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全球每三秒就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5人就有1位失智者,一旦確診就無法根治,只能延緩病情惡化。目前已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有這三高中任一項的病人,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不過,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中醫治療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病人發生失智症的可能。目前此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這項研究由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陳昆豪醫師等人,以台灣健保資料庫做回溯性世代分析,篩選了14萬3千多名高血壓病人,長期追蹤15年後,發現除了西醫治療外,同時接受中醫治療的病人,有較低的失智症發生率,且研究顯示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與更早期和更長時間的中醫治療有關,尤其接受中醫治療超過半年者表現更好,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可明顯降低35%。
陳昆豪醫師進一步說明,以中醫觀點來看,老年人腎精虛衰,而高血壓常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等證型,因此患者會有頭暈目眩、頭痛口乾等症狀,腦部也易有痰濁血瘀積滯,而逐漸造成失智。治療時,只要根據每位病人不同的寒、熱、虛、實體質證型,來調配不同的藥物與穴位治療,就能增進療效、避免副作用。
先前一些國內外研究也顯示,許多中醫藥方與針灸療法有助於提升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與日常生活功能,延緩疾病惡化。舉例來說,失智症被認為是腦內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造成,而在常用的中醫藥方中,像是天麻鈎藤飲、加味逍遙散、丹參、川牛膝、葛根、決明子等,都已有動物研究證實,具有抗氧化功效,能保護腦神經細胞,避免大腦內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的發生。
在針灸治療方面,透過刺激百會穴(位於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的線的交會點)、四神聰(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距一個拇指寬度處)、耳神門穴(位於耳朵上方三角窩處)、內分泌穴(位於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等穴位,可促進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益智醒腦,達到延緩記憶力衰退的功效。
陳昆豪醫師建議三高患者,平時可多按壓上述四個穴位,多與人互動,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運動,都能預防失智症的發生。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體質不同,適合的配方比例也不一樣,使用針灸和中藥調理,應由專業中醫師來評估,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