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成人的善意謊言,小孩難解

成人的善意謊言,小孩難解

出處/ 2007年3月號/第24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325
收藏 瀏覽數 : 6325
成人的善意謊言,小孩難解

網路流傳一則《分蘋果的故事》,在故事中,服刑的犯人描述:小時候媽媽分蘋果,為表示不貪心,你說要最小的,就能得到想要的大蘋果,因此他學會「說謊」,以爭取想要的東西;另一位傑出者的經驗是,小時候媽媽以除草比賽的成績分蘋果,讓他學到:「想得到最好的,必須努力爭第一。」一樣是分蘋果,兩人的未來卻天差地遠。如果你是想教孩子誠實的父母,會怎樣分蘋果?


小瓜子、小嘟嘟最喜歡聖誕節,因為會收到耶誕老公公送的禮物,但她們的媽媽卻很煩惱,「明明是我為他們準備的禮物,卻要謊稱是耶誕老公公送的,有天,這善意的謊言被拆穿了,該怎麼辦?」

天文的媽媽為避免推銷員兜售商品,要唸大班的天文騙電話中的銷售員說,爸媽不在家,沒法接電話,可是天文覺得很奇怪,「爸媽明明在家呀……」

上述兩案例其實都是家長的善意謊言,父母可能認為自己說的小謊,是因背後有更大的目的。像謊稱孩子的禮物是耶誕老公公給的,為的是讓孩子保有純真的想像力;騙銷售員自己不在家,是不想被銷售員打擾,或為了教導孩子別讓陌生人接近,以免受騙。不過,父母可能沒想過,孩子會回頭問,「爸媽,你為什麼要說謊?」

講明善意謊言
背後的苦衷

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莊貞銀表示,父母創造耶誕老公公的故事,其實能滿足小孩子的幻想,有其目的與意義,等小瓜子、小嘟嘟長大,能接受耶誕老公公原來是父母扮演,屆時再教導孩子也不遲。

相較之下,為趕走銷售員的謊言,莊貞銀認為,宜盡量避免,因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她建議家長最好告訴孩子,對銷售員說爸媽不在的理由是:擔心銷售員打擾家人、希望孩子不要隨意接觸陌生人等,總之,須講明說謊的主因,否則,難保孩子不受影響。

最忌「說話不算話」

除了上述案例,莊貞銀提醒,家長最容易犯的毛病還有「說話不算話」,及「隨口哄騙小孩」。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經驗,為了讓小孩不哭鬧,隨口說「只要你不哭,明天帶你出去玩」,這時,小孩可能暫停哭鬧,但隔天卻吵著要你實現諾言,帶他出去玩,如果父母不履行,對孩子來說,就是「說話不算話」,也是一種謊言。這種情況也常發生在家長隨便說說,但小孩當真的案例。

莊貞銀以她孫女──宜宣為例,有回,孫女的阿姨在電話中和3歲多的宜宣說,「阿姨會買帽子、手套、衣服給你,但拿禮物前,宜宣必須乖乖地才有禮物喔!」之後,媽媽帶回阿姨給宜宣的禮物,有帽子、手套,獨漏衣服,想不到,宜宣問媽媽,「 我有乖嗎?」媽媽回答:「有呀!」宜宣接著問:「那我的衣服在哪裡?」

這例子讓莊貞銀印象深刻,雖然阿姨無心欺騙,只是隨口說了「衣服」,但宜宣卻記得很清楚。因此,莊貞銀呼籲父母,一定要記得自己曾允諾過的事,無法兌現的承諾,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一旦答應孩子,就要努力兌現,父母若能以身作則,讓孩子信任別人,將來也能當個誠實、守信用的人。

信用,禁不起扣減

莊貞銀分析,小孩說謊不完全是人格缺失,比較像是行為錯誤,隨著孩子生活範圍擴大,接觸的人事物愈來愈多,對週遭的「事實」和「想像」將區分得更清楚,到5、6歲後,較能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在「說謊」。 

所以,父母如果要說善意的謊言,在小孩5、6歲前還不易被拆穿,若小孩已超過5、6歲,父母想說謊須先三思!
  
從去年一直延燒到今年的藝人吸毒事件,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其中,藝人屈中恆與另一名藝人庹宗康曾開記者會,「否認」吸食大麻,最後,因受不了良心譴責,屈中恆坦承吸食毒品。他表示,坦承的關鍵是:「開完記者會後,回到家,小孩都睡了,可是我卻不敢碰他們。我想到,如果我現在不說實話,以後我要怎麼教導他們?」

想培養誠實的小孩,家長應以身作則,奉行「誠實」準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