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身體小毛病 臉歪嘴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臉歪嘴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出處/ 2006年12月號/第24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958
收藏 瀏覽數 : 8958
臉歪嘴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前主播薛楷莉的夫婿因工作壓力過大,罹患顏面神經麻痺,她聽說鰻魚血有治療效果,每天晚上都幫先生塗在臉上……顏面神經麻痺是百年前就有的怪病,目前仍找不出真正病因,想要穩住不聽話的半邊臉,你得更全面地瞭解。

不久前,日本傑尼斯偶像團體「KAT-TUN」成員赤西仁,因工作壓力過大,有偏頭痛、臉部肌肉不自主痙攣等症狀,疑似患有「顏面神經麻痺」,這對走偶像路線的藝人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赤西仁也因此錯失主演黃金檔日劇《戀愛補品》的機會,演藝事業面臨危機。

不只是日本,在台灣的神經科門診,也常見驚慌失措的病人這樣詢問:「醫生,一覺醒來我的臉就歪了一半,這到底是不是中風?」經神經學檢查後,確定罹患顏面神經麻痺。

到底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臉部僵硬、笑容不對稱、眼瞼無法緊閉,或吃東西時食物卡在一邊是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嗎?這些狼狽的症狀又該怎麼解決?

百年歷史的怪病

顏面神經麻痺是由蘇格蘭查爾斯‧貝爾爵士在1821年發現,又稱「貝爾氏麻痺」。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約占八、九成。儘管此病已有100多年歷史,但病因至今仍沒有定論,有學者認為,顏面神經麻痺可能與濾過性病毒感染、顏面神經循環障礙,或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導致顏面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麻痺。

根據國外文獻,每10萬人中,約有25個「顏面神經麻痺」病例,目前台灣沒有針對此病症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因此,無法得知台灣人的盛行率。

臉皮不聽話!露出病態

顏面神經麻痺的初期症狀因人而異,發病後進展快速,約第二天到達病症高峰,有人說發病前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育臣表示,病患通常有3大明顯症狀:1.眼睛閉不起來(病人有時會因眼瞼無法閉合,出現流淚症狀);2.沒有額頭紋;3.口歪、笑起來不對稱,甚至漱口時,會出現噴水窘狀。

此外,顏面神經的小分叉,有些掌管耳後的感覺神經,有些掌管味覺,因此,患者可能出現超出顏面麻痺之外的「神經病變」。譬如:有些病人除了臉部表情不協調外,會出現「耳後疼痛」、「發覺自己說話的音量變大」等症狀;有些則會「舌尖味覺減低」。雖然影響廣泛,也有四成病人是局部性發作,並非臉部每條肌肉都會受到影響。

有些人感覺臉部疼痛,以為顏面神經出了問題,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楊智超說明,若臉部表情不協調,且耳後有疼痛感,大多是顏面神經麻痺;若耳後不會疼痛,僅臉部感覺疼痛,則可能是掌管臉部感覺的三叉神經出問題。

治療方法
10個專家,10種方法

楊智超表示,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方法,目前仍有爭議,「詢問10個專家,可能有10個不同的意見。」雖然大部分患者難以找出真正病因,但恢復得都不錯。發現自己有類似症狀時,最好及早至「神經內科就診」。

在治療方法上,可分為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方面,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劉秀枝指出,病人發病初期,醫師會給予短期的口服類固醇,有時搭配維他命,促進顏面神經恢復。

也有醫師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楊智超說明,醫師用藥見仁見智,口服類固醇是為了降低顏面神經的發炎和腫脹,一般來說,病人會吃口服類固醇3~7天,其他時間讓神經自行修復。

物理治療方面,劉秀枝表示,患者可用手輕輕按摩麻痺的顏面肌肉,把臉頰輕輕往上推;晚上睡覺時,配戴眼罩保護闔不攏的眼睛;白天戴深色眼鏡,以保護眼角膜,並常點眼藥水或人工淚液濕潤眼睛。

中醫師眼中的顏面神經麻痺,主因是「氣虛」加上「風寒或濕氣」,主要利用針灸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李育臣表示,1天針灸一次,一次20分鐘,有些病人針灸2、3天就好。透過針灸治療,能縮短2~3星期的治療期,因此6~8星期便可恢復,若復原情況不如預期,再配合活血化淤的口服中藥。

儘管少部分病人不看醫師,神經也能自行修復而痊癒,但多數人都會被自己「嘴歪眼斜」給嚇壞,迅速就醫。

病症超過3個月 
恢復機率低

治療後,約80~85%的人恢復良好,最快2、3星期能痊癒,慢的話半年。李育臣認為,2週內是治療黃金期,這時趕緊治療,效果最好,接下來治療中期界定為6週內,如果病症超過3個月沒好,恢復的機率就不樂觀。

根據統計,年紀大、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以及一開始完全麻痺的病人,恢復情況較不理想。有些恢復不完全的病人,會出現同側的臉部肌肉輕微地收縮、痙攣或抽搐,造成同側鼻唇溝較深、眼睛較小、眼皮有下垂現象,甚至在吃東西時流下眼淚(被稱為「鱷魚流淚」),之所以會有流淚的現象,是因為神經在復原的過程中,發生「搭錯線」的狀況。

預防之道:增強免疫力

楊智超說,顏面神經麻痺「得病後再復發的機率很低。」也因復發率低,病人康復後生活習慣和一般人一樣,不需特別地照護。李育臣則認為,可能是病人痊癒後比較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所以再得的機率較低。

對於從未得過、想要預防的人,李育臣建議,「鍛鍊身體,增加抵抗力。」楊智超也說,「顏面神經麻痺很難預防,也沒得預防。」只是,病症通常發生在抵抗力差的人身上,大家不妨多增強個人免疫力,也許可以減少罹患率。

你是顏面神經麻痺高危險群?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育臣指出,病人身體虛弱時,較易罹患顏面神經麻痺。他曾治療過3歲的小男孩,當時男孩出現喉嚨發炎、鼻子過敏、嚴重感冒等症狀;他也曾碰過80多歲的老人家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這些病人通常身體虛弱,抵抗力低。

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楊智超也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沒有性別差異,不會經家族遺傳。年紀大和抵抗力較差的人容易罹患,由於抵抗力和壓力息息相關,因此,壓力較大的人,如果抵抗力弱,罹患機率比較大。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劉秀枝提醒,糖尿病患者得此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4.5倍,可說是糖尿病的神經病變之一。

(本文原篇名為:當笑容剩下一半)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