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曾遇過努力減肥,卻愈減愈肥的窘境!試了那些號稱輕鬆就能瘦的懶人減肥法、斷食減肥法,努力運動、克制飲食,卻還是瘦不下來,難免讓人灰心喪志!難道真有人「呼吸就會胖」?醫師提醒,如果努力減肥卻成效不彰,也許是「壓力肥」,建議可以先從紓壓開始,一步步擊退導致肥胖的元兇!
叮咚~叮咚~門鈴聲響了。一開門,姐姐看著我,從頭掃視到腳,露出驚訝表情連珠炮地說:「你肚子和臀部變大,好像又胖了,怎麼會這樣呢!你睡前有吃東西是嗎?不能再吃多囉!要忌口!要控制!要運動!再胖下去,會看起像歐巴桑喔………」愛美的姐姐總是耳提面命的要我注意身材別走樣;而住在附近的妹妹也不遑多讓,看到我也說:「姐,不能再胖囉,你的血壓正常嗎?……」。妹妹一向注重養生晚上總是一邊做運動一邊看韓劇,她高興地說終於比我瘦了。
有一陣子,「不能再胖囉~不能再胖囉~」成了姊妹之間的招呼語。自己也暗自懊惱,到底從甚麼時候開始胖了起來。曾幾何時的「白鷺鷥阿姨」、「多吃點,不然颱風來會被吹走」、「再怎麼吃都不胖,即使是睡前吃飯、巧克力增肥」的我,怎麼會西裝褲塞不下,鎖骨也藏起來,少了仙氣?翻了翻舊照片,發現應該從前年開始吧,由於組織人事變動,最高主管懸缺,一下子自己要代表單位對外站到最前線,要扛起這麼大責任,讓一向定位幕僚的我壓力不小。總有開不完的會、主持不完的會議、讀不完的資料、惱人的人事問題,使得熬夜成家常便飯,每天像陀螺般轉個不停,吃飯時間不固定,往往一天只吃晚餐。
當壓力大時,甚至會吃不太下,體重卻還是一天比一天胖,直線上升,血壓變高了,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腳水腫了,還曾感冒失聲一個月,泌尿道也反覆發炎。醫師建議我要控制體重,我不禁疑惑地問「最近都忙到沒什麼吃,為什麼我還是變胖了?……」。
上班族常用的斷食減肥法
長期容易導致憂鬱症、胃潰瘍
這期間,好友還到家親自示範如何製作瘦身餐。我們一起到傳統市場買了蕃茄、洋蔥、排骨、芹菜、豆腐、海帶、木耳、高麗菜、綠色花椰菜等食材,以準備一星期的湯底。這食譜得先把排骨燉好納涼分裝,還得非常耐心將洋蔥炒到焦糖狀、蕃茄炒到濃稠狀,再裝盒冷藏。然後每天午晚餐用排骨湯加洋蔥、蕃茄泥調味,再加入芹菜、豆腐、海帶和大量自己喜歡吃的蔬菜;早餐則吃香蕉配杏仁薏仁茶、以及小黃瓜配水煮蛋。
一開始其實覺得像火鍋般美味;不過吃到第三星期,聞到洋蔥味、看到蕃茄泥就膩了,而體重的下降還是有限。接下來還有同事介紹號稱成功甩肉的「16:8斷食減肥法」,每天集中8小時把食物吃完,聽起來不難做起來也容易;不過看了一篇報導,減重專科醫師提醒,這種減重方法,看似對於上班族是比較可行的減重方法,但是,長時間使用,小心憂鬱症、胃潰瘍等地雷找上門!因此作罷。(延伸閱讀:「間歇性斷食法」可以高效率瘦身減脂?)
愈減愈肥,要考慮壓力肥!
後來,前同事兒童精神科陳質采醫師判斷,這情況應該是「壓力肥」,所以會出現即使不吃也會胖。因此,我也藉機讓自己休息三個月,每天三餐除了晚餐盡量不吃澱粉,再搭配走1萬步的運動。雖然偶而天氣冷運動沒達標,但壓力減低,血壓正常了,心情美麗了,體重也逐漸減少。
可見,壓力是肥胖的元兇,許多人用吃來紓壓,常用美食來面對壓力,身體就會產生自動化反應。壓力一來就啟動覓食行為,漸漸的就被美食綁架了。已有許多國內外研究證實,長期累積慢性壓力與負向情緒,會使自律神經失調;內分泌系統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來協助身體處理慢性壓力,並在內臟周圍儲存脂肪以備不時之需。很多減重患者經常抱怨:「壓力時吃不下,但體重不降反升」、「最近忙到沒時間吃飯,連喝水也會胖」,當腰圍和體重呈現失控狀態,身體已被厚重脂肪團團環繞。
《紐約科學院年鑑》雅典大學醫學院Ioannis Kyrou醫師所著的「壓力,內臟脂肪和代謝併發症」論文,針對壓力、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研究發現,壓力是由內在或外在的不利力量引起的動態平衡或不和諧狀態,目的在抵消身體平衡的複雜生理和行為的反應。過去幾十年中,西方社會中,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發病率呈現流行趨勢,且通常與壓力指數相關。
壓力(主要是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過度激活)會導致脂肪組織的積累,而肥胖本身也構成一種身體的慢性壓力狀態,並可能導致HPA軸功能障礙。肥胖也是促使代謝失調的全身低度炎症性疾病,這表示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促炎細胞因子具有潛在的重要致病作用。
1分鐘自我檢測壓力肥
肥胖的原因千百種,若有人抱怨近期發胖太快,怎樣少吃都沒用,也要注意「工作壓力」成減肥失敗最大真兇。你懷疑自己是「壓力肥」嗎?幫你歸納六大問題自我檢視,愈多問題答「是」,你就愈可能是壓力肥!
1.壓力大時會越想要吃東西?
2.遭遇壓力,短期快速變胖?
3.面臨壓力,體重怎麼樣都減不下來?
4.即使暫時遠離當前壓力,心情仍煩躁不安,還是很想吃?
5.特別想吃高糖、高油的及高熱量食物紓壓?
6.較容易出現腰腹肥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