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每天待在FB、IG時間愈久,憂鬱症風險竟是一般人的1.7倍!

每天待在FB、IG時間愈久,憂鬱症風險竟是一般人的1.7倍!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022
收藏 瀏覽數 : 5022
每天待在FB、IG時間愈久,憂鬱症風險竟是一般人的1.7倍!

使用社群媒體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年輕人透過張貼動態與親友或陌生人交流。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調查發現,目前國內網路使用率達84.8%,上網人數約1,993萬位;另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Kantar TNS執行的Connected Life調查顯示,台灣每日使用社群媒體比例為69%,其中以「Facebook」、「Google+」及「Instagram」最常被使用。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該研究發表於2016年4月《憂鬱和焦慮》期刊,研究對象為1,787名19至32歲的美國人。受試者於2014年填寫一份問卷,詢問其這一年間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包含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Tumblr等美國人常使用之社群媒體),同時以「病患自我報告之結果測量資訊系統憂鬱量表」評估其憂鬱風險及徵兆。

 

結果發現,參與者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主治醫師表示,社群媒體的普及性已成為現實人際互動的延伸,適當使用社群媒體有助於擴展人際關係。不善交際者因對現實人際互動較為敏感,隱身於網路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僅注意到他人過度美化的生活表象,及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與按讚數,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親友需提高警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指出,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

 

葉雅馨說明,每人使用社群媒體時間視個人需求而定,但若因使用社群而犧牲睡眠、飲食、與親友相處時間等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有所調整。建議網友可以於線上相互提醒此刻應該做哪些事,例如:提醒對方現在該去讀書,或是該起身運動,避免過度使用社群而影響原訂作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