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職場關係 別讓壓力積成病,你要學的工作保命術

別讓壓力積成病,你要學的工作保命術

出處/ 2014年8月號/第32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128
收藏 瀏覽數 : 3128
別讓壓力積成病,你要學的工作保命術

 

2013年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工作壓力、健康問題、工時過長,名列上班族前三大壓力源。如何把如影隨行的壓力轉為正向動力?專家教你透視壓力警訊,提早因應、輕鬆紓壓!


一名30多歲的年輕主管,一路被挖角到知名的外商公司,除了白天上班時要處理很多事務,最受不了的是,一周好幾次,晚上要與外商老闆進行視訊的跨國會議到半夜,加上老闆案子一直丟下來,他受不了,只能靠酒精暫時麻痺自己,不知不覺酒愈喝愈多,啤酒2瓶對他來說就像喝水。當酒喝多時,就會發酒瘋,對人咆哮,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科主任葉啟斌觀察,近5年來因工作壓力大求診的人數,大約占門診的四、五成左右,求診比例沒有明顯提高,多數是合併其他如家庭等問題。而看診11年的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國洋說,因工作壓力求診的人數逐年成長,現在10名成人中有2到3個,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的員工。 

 

出現6大警訊,最好及時就醫

壓力是無形的,要如何知道自己壓力大?醫師提出6大警訊:

1.小事就煩躁
葉啟斌醫師說,很多壓力大的人剛開始是感到很容易煩躁,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或抓狂,此時並不會感覺很憂鬱,而是覺得自己很煩、很悶、很不耐煩。

 

2.遲到早退
遇到壓力,很多人會選擇逃避。葉啟斌醫師說,許多上班族初期容易遲到早退,藉故不想上班,能早走就早走、能推就推,怕再多承受一點壓力,自己會失控,不如走為上策。

 

3.抽菸喝酒
菸酒不離身,或是菸癮、酒癮愈來愈重,葉啟斌醫師提醒,這就是警訊。

 

4.睡不好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會到心身科求診的病人,通常都有睡不好的困擾,即使很累也睡不著,像有患者加班到半夜,回到家準備睡覺時已經2點,還是睡不著,因此影響白天工作的精神。有此現象,就要小心是否壓力太大。

許正典醫師解釋,壓力超載的人,除了難入睡、睡覺時也易做夢、易醒,睡眠品質易受影響。睡眠需要持續,如一天連續睡7小時,而非分段睡眠,若一整晚起床2、3次,每睡3小時就做夢驚醒,這樣就算加總睡了9小時,也會因分段睡眠,品質差很多。如同手機充電,一次充到飽,效果遠比單次充到40%佳。

一般來說,正常人需要足夠的睡眠才能維持體力,許正典醫師說,晚間11時睡覺,隔天6 時起床,其實足夠,週末亦可奢侈一下,睡久一點。

 

5.暴飲暴食
許多人心情不好就大吃一頓,當心這是壓力過大的徵兆。許正典醫師說,壓力大的人早上起不來吃早餐,三餐飲食不正常,也有人是才吃完午餐,下午又餓了,3、4時又吃下午茶,通常這類患者體重都過重。另外,當咖啡愈喝愈多,愈喝愈沒有提神效果時,民眾更要小心。

 

6.提不起勁
黃國洋醫師說,當發現工作影響到人際關係或是平常休閒時,就要警覺。例如,原本週末會全家出遊,後來變得哪裡都不想去,或是原本夫妻感情好,但現在連話都不想說,但這人際關係的改變,不包含與老闆的關係。

 

壓力過大常被誤認是生理問題
逛完其他科,才到心身科求助

當民眾時常感覺焦慮,黃國洋醫師說,很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也可能是憂鬱,兩者更可能重疊。舉例來說,旁人稍微說其不是,如事情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原是善意教導,但患者會覺得很慌張、坐立難安、頭痛、心悸、手抖、手麻、口舌乾燥、暈眩、喉嚨卡卡、肚子不舒服等。這些人通常會等到身體明顯不適時,才想要就醫,多數患者看完內科,做完檢查沒問題,才轉介到心身科、精神科,他們都有壓力過大的情況。

 

許正典醫師也說,只有一半的患者先求診心身科,另一半以為是器官有問題,「逛」過心臟科、內分泌科、婦產科等,在醫師檢查過確認沒生理上的問題,建議轉心身科才會過來看診。如果此時不就醫,自律神經持續失調,黃國洋醫師說,可能引發精神官能症、焦慮、恐慌和憂鬱症等。

 

「運動」是最簡單易行的
紓壓方式

葉啟斌醫師觀察,就診患者較少規律運動的習慣,或是其他紓壓方式;很多都是工作狂;其實找尋有效率的方式工作,把眼光放遠才是王道。最好的紓壓管道為何?葉啟斌醫師多年臨床經驗發現,運動最重要,這是紓壓最快、最便宜的方法,直接去做就對了;簡單來說,運動時大腦放空,此時比較不會想太多,身體自然就輕鬆。

 

運動時會分泌腦內啡等滋養因子,修補腦細胞。曾有實驗把老鼠分成運動與不運動兩組,有運動的老鼠,神經滋養因子含量較高,當用電擊等各種方式折磨牠時,有運動的老鼠神經受傷害較小,沒運動的老鼠神經受傷害較多。

 

許正典醫師也說,沒有正常運動,大腦就亂動,這也促使身體躁動。運動可以分泌有抗憂鬱劑作用的血清素多巴胺,因此,政府建議民眾每週要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130下。根據統計,這樣做血清素的抗憂鬱效果可維持48小時。由此可見,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能讓心靈更健康。

 

喝酒、抽菸不能解憂
說出或寫出鬱悶的事能抒發

現代科技發達,但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很多內心話常不知道跟誰說,結果愈來愈鬱卒。葉啟斌醫師說,當心情不好或有委屈時,說出或寫下自己內心不愉快的事情或感受,能讓大腦重新整理壓力事件,整理過程中壓力就會分解。曾有實驗顯示,遇到壓力時,有說、有寫的人比沒有說、沒有寫的人,感受及克服壓力的能力較好。

 

如果去問喝酒、抽菸的人,為何有此習慣?他們通常會說,因為壓力大。但研究顯示,睡前抽菸反而更睡不著,會惡性循環;酒也是,起初以為會睡得很好,之後就愈喝愈多,反而沒感覺,如果變成菸癮和酒癮就更傷身了。

 

許正典醫師也同意,菸、酒絕對不是紓壓的方法,反而易讓情緒及健康惡化,民眾一旦覺得身體有異,建議提早就醫。臨床上,還有人去夜店、開快車紓壓,這些絕非良方,別輕易嘗試。

 

感謝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科主任葉啟斌、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審稿

關鍵字: 工作職場紓壓運動多巴胺腦內啡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