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霸凌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心理健康的風險

霸凌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心理健康的風險

出處/ 2019年3月號/第37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662
收藏 瀏覽數 : 8662
霸凌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心理健康的風險

一項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經常遭受霸凌的青少年可能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機會。

近年來,網絡霸凌(指透過手機、社群媒體或網路所進行的所有霸凌行為)已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和司法統計局統計,在美國每10位學生中就有1~3名曾遭受霸凌。

該研究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者進行,分析來自歐洲不同國家、共600多名年輕人分別於14歲及19歲時參與的問卷調查和腦部掃描資料,該研究參與者屬於IMAGEN長期計畫的一部分,藉此評估年輕成人的大腦發展和心理健康。

結果顯示,超過30%的參與者有遭受長期霸凌的經驗,進一步比較有無遭受長期霸凌經驗者的資料,發現嚴重被霸凌的經驗與19歲時的腦容量改變和焦慮水平有關。

而且,霸凌可能減少大腦中尾狀核和殼核的容量,尾狀核在大腦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如何處理記憶。這部分的大腦使用過去經驗的訊息來影響未來的行動和決定。殼核調節運動也會影響學習。

研究者表示,經常被霸凌的青少年大腦的變化部分地解釋了在19歲時同儕加害歷程與高焦慮水平之間的關係。同儕加害歷程已成為無法忽視的全球問題,它可能導致大腦實際變化,焦慮症的蔓延以及要付出高社會成本。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療新聞〉,6 January 2019,Bullying alters brain structure, raises risk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

★孩子遭到網路霸凌有哪些信號?如何步驟性協助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
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群媒體,能保護好孩子嗎?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是一本給父母、教師與青少年應對、自保指南書。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彭政閔(前職棒球星)、周天成(羽球國手)、 彭仁鐸(「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發起人)聯合推薦,好書優惠中

本文摘自《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TAAZE讀冊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