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即將到來,提到它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熱騰騰的火雞大餐,還是大賣場,讓人失心瘋的黑色星期五?在國外,這天是家人相聚一起用餐,感謝上帝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同時會停下來回顧今年需要感恩的事物,再次表達感謝。根據一篇2018年發表於《心理治療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感恩可有助於擺脫有害的情緒,甚至對大腦有持久影響,有情緒困擾的人,除了心理諮商外,練習感恩,效果比單純諮商更好。
該研究由印第安那大學、丹佛大學和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學者共同進行,研究對象為293位正飽受憂鬱及焦慮所苦而尋求心理諮商的大學生。參與者隨機分配至三組,每組都會接受心理諮商,第一組被要求連續三週,每週寫一封感謝信給一個人;第二組則寫下最低落的想法及負面經驗;第三組則沒有任何寫作活動。
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兩組,寫感謝信組的參與者,在寫作活動結束後四週和十二週都呈現顯著較佳的心理健康狀況;第一組受訪者僅有23%將信寄出,但寫作活動對未送出信件者,仍有所幫助。
研究者也發現,寫感謝信的受試組別並非因為使用正向辭彙,而是使用較少呈現負面情緒語詞而有較佳的心理健康,顯示當下對他人感恩及祝福時,自然而然就比較難專注在負向經驗上,將注意力從負面情緒轉移。
研究者進一步以功能性磁振造影來測量寫過感謝信及完全沒書寫者的大腦,發現寫感謝信者處在感恩經驗中時,其大腦前額葉內側的激活程度更高,且在寫信開始三個月後才顯現,僅僅表達感激之情就對大腦產生持久的影響,隨著時間增長,可能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
回想挫折憂傷的事
會讓人潛意識逃避壓抑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明,當完成感謝他人寫一封信時,回憶的經驗是充滿學習、感到自我成長、被愛、受照顧、同理接納等較正面的記憶,同時也引發正面情緒與大腦前額葉的活化。如回想的是挫折憂傷的事情,人們得提取負面經驗並再次經歷低潮,通常會感到不舒服或衍生其他負面感覺,而有逃避回憶、設法壓抑的行為。
此次實驗帶給我們一個好消息,藉由感恩就可重新檢視自身生活,甚至發現周圍人際的支持與關懷,幫助自己建立在愉悅幸福感中,在鳥日子中自我改變與調適,可利用這簡易方法幫助低潮朋友。胡延薇提醒,除了專業的心理諮商或治療,更重要的是自己幫助自己,維持心理健康與自我照護。
從記錄生活開始
練習「感恩」和珍惜幸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重複想不堪的、難過的,使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或過往,再次陷入痛苦的經驗,從上述研究結果看起來是不智的,例如:失戀時,常有人說不斷地敘述,說它個一百次,痛苦就會消失,其實不然,可能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走出那段強烈的失落感,相對地更沉浸於負向情緒中,此次研究提醒我們,可讓自己忙於其他事,藉以轉移負向情緒。
葉雅馨建議,除了感恩信,不妨嘗試每天寫下讓自己開心的事,即便看起來是件很小的事,只要是令你感覺美好或有貢獻的,例如:借了一支筆給在旁的同學,她給了你一個甜美的微笑;幫家人將水槽的碗洗乾淨了;炒綠花椰菜時加些切薄片的紅蘿蔔,變得不只可口又美觀;或稱讚新來的同事……等。其實除了是一個紀錄,也在過程中感到欣喜及認同自己。她說,原來感恩是可以練習的,也是一種珍惜,有意識數算幸福的人,往往也會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