都那麼喜歡!」可見,「苦練」只是基本功,想卓越,還要「正確」跟「有所犧牲」!曾俊欣說:「我會一直告訴自己,若想要成為最頂尖的選手,就要比別人更努力,不要讓自己處在舒適圈裡,要做對自己更有幫助的事。」
本文由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協助報導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