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食安問題多,不適當的油也會引起發炎問題!多攝取富含Omega-3的油能降低發炎機會嗎?該如何選擇?除了用對油外,到底還能多吃什麼,遠離發炎?
忙碌的現代人不是不知道要多吃蔬果、健康食物,而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體力準備,光是工作就占去大半時間,不得已外食又不太能選擇食物的良窳,回家看電視報導,從之前的塑化劑,到現在的油品風波還沒結束,臺灣的食安問題真叫人擔心,難道健康就要這樣被「綁架」了嗎?讓專家來告訴我們,如何在無法改變生活步調的前提下,緩和易發炎體質,吃得更健康!
中醫師建議:
少吃糖、多吃米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說,現代人吃太多「糖」了,糖吃多了,不僅會造成肥胖,也會形成易發炎的體質,所以現在過敏、肥胖的人那麼多。改善之道就是少吃含糖食物,像含糖飲料、糕點餅乾、巧克力、冰淇淋等,現在隨便一杯含糖飲料,就含有10多顆方糖的糖分,有些人一天好幾杯,再加上糕點,不知不覺中已經吃下大量糖分。
同樣攝取糖分,不如多吃米飯,楊素卿中醫師指出,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稻米是臺灣水、土與環境種出來的在地主食,最適合臺灣人的體質,想改善體質應該多吃米,少吃麥、麵粉做出來的甜食。在中醫理論中,稻米也有「補中益氣」的效果,能使人精力充沛、補足中氣。
雖然現代媽媽早上往往趕著上班,但可用全穀米飯做成飯糰,裡面包一些食材就是營養的早餐,比起生冷的果汁、生菜更適合在早上吃,又能提供足夠熱量作為一天營養的起點。
楊素卿中醫師認為,平時正餐最好的比例,是4口飯、3口菜、1口肉、2口水果。也就是飯40%、蔬菜30%、肉、魚等蛋白質10%、水果20%。不論外食或自己做飯,長期堅持減糖,少吃過度加工的糕點麵包,改吃米飯,養成習慣,就能改善慢性發炎的體質。
營養師建議:
多吃鯖魚、沙丁魚、秋刀魚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教授黃惠宇指出,現代人自行烹調的機會變少了,建議大家外食時可選擇含有豐富魚油的食材。
與其他食物相比,深海魚的魚油,含有較多的Omega-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能發揮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也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之一,是一種人體運作一定要有,卻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一定要從食物中取得。據統計,大部分人的Omega-3脂肪酸攝取量均不足,這可能與它的食物來源種類少有關。
補充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穩定情緒、促進大腦發育、抗發炎、抗過敏、消除疲勞,所以黃惠宇教授建議,若一周能吃兩次藍背魚,像鯖魚(罐頭)、沙丁魚(罐頭)、秋刀魚、竹筴魚、鮭魚、鮪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難以做到,在太忙碌、感覺疲倦、憂鬱、暴飲暴食、吃完油炸品後,補充魚油類的保健食品,也可幫助身體抗發炎。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因體內常有慢性發炎,可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後長期補充,劑量照瓶身標示來服用即可。若不是慢性發炎的人或發炎嚴重者,魚油保健食品不必長期吃,以免養成依賴性,也不宜拿營養食品來取代真正的食物。
至於吃素的人不能吃魚油,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可以是冷壓芝麻油、亞麻仁(亞麻籽)油、紫蘇油等。黃惠宇教授提醒,補充魚油時可搭配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如各色蔬果或抗氧化物質,以免造成營養失衡、失效。
換油!順手抗發炎
同樣要用油,吃對吃錯差很大!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與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油效果大不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能降低發炎機會,而Omega-6脂肪酸吃太多,反而會助長發炎現象。
Omega-6脂肪酸普遍存在於蔬菜、種子、月見草油、動物脂肪中,一般飲食狀況下,通常只會攝取過多,不會不足。而現在家家戶戶、小吃店常用來炒菜、油炸的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玉米油、紅花籽油、花生油,都是Omega-6脂肪酸含量豐富、Omega-3脂肪酸極低的種類,還有愛吃油炸品的習慣,都易讓發炎失控,是現代人應該避免的。
為了平衡Omega-6與Omega-3的攝取比例,我們應該將Omega-6脂肪酸較高的用油,換成Omega-3或Omega-9系列的油品,才能減緩發炎,當然,對外食族來說較困難,所以外食族只好多補充含Omega-3的魚類或營養補充品。然而,要提醒的是,油要用得健康,還必須考慮它的烹調方法、溫度,才可能保留其營養。
X 應減少攝取的Omega-6系列油品
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玉米油、紅花籽油、花生油。
○建議增加的Omega-3、Omega-9系列油品、食物
Omega-3:亞麻仁油(及保健食品)、冷壓芝麻油、海豹油、藍背魚、深海魚油保健食品。
Omega-9:苦茶油、橄欖油、酪梨、杏仁、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