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大班升小一,學習不憂慮

大班升小一,學習不憂慮

出處/ 2001年3月/第18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642
收藏 瀏覽數 : 5642
大班升小一,學習不憂慮

在遊戲中學習的孩子,一下子要調整為小學生的上課方法,的確需要花點時間。父母能否預先調整作息、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是決定孩子適應良好與否的關鍵。每年9月都有一批6足歲的孩子進入正式教育體制,成為小一新鮮人,許多大人都好奇,這些稚氣未脫,才剛換下圍兜,捨不得和點心說拜拜的小可愛,他們能坐在教室裡專心地上課,認真地學習嗎?

開學前半年的訓練計畫

說來好笑,我們哪一個人不是這樣踏進小學一年級的?所以孩子絕對可以應付學校裡的狀況,家長擔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贏在起跑點,或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匹黑馬脫穎而出?現在距離開學尚有半年的時間,教育心理學碩士董媛卿老師提醒家長別忙著送孩子進入小一先修班,不妨先問問自己,了不了解孩子入學時所需具備的能力,觀察一下您的孩子準備好了沒?假如沒有萬全的準備,得趕快利用最後半年的時間,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培養六種必備的能力,以便協助孩子入學後有好的開始。

1. 專注力—最少要持續專注20分鐘以上(看電視不算)。小學每一堂課的上課時間為40分鐘,假如孩子還沒有這種能力,建議父母每天陪孩子做一件持續10分鐘以上的事情,如:遊戲、美勞、家事等,循序漸進地拉長時間。

2. 服從性—團體生活如果不能服從將為老師帶來困擾,甚至影響學習效果。半年內一定要使孩子的生活規律化,規則性的活動將有助於孩子養成服從性,並要教導孩子以團體的考量為原則。

3. 記憶力—開始上小學後將記憶許多東西,如果缺乏記憶力則無法順利學習。建議您帶孩子有系統地回想,如:早上出門上學和從學校回家,一路上經歷了什麼事、看見了那些熟識的人,讓孩子依序說出來;問孩子早餐吃了什麼;昨晚睡前說了什麼故事,都是生活上的自然訓練。

4. 數與量的能力—在上小一前需要有數字1~20的觀念,並要與份量能夠聯想在一起,不一定要會寫數字,但聽到3,一定要能拿出3的量。

5. 抄寫前的準備—如果4歲時就讓孩子練習拿筷子,一上小學寫功課才不會太累。剩下半年的時間,除了訓練孩子使用筷子,並可搭配走迷宮、塗色、連連看等活動,鍛鍊手的靈活度。

6. 推理的能力—推理在小學教育中佔了4/5的比重,因此要讓孩子練習找線索,進行有系統的聯想。如:炒菜前媽媽該如何處理冰箱中拿出來的蔬菜?洗菜、解凍、切菜的順序是怎樣?最好以生活上的事件讓孩子多練習,尤其不要直接給答案,或讓孩子看些題目配答案的書籍。

以上的六種能力都可以在半年內透過生活互動與孩子一同練習與培養,另外也要開始調整生活作息以配合小學上學時間,讓孩子精神奕奕地背著書包上學去。假如一切都已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培養孩子高高興興上學去的氣氛。

培養迎接下學期的能力

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小學一年級,過了這個寒假就要邁入第二個學期,也許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第一個學期的成績後會非常憂慮,擔心不好的開始會影響日後的發展。其實董媛卿老師並不擔心分數,她提醒家長需從幾個方向來正視孩子的學習,否則即使科科一百,也無法為日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首先家長必須想一想,第一個學期有沒有為孩子建立固定作息的良好習慣,如此父母就不必每天叮囑,可減少親子衝突。

其次,將寫功課的權力交給孩子,要先寫那一科或後寫那一科,交給孩子自行決定,父母只需提醒,切莫強行規定。

第三,當孩子寫作業時,切勿拿出作業簿就埋頭苦幹,而是要先將課本拿出來,看一看課文再著手寫作業。如果孩子遇到不會的,家長千萬別立刻告訴他答案,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查閱課本或相關資料。

第四是態度問題,您必須了解孩子是否全力以赴地完成作業,當孩子有疑問時,家長陪在旁邊的用意是提供討論的對象及提醒孩子專心,而不是抓出孩子的錯誤。

第五,要培養孩子自我檢查的能力。父母最常犯的毛病是一眼看出孩子的錯誤,立即用橡皮擦去錯字,讓孩子再寫一遍,如此將無法養成孩子自我檢核的能力,以致常犯同樣的錯,一錯再錯。

最後是建立「檢查制度」,鼓勵孩子自行檢查。如果孩子自己找出錯誤,為了加深印象,讓孩子重複寫5遍;但如果孩子馬馬虎虎或根本找不出錯誤,錯誤是家長找出來的,則應讓孩子寫20遍,並非處罰,而是加深印象。

許多孩子在補習或自修的時候就完成作業了,這時父母親可進行簡單的測驗來驗證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效果。如: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進行測驗,文科方面可讓孩子看著課本回答問題,或進行聽寫測驗、造句練習;數理科則選1、2題例題稍微改一下數字,讓孩子再做一次。

小一新鮮人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養成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保有好奇探索、熱中追求知識的心,而非僅僅得到一百分與第一名的表象榮譽。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