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皮膚疾病 夏季常見的皮膚疾病,該如何去防範?

夏季常見的皮膚疾病,該如何去防範?

出處/ 2001年6月號/第18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808
收藏 瀏覽數 : 3808
夏季常見的皮膚疾病,該如何去防範?

曬傷、香港腳、濕疹、蕁麻疹…夏天炎熱潮濕,蚊蟲活躍,惱人的皮膚問題也特別多。眼見門診病人數逐日增加,皮膚科醫師都意識到「夏季」腳步已經近了。台灣地處低緯度,屬亞熱帶及熱帶地區,氣溫相當高,6、7、8、9月氣溫常高達30℃以上。根據氣象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平均3~10月的氣溫大約在24~37℃之間,平均相對溼度維持在82%以上。所以台灣的夏季可說是漫長、潮溼、酷熱。夏天常見的皮膚疾病,其成因不外乎與夏天的一些特色息息相關,綜合歸納這些特色有:日光、汗水、戶外活動、傳染性疾病、體質性皮膚炎。

因日光引起的皮膚疾病

我們眼睛利用陽光,可以目視外界萬物;皮膚藉著陽光可以製造維生素D,其中紫外線甚至可以被利用做光化學治療來治療皮膚疾病如乾癬、全身性溼疹等。但是陽光也會傷人!曝曬陽光過度、過久往往會造成曬傷,曬傷主要是陽光中的紫外線造成物理性皮膚傷害。尤其是偶爾忘情的日光浴、沙灘的逗留,忽略了紫外線的存在,低估了紫外線的殺傷力,沒有塗抹防曬油,其結果是假期後伴隨痛苦數日。皮膚表現以曝曬部位皮膚的紅腫熱痛,嚴重者甚至形成水(病包),尤其在夜晚更覺疼痛難耐,令人輾轉床側。治療上主要採止痛抗發炎藥物,配合使用外用藥水舒緩患部疼痛並使之收斂,若有水(病包)則當作燙傷處理。

短暫的陽光洗禮也可能造成多形性日光疹、日光蕁麻疹。日光疹可能以丘疹、小水(病包)或膨疹來表現,通常發生在身體暴露部位如手臂、脖子、臉部。一些光過敏性皮膚疾病如色素性乾皮症、白斑、紅斑性狼瘡、皮肌炎、紫質症、白色糠疹,甚至會因照射陽光而使得病情加重。

因汗水引起的皮膚疾病

天氣炎熱時,人體必須藉排汗散熱以維持體溫為恆溫。排汗雖是自然機制,對於小孩、臥床病人、工作環境悶熱的工人,卻是極大負擔。他們往往在容易汗流浹背的部位,因汗管堵塞或併發細菌感染,一夜之間就出現汗疹(俗稱痱子)或多發性汗腺膿瘍,即汗腺炎(Eccrinitis)。汗腺炎屬皮膚細菌性感染疾病,好發於小孩子容易流汗且在不潔的環境下。常見的部位是在頭皮、額頭、四肢的伸側。臨床表現上以發紅、疼痛的丘疹或膿(病包),嚴重者可能合併有膿、紅腫疼痛、淋巴結腫大或甚至發熱等等症狀,需要與癤(俗稱疔)做區別。前者較小,後者較深且大;前者以小孩子好發,後者於年輕人。治療上主要採口服抗生素治療,外用抗生素藥膏,排膿等方式來處理,並提醒病人家屬應注意衛生。

夏季小孩子好發尿布疹,在門診病人中可說是司空見慣,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家人自行買藥,塗抹藥膏治療許久卻仍然未改善的尿布疹,應請皮膚科醫師檢查鑑定是否併發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屬於黴菌感染之一種,在治療上需單純以抗黴菌外用藥膏治療並保持患部乾爽,若是以複方藥膏塗抹(也就是同時含有類固醇成分、抗生素成分及抗黴菌成分的藥膏,其藥罐或包裝外盒往往在標示上會註明可同時治療癬、濕疹、及外傷破皮等多種皮膚疾病),在初期塗抹時雖然略見效果且能止癢,但隨後皮膚病不但未見改善,反而更形加重。

對磨疹好發在嬰兒或成人皮膚皺褶部位(頸、腋下、股溝),尤其是體形狀碩、肥胖的人,因運動、夏日多汗、尿布包裹所造成皮膚皺褶部位摩擦而形成。治療上應保持皺褶部位的皮膚乾爽,減少摩擦,可灑上不含藥性的痱子粉或塗抹具有收斂作用的藥膏。

關鍵字: 夏季皮膚疾病濕熱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