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流行期間,不少新冠確診者因喉嚨痛而少喝水,但發燒加天熱流汗量大竟引發「急性腎衰竭」!變異株BA.4、BA.5已入境,確診人數可能8、9月再攀升,面對疫情未歇的炎夏,腎功能不好者該怎麼喝水,才能避免腎衰竭或水腫?
Omicron流行期間水喝太少
增加急性腎衰竭個案
今年4月下旬,Omicron病毒開始在台灣流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透析科主任郭慧亮指出,新冠病毒流行期間,門診中出現了比平時更多的急性腎衰竭個案,這些人因嚴重的喉嚨痛而少喝水,但發燒升高體溫,又加速水分散失,不知不覺中,腎功能在短期內快速惡化,形成了「急性腎衰竭」。(延伸閱讀:洗腎和腎臟病友如何取得新冠抗病毒藥?能否吃清冠一號?)
「急性腎衰竭」指的是短期內腎臟因某些因素受到損傷,而暫時失去或降低過濾、排毒的功能;引發的原因包括:止痛劑、化療、注射顯影劑、大量流汗或腹瀉卻不喝水等。若能及時治療,缺水性的急性腎衰竭多半可恢復。
其實不論腎功能正常或有慢性腎病的人,都可能發生急性腎衰竭,但有慢性腎病者腎功能較差,更應避免這類傷腎的狀況發生。(延伸閱讀:腎悄悄的衰竭,你發現了嗎)
慢性腎病者可視有無水腫
找到理想喝水量
一般而言,腎臟病患者在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喝水,有助於將毒素排出體外,但如果腎功能不足以順利將水分排出體外,就會滯留體內造成「水腫」,這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因此「水腫」可用來觀察患者的水分狀況。當發生水腫現象,就必須限制飲水量。
對慢性腎病者來說,理想喝水量應是「當時的腎臟功能可順利處理的水量」;若喝得太多,超過腎臟的負荷,會發生「水腫」現象。「慢性腎臟病者腎功能較差,腎絲球過濾率越低的患者,排水的功能就越差,也越容易造成水腫」郭慧亮主任解釋。(延伸閱讀:新冠後遺症不處理會降抵抗力!中醫食療.防疫茶.穴道按摩全解析)
在喝水量方面,他建議一般腎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建議喝水量是1500~2000ml。而慢性腎臟病人必須與腎臟科醫師諮詢討論,「原則上只要沒有水腫就可以增加喝水量,一旦水腫,就要開始限制飲水量,像是慢性腎臟病第四、五期的患者易水腫,宜將喝水量調整到『前一日的小便量+500ml』左右。」
慢性腎臟病友在炎夏若怕口渴不小心喝了太多水,可將一日水量先裝在水壺裡作為提醒,要喝時先含一小口在嘴裡,滋潤口腔再慢慢吞下,或者以冰塊解渴,含著它在嘴裡慢慢融化來降溫消暑。(延伸閱讀:確診了「怎麼吃」提升免疫力?營養師推薦3道食譜補營養)
含糖飲料不建議喝
影響血糖又產生毒素
腎病患者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添加物多的飲料可能給腎臟帶來太多負擔,民眾喜愛的含糖飲料也不適合。郭慧亮主任說:「除了會使血糖上升之外,血中的葡萄糖也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蛋白,使蛋白質失去作用,甚至產生毒素,所以建議腎病患者還是喝白開水就好了!」(延伸閱讀:Omicron新變種侵台 確診者仍可能染疫!營養師推3食譜幫腎友提升免疫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