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常低頭滑手機恐烏龜頸,醫示範3組伸展操來改善

常低頭滑手機恐烏龜頸,醫示範3組伸展操來改善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5年5、6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40
收藏 瀏覽數 : 440
常低頭滑手機恐烏龜頸,醫示範3組伸展操來改善

現代人不分老少長期低頭滑手機,常使頸椎過度前傾與彎曲;此外,學生的書包重量如同求學壓力般沉重,都易導致「烏龜頸症候群」。亞東醫院骨科部吳凱文醫師建議可用2招自我檢測,並親自示範改善烏龜頸症候群的3組伸展動作!

低頭族、久坐族及學生 最易有烏龜頸

烏龜頸症候群專有名詞為「頭部前傾姿勢(Forward Head Posture, FHP)」,意指頭部長期前傾,導致頸椎過度彎曲、肩頸僵硬、肌肉失衡,並影響身體姿勢與整體外觀。這情況多見於三大族群:

1.低頭族: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易使頸椎過度彎曲,頸部肌群無力,近乎懸掛式地連接頭部。

2.久坐族: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為了盯緊螢幕,頭部不自覺的往前傾。此外,駝背、骨盆後傾等不當姿勢,讓外型更神似烏龜向前伸直頭頸。

3.學生族:處於發育期的學生揹負過重的書包易導致彎腰駝背,為了與沉重的書包抗衡,頭部易因代償作用往前傾。

烏龜頸症候群不只牽涉頸部肌群,烏龜另一形象是厚重又圓弧的龜殼,此症候群也易伴隨胸部緊繃與背側無力等健康問題。

兩招自我檢測有無烏龜頸

烏龜頸若非透過他人提醒,自己不易察覺。吳凱文醫師建議可用2招在家自我檢測:

1.外觀檢測

「在正常情況下,耳朵應與肩膀呈一直線。」吳凱文醫師提醒,當耳朵明顯超過肩膀的垂直線,並且下巴前凸,頭部往前伸出,貌似烏龜伸頭便是烏龜頸的特色。此外,烏龜頸的不健康弧線會從頸部往肩膀、背部延伸,形成圓肩、駝背的外觀,彷彿揹著沉重的龜殼。

最簡易的自我檢測法是透過「照鏡子」查看側身曲線,如果轉頭看鏡子不易觀察耳朵與肩膀是否呈一直線,也可請旁人協助確認,或透過手機拍攝,更客觀地檢測。

另外,可背部靠牆測試頭部是否能自然的貼向牆面,若後腦無法輕鬆觸及牆壁,代表有烏龜頸跡象。吳凱文醫師提醒,靠牆測試時「視線應保持水平、微收下巴」,避免藉由仰頭碰到牆壁,失去檢測的準確度。

2.身體不適檢測

身體各部位環環相扣,若有下列症狀,可能直接或間接受烏龜頸影響:

  • 頸部僵硬、緊繃,轉動不靈活。
  • 肩頸、上背部疼痛,甚至放射性疼痛到手臂。
  • 頭痛、眼睛疲勞,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後症狀會加劇。
  • 身體姿勢嚴重不對稱,肩膀高低不一。
  • 呼吸變淺,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烏龜頸潛藏4大健康問題

烏龜頸除了外觀不好看外,還潛藏更多健康隱憂:

1.頸椎前傾
吳凱文醫師解釋:「頸椎有自然的生理曲線,過直或過彎都不好。」而且當頭顱與軀幹保持一直線時,頸椎負擔是最輕的;而每前傾2.5公分,頸椎便會額外承受4.5公斤的負重。

2.頭部重心改變
頸椎前傾讓本來均衡的受力產生變化,當臉部左右肌肉受力不均時,可能造成臉部不對稱,甚至大小臉。

3.脊椎結構受影響
隨著烏龜頸愈發嚴重,可能導致脊椎側彎、高低肩、圓肩、駝背,負面影響還會深入整條脊柱,讓頸椎、胸椎、腰椎壓力失衡,嚴重時可能導致椎間盤突出。

4.呼吸與睡眠品質下降
當脊柱結構受影響,胸椎會承受更多壓力,進而影響橫膈膜運作,導致呼吸變淺,甚至影響睡眠。

如何預防與改善烏龜頸

可調整電腦螢幕高度,或舉高持手機的手臂,讓3C產品與視線齊平,以避免低頭。重要的是,無論工作時使用電腦或休憩時滑手機,都需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應及時調整姿勢。吳凱文醫師建議:「可設置鬧鐘提醒自己,每30~45分鐘休息一下,光是簡單起身活動、伸展頸部就很有幫助!」

至於學生的書包重量,吳凱文醫師建議不宜超過自身體重的10~15%,以體重50公斤為例,書包不宜超過5~7公斤,同時建議兩個背重物的原則:

背重物原則1》平均受力

為使雙肩平均受力,應避免單邊揹重物。身為雙寶爸的吳凱文醫師對於孩子的沉重書包特別有心得,提醒「同樣是雙肩後背包,應更細心地擺放物品,讓重量均勻分配,避免壓迫單一部位。」此外,可用手提袋分擔書包重量,但需雙手交替提,避免單側受力過重。

背重物原則2》減壓

市售許多書包主打「S型加寬」肩帶,功用是更貼合肩膀的曲線,達到減壓效果。吳凱文醫師提醒:「可挑選5公分以上的書包肩帶,分攤肩膀壓力。」此外,背部添加透氣減壓墊的書包,也能提升承托感、減輕負重。

有些人會為了平衡而將背包改背在胸前,要注意這樣反倒會讓上半身後仰,導致腰椎壓力增加,不是減壓的好方法。

除了上述情境,身為鐵人三項選手、運動科學博士生的吳凱文醫師提醒:「愛重訓的朋友也應留意平衡訓練,避免過度鍛鍊胸肌,而忽略上背肌群。」不偏食的訓練方能維持肩頸平衡,避免練出烏龜頸。

骨科醫師示範3招伸展,改善烏龜頸

1下巴內縮伸展

目的:讓原本前傾的頸椎回到正位。

作法:
1.站直或坐直,肩膀放鬆。
2.下巴輕輕向內縮,感覺後腦勺往上拉。
3.維持5秒後放鬆,重複10~15次。

伸展提醒:
1.不是低頭或抬頭,而是整個頭顱水平向後位移,建議可靠牆練習更有感覺。
2.眼睛應保持水平,避免往上或往下看。

  

2頸部側向伸展

目的:放鬆斜角肌與胸鎖乳突肌,加上一點變化,還可伸展斜方肌。

作法:
1.先將右手放頭頂,輕輕讓頭往右側傾倒、右耳儘量靠近右肩,感覺左側頸部延展。
2.再將臉微微轉向看地面,讓伸展延伸到右上背部。
3.每次伸展姿勢停留15~30秒,再換邊操作,每側重複伸展2~3次。

伸展提醒:
1.頭頸慢慢轉動,且手只是輔助,不要用力施壓,避免頸部過度拉扯。
2.伸展時配合深呼吸,稍作停留感受。
3.觀察伸展後,呼吸有無更順暢?

  

3胸椎伸展

目的:針對愈揹愈重的「烏龜殼」,擴胸伸展可改善駝背與頸椎壓力。

作法:
1.採坐姿,雙手抱頭輔助,將上背部靠在瑜伽枕、滾筒或椅背上。
2.慢慢向後伸展,感覺胸口大大敞開。
3.每次伸展維持10~20秒,重複2~3次。

伸展提醒:
1.不要聳肩,肩膀要放鬆。
2.配合吸氣,讓胸廓更飽滿、有更多的延展;吐氣後恢復上半身直立,再次放鬆舒展。

  

吳凱文醫師叮嚀:「輕微的烏龜頸症候群可透過姿勢調整、肌肉鍛鍊、伸展運動來改善,但若嚴重影響生活則建議就醫。」如果長期頸背疼痛未改善,或頸部嚴重僵硬,影響日常活動;甚至在沒有特別壓迫的情況下,手臂或手指有麻木感,都建議儘快就醫,對症治療。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