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口腔衛生 還以為牙周病只有老人才會有嗎?錯!牙科治療全自費,小心別讓牙齒吃掉你的存款

還以為牙周病只有老人才會有嗎?錯!牙科治療全自費,小心別讓牙齒吃掉你的存款

出處/ 2005年4月號/第22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857
收藏 瀏覽數 : 8857
還以為牙周病只有老人才會有嗎?錯!牙科治療全自費,小心別讓牙齒吃掉你的存款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刷牙?你還記得上次洗牙的時間嗎?你可知道蛀掉一顆牙,光套牙套就要8千,植牙更高達8萬,而看似火氣大的牙周病,更是不分年齡,會讓你一夕間成為無齒之徒,為此付出百萬元代價。一名吃檳榔吃了幾十年的菜販,因為牙齒疼痛到醫院治療,才發現28顆牙齒許多已經爛掉。不少人視牙痛為小毛病,甚至不當一回事,所謂「牙痛不是病」,一直等到「痛起來要人命」,才被迫躺在就診椅上,張嘴忍受疼痛、酸痲與恐懼,還要賠上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無底洞般的開銷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牙醫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傅鍔表示,台灣人往往以「痛」為衡量牙齒健康的標準。但蛀牙與牙周病這兩種常見的牙疾,初期病人不易有感覺;等到會痛,往往已傷害到牙髓,有時還必須接受根管治療(抽神經)。台大醫院牙科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楊湘指出,抽神經之後的牙齒比較脆弱,需要牙套保護,而所有的假牙,都需要自費,這時荷包便開始失血。


以台大而言,單顆牙套至少8000元;若牙齒已失去,就需將兩旁牙齒磨小,做「牙橋」固定,這樣要花24000元;當然現在又多了「植牙」的選擇,不過單單一棵植牙加上假牙,就要8萬元。如果不幸,全口都做,費用可能高達160萬元。


有沒有經濟一點的方法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醫學科主任呂炫堃舉例:一位67歲的阿婆,因罹患重度牙周炎,全部牙齒都拔掉,理想的做法是植入固定式的完整齒列,但可能要花百萬元以上。她也可以選擇5~10萬元的傳統式活動假牙,但是齒槽骨會隨時間及假牙的壓迫而萎縮,假牙逐漸不適用,口腔容易破皮疼痛,陷入惡性循環,所有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看牙除了花錢,也要耗費許多時間,楊湘估計,單根牙齒根管治療需就診1~2次,每次30~60分鐘,後臼齒要更久的時間。牙周病的治療,則需就診4~8次,而時間就是金錢。至於齒列矯正及牙齒美白,是牙齒健康之後才能考量的選擇,又是另一筆額外的開銷。


除了牙齒問題可能蠶食存款外,選錯醫師,更使得花費像個無底洞。楊湘說:「我們常常在重複別人做的事,因為別人做的假牙又出問題了。」。假牙做得再差,很少在一年之內發現問題,因此常在一兩年後,所有過程又需重來一次。當然,除了醫師技術,病人的衛生習慣也很重要,以假牙為例,其壽命一般為7年,若保養得宜,可使用更久。

 

牙齒問題
牽一髮動全身

傅鍔感嘆,台灣的高蛀牙率與經濟發展不相稱,民眾捨不得投資做好平時的保養及定期看診。他表示,治療牙齒不能以價格為唯一考量:「事實上,預防最重要,只用金錢是買不到健康的。」


早點看牙可用健保,晚點看牙要自費,拖久了不但荷包大失血,且性命堪慮。但還是有人聽任牙齒蛀掉不管,楊湘提醒,滿口爛牙根的人就像身懷不定時炸彈,因為細菌可由牙髓腔進入全身,破壞牙齒周圍的骨頭,形成囊腫,或感染顏面空腔,形成蜂窩組織炎,如慢性病患者、免疫系統功能較差者,可能因此致命。

 

▓ 滿口爛牙如懷不定時炸彈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口腔衛生與全身疾病關係密切,傅鍔舉例,目前已有實驗證明,在重症病房將病人分兩組,發現使用漱口水的一組病人,可縮短住院天數,減少發炎狀況。其次,糖尿病也與牙周病息息相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孩,雖然在臨床上沒有糖尿病的症狀,但會有較重度的牙周炎。呂炫堃表示,他們牙周遭破壞的速度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最好在25歲以前開始定期接受牙周病的追蹤檢查,更要注意口腔方面的變化。


再者,流行病學的統計也發現,牙周病患者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血管阻塞的機率也比較高。牙周病可能是年輕人發生中風的危險因子,原因在於口腔內的牙周病菌在齒槽骨造成感染之後,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血管,形成塊斑,因此醫師對慢性病患者的牙周病治療會比較積極,以避免引起中風或心臟血管方面的感染。

 

▓ 美不美?牙齒關係大

前牙缺了無法發脣齒音,講話容易「漏風」;後牙缺了臉部會較瘦削。至於「戽斗」與「暴牙」,楊湘表示,這是最常見的兩大矯正類型,可能被取笑而影響心理健康。中度以上的牙周炎病患,治療後牙縫可能變大,同樣影響發音及外貌,好在患者可佩戴軟式人工牙齦,約每半年到一年更換一次,以解決發音及美觀的問題,價格約新台幣9000元。


牙周如果健康,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會變成「ㄇㄠㄇㄠ」的阿公阿婆臉,呂炫堃分析,老一輩或重度牙周病的病人,因為蛀牙或牙周病而拔掉全部牙齒,導致臉部下1/3的垂直高度逐漸崩潰,形成老年人的臉型,這是一種牙科殘障的表現,並非正常現象。

 

孩童牙齒保健
首重蛀牙防治

綜觀所有的牙疾,蛀牙與牙周病是口腔的兩大慢性病。一般而言,小孩時蛀牙問題多,隨著年齡增加,蛀牙減少,牙周病相對增多。嬰兒6個月開始會冒出第一顆乳牙,直到2~3歲會長完20顆乳牙。在6歲長出恆牙前,稱為「乳牙齒列期」,此時期除了要讓孩童少吃甜食、減少不良口腔習慣,如吸手指、含奶瓶、奶嘴外,家長更應幫助孩童刷牙,定期做口腔衛生檢查。


大約6歲時,孩童會長出第一顆恆牙,同時乳齒會慢慢脫落,被恆齒取代,一直到12歲才會完全換牙,因此6~12歲稱為「混合齒列期」。這時期的口腔檢查重點是換牙時有無齒列不整的狀況,另外,學齡階段的孩童愛吃甜食,容易引起齲齒,也應注意。


楊湘解釋,造成蛀牙需要充分的條件:即細菌、食物及時間。只要勤潔牙,降低細菌數目及食物附著在牙齒的時間,便可減少蛀牙。有些人「天生麗質」,牙齒鈣化較好,唾液量也較多,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抵抗細菌,所以他們雖未特別勤於潔牙,但較不易蛀牙。

 

青壯年就得開始提防牙周病

12~18歲的青少年時期,所有牙齒皆已換為恆齒,如有咬合不正或齒列不整的情況,則需要矯正治療。青壯年時期較易發生智齒發炎,國內不少嚼食檳榔的青壯年人口,還經常發生牙齒磨損與口腔黏膜病變等問題。


此外,青少年與青壯年也都受到牙周病的威脅。傅鍔表示,正常人口中有多達500多種細菌,主要分蛀牙及牙周病兩種不同的細菌族群,有些人較易蛀牙,有些人則年輕時很少蛀牙,但年過40歲,齒牙動搖,兵敗如山倒,連做假牙都很困難。抽菸、熬夜、糖尿病、心臟病、白血病,都會讓牙周病的破壞增加。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結締組織、骨骼以及牙齦受到細菌侵害的疾病,簡單而言,是一種病菌破壞牙齒結構,造成牙齒地基流失的疾病。呂炫堃初估,國內約80%的人有牙周病,可分牙齦炎(牙齦紅腫流血,由口腔衛生不良或其他內分泌問題造成,以牙周基本治療即可控制)及牙周炎(包括齒槽骨及結締組織已遭破壞,基本治療外可能還需要開刀)。


牙周病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如果有,也是「上火」。傅鍔表示,一般人也許根本不在意,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曉得自己有牙周病,等到會痛,齒牙動搖無法吃東西時,已經到牙周病末期。


一旦被牙周病菌感染,乳牙、恆牙都會被破壞,甚至連「植牙」也要遭殃。因為牙周病菌會破壞齒槽骨,而「所有的假牙都需依靠真牙,人類的第三套牙──『植牙』也需要依靠齒槽骨」,因此牙周病患者要比正常人投資更多時間潔牙。


台北榮民總醫院曾做過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人,80~90%有輕重不等的牙周病。但是,牙周病不是老年人專利,年紀輕的人也可能是牙周病患者,由年齡可分青春期、急速進行性及成人型牙周炎。

 

▓ 青春期牙周炎

一項全國15~19歲的牙周病變調查,發現將近有0.6%的年輕人患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炎,呂炫堃提醒,青春期若已發現牙周囊袋、刷牙時自發性流血,就要接受牙醫治療,接受全口X光檢查,檢查骨頭是否已遭破壞。此類牙周炎為早發性,但許多人到18、19歲才注意到。

 

▓ 急速進行性牙周炎

「急速進行性牙周炎」偏好女性,大多發生在25~35歲之間。患者有中度牙周炎,口內60~80%的齒槽骨已被破壞,齒牙動搖,部分病人甚至需要全口拔牙,一夕間臉形大變,對病人心理造成很大衝擊。根據呂炫堃的經驗,「急速進行性牙周炎」一半與遺傳有關係,大多發生在多產的家庭,還好盛行率不高,這些年輕女性可能在青春期就有牙周炎,但早期並未發現。

 

▓ 成人型牙周炎

「成人型牙周炎」通常先做基本治療,在牙周病變處上麻藥,用手動或器械的方式把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整平,以提供周圍的軟組織好的附著面。基本治療後,紅腫的牙肉會消退,牙縫會愈來愈寬鬆。有些人治療後牙齒會對冷熱較敏感,呂炫堃表示,這種敏感現象約6週就會消失,不需積極處理。基本治療後需再評估有無進行牙周病手術的必要性。牙周基本治療、牙周病手術及拔牙三者,健保皆有給付。

 

▓「壓力型牙周病」

雖然學理上分類尚無壓力型牙周炎,呂炫堃說:「壓力也與牙周炎有關。」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實驗發現,中年人因為婚變、老年人因為喪偶而讓牙周病變得更嚴重。壓力大的行業,如外科醫師、律師、電子新貴等,由於長期處在壓力下,不但免疫功能降低,又容易忽略口腔衛生,導致牙內細菌坐大,牙周狀況便會比較差。他解釋,所謂的「火氣大、牙齒浮動」,其實是牙周炎組織破壞爆發的感覺。這時要增加刷牙時間,「絕不可一把牙刷行遍天下,要注意牙縫的清潔,使用牙線及牙間刷」。


他也強調,牙周病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要以全口做治療計畫。當牙齒仍具備適當條件時,可利用高科技(如再生膜、移植齒槽骨),讓病人失去的牙周組織再生回來。如須拔牙,仍可利用植牙,恢復幾近年輕時期的咀嚼功能,包括對食物的感覺,但這些都需自費。


「現代人在口腔健康方面是比較幸運的,國內牙周病臨床的治療成效甚至比歐美略為進步。」呂炫堃表示,即便如此,「忽略牙周健康,將來在中老年時要以相當長的治療時間與預算,才能換回牙周的健康及牙齒失去的功能。」
隨著年紀漸增,口腔問題也跟著不同,老年人常見的口腔問題,以牙齦萎縮、牙齒磨耗與牙齒掉落缺損為主,因此假牙的選擇與製作是一個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老人常伴有全身性的疾病,導致免疫力差、抵抗力差,造成口腔機能下降、傷口癒合力差,因此治療須採取保守治療。

 

時時捍衛口腔健康才能省荷包

想要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傅鍔表示,找個好醫師固然重要,當個好病人更重要,除了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別等到牙痛才去看醫生之外,如能將治療提前至預防,就可以節省無數的時間及金錢。他並舉電影「麻雀變鳳凰」中,茱麗亞羅勃茲在浴室使用牙線的情節,語重心長地說:「美國風塵女子對口腔健康的注重超過台灣的碩士、博士。」他期待正確的口腔衛生能早日普及化、全民化,因為唯有「做一個健康的口腔保健者,才是最節省經費的好辦法。」


以下,我們策劃了6個捍衛存款的對策,要教你如何從小毛病察覺牙疾,把看牙當投資,及提供齒列矯正、牙齒美白的擇醫指南及保養須知,期望能作為你打造健康貝齒的利器,讓荷包滿滿,也讓牙齒宣誓效忠,不離不棄。

 

牙齒不好表示缺鈣?

台大醫院牙科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楊湘指出,以台灣的營養水平而言,很少人因缺鈣而牙齒不好,大都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導致。乳牙鈣質主要決定在母親懷孕及寶寶發育時,一旦長出,鈣質就不會再流失,但是要注意的是,牙齒剛長出的1~2年間,鈣化還不完整,最容易蛀牙;在恆牙長出的6~12歲間,是蛀牙的高峰期,建議小朋友每3~6個月檢查一次。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暨牙醫科學研究所所長,也是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傅鍔呼籲,應加強牙科的公共衛生教育,例如美國已有許多州在飲水中加氟,讓年幼的小孩在牙齒琺瑯質形成的過程中,吸收微量的氟,降低鈣質溶解在酸中的能力,從促進牙齒結構的改變,來降低高蛀牙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