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眾孩兒的家

眾孩兒的家

出處/ 2003年11月號/第21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365
收藏 瀏覽數 : 3365
眾孩兒的家

見識過育幼院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小娃兒們,才逐漸明瞭擁抱疼愛的感覺是多麼地珍貴,也許這些不同與我們的成長經驗,才能抓住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味道

初秋晨間,台北街頭依然艷陽高照,熱氣襲人。我好奇地陪同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心智科主任陳質采來到了育幼院,評估孩子們的發展狀況,並參觀其硬體設施。關於育幼院的生活寫照,我的想像仍停留在《長腿叔叔》的世界「…地板要光可鑑人,椅子要一塵不染,床鋪不能有絲毫的皺摺,還要把九十七個活潑亂跑的小孤兒梳洗一遍,穿戴整齊,給他們穿上花格布衣服…」,或者是《清秀佳人》的場景「…一進入孤兒院那兒,就完全沒有胡思亂想的餘地…」,總覺得育幼院除了大而老舊的建築外,嚴肅的院長、保育人員和長長一列的小床,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有趣的是,相對於眾孩童的紛爭吵嚷,這些故事總是特別強調井然有序的生活,彷彿那是社會所能給這些孩子的幸福景象。

正胡思亂想間,我的腳步來到了巷道內的一棟中古公寓,一樓窗櫺下綠意盎然的盆栽將房子點綴得生氣勃勃,少了呼嘯而過的車聲,更讓人有「鬧中取靜」的感覺。

 

用感覺建構一個認同的家

走進機構,映入眼簾的是明亮、舒服的空間,我在工作人員親切的帶領下,拾級而上參觀各樓層的格局與設施,發現該院為落實去機構化、家庭化、社區化的服務理念,在居住空間的規劃上,不僅朝家庭生活機能性照顧方式來設計,分為懷幼家園(0~6歲嬰幼兒)、歡心家園(6~12歲國小兒童)、成長家園(12~15歲國中生)及心棧家園(15~18歲高中生),以符合0~18歲不同年齡層院童的需求,而且各家園內更規劃出孩子的客廳、臥室及衛浴設備等空間,讓孩子生活在育幼院的同時也能享受家庭生活的氛圍。我在一扇海藍色的門前駐足,工作人員告訴我,那是孩子們票選出來的顏色,以讓「家」多些認同的感覺。

在參訪的過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沒有一窩蜂歡迎我們到來的小朋友,原來他們都上學去了;也就是說該院平日將2歲半以上的孩子分送至附近的托兒所、國小、國中就讀,而高中以上是根據孩子的意願,就讀公立或私立的高中、高職或大專院校,若高中以上不能繼續就學者,則給予技職訓練並輔導其就業,使其自立謀生,進而讓機構內的孩子能夠與社區中的孩子有共同學習及人際互動的機會。

 

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味道

心中微微感到失望,但我的心情卻隨著工作人員踏進懷幼家園的剎那而回轉。家園門前成排的小鞋子,已讓我感受到小傢伙們的氣息。當看到五六個小娃兒在寬敞、乾淨的地板上,爬呀爬地玩在一塊兒的情景,才真正讓我感到震撼。長這麼大,除了約略從陳醫師口中聽說滿地爬小孩的盛況外,還沒親眼見識過,當下手足無措的我,其實不知該抱哪一個比較好,不過這小小的心靈衝擊,很快地在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小娃兒們擁抱下化解,取而代之的是不捨與憐惜。

 

以往從電視報導中,得知剛出生的小娃兒被遺棄的當兒,心裡雖被激起些許漣漪,但看過了,也就忘了,總覺得有些距離不那麼真實。此次身歷這般情境,卻深刻地觸動我,尤其是那名跟小姪女小時候一樣,有著烏黑茂密頭髮被遺棄的小女娃,更牽動我的思緒與目光。我看到那小小的身軀,緊閉著雙眼,哭聲宏亮且不願安分地躺在雪白、乾淨的小床上,卻恣意選擇在不熟悉的醫師懷裡穩穩地睡去,或許貪圖的是,被擁抱疼愛的感覺。

在協助發展評估的過程中,我也進一步覺察到,這些小小年紀即需面對原生家庭重大變故、無力照顧或遺棄等,而不得不安置在育幼院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語言與刺激不足或過量的問題,極需專業參與與投入。

走出育幼院,陽光依舊燦爛,懷裡溫存著小娃兒們的溫度,腦海迴旋的仍是這些孩子的哭聲與索求擁抱的身姿。就《長腿叔叔》、《清秀佳人》故事場景所提及的整潔環境與按部就班的生活習慣外,或許育幼院這群孩子們更需要的是人性化的照顧與關懷。面對被遺棄的命運及擺放在機構中成長的生命,是如許與我們不同,我們應該學習更縝密些,謙虛地審視這些孩子的成長經驗,才能抓住屬於他們的幸福味道。

關鍵字: 育幼院心智科陳質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