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出處/ 2008年9月號/第26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122
收藏 瀏覽數 : 4122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面對失智者失禁或漫遊、出現暴力行為,或性情變得冷漠等,若懂得應對之道,相信能為親屬的情緒黑洞帶來光明,照護也能更具人性且溫馨。


國內某腦神經科醫師有位90多歲的失智媽媽,為了照顧她,這位名醫和知名小兒科醫師的哥哥都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家有失智症患者,對家庭而言是身體和心理的負擔。這位母親很幸運,不但有兒女全心照顧,以她80多歲罹患失智的年紀,也算「較晚」。

但在台灣,能被全心全意照顧的案例並不多,不少失智家庭因兒女要上班工作,必須把失智病患送到醫療院所或安養院。失智症患者偶爾清醒時,看到家人把自己送到養護所,心理也難過。

如果想讓失智的家人待在家裡,可以隨時陪他,與他聊天,偶爾抽空帶他到戶外走走,藉以重建彼此的親密感,在與他們應對或面臨棘手突發病況時,怎麼應對才不傷感情及他的自尊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暨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葉炳強與康泰基金會失智老人服務組組長王憶敏舉下述案例說明:

狀況1:輕度失智,重複買菜

50多歲的王媽媽有輕度失智症,時常忘東忘西,出遠門常忘記帶水或加件衣服,甚至忘記已買過高麗菜而不斷上市場挑選,造成家中高麗菜堆積如山。

解套建議
1. 照護者不妨將家中的鑰匙、眼鏡、時鐘等重要物品作清楚、簡單的標示,例如:在放置鑰匙的抽屜加註「鑰匙」並畫上「鑰匙」圖樣,目的在提醒患者,讓他清楚知道這裡是放鑰匙的地方,若患者忘記鑰匙的名稱,也能用「圖像」辨別。
2. 家人應鼓勵王媽媽與朋友交往、聽音樂、運動,同時陪她參與失智症患者團體的活動。

狀況2:疑神疑鬼、坐立難安

70歲的陳奶奶年歲已大,加上罹患失智症,因此家中聘有外傭照顧。但她很不喜歡外傭,無時無刻懷疑她偷東西,有天還扯著外傭要她「還手鍊」……最令家人困擾的是,陳奶奶一到傍晚就坐立難安、想往外跑,吵著要回家……

解套建議
1. 失智老人的記憶力差,經常藏東藏西,最後自己也忘記放哪,於是周遭親近的人就變成「嫌疑犯」。王憶敏也不時耳聞外傭被誤會的例子,甚至有些失智症患者會有妄想或被迫害的精神症狀,家人十分辛苦。針對陳奶奶的情形,建議家人幫她尋找物品,再告訴她:「外傭沒有偷東西,它一直都在某處。」

2. 至於陳奶奶在傍晚時侷促不安、想往外跑,這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黃昏症候群」現象,因為她的時空認知改變,所處的心理時間並非現在,可能是某個年紀,例如:陳奶奶想「回家」,因為她不認得現在的家,也許她的家是記憶裡「婚前的娘家」。

3. 對於想出門的失智症患者,最重要是「轉移焦點」。王憶敏建議家人告知陳奶奶換完衣服才能出門,有些患者換完衣服,便會忘記「出門」這件事。不過,也有失敗的時候,此時就得陪他們出門,但要注意失智老人無法察覺自己體力已透支,「就算走路走到腳磨破,也不覺得累」,因此須特別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

狀況3:中度失智,自理能力退化

李伯伯已漸漸無法辨認好朋友或親戚的名字,有時會忘記如何完成日常的事務,像穿衣服或刷牙等。

解套建議
1. 李伯伯的家人可將抽屜、衣櫃、房間或家中重要物品作標籤註明,同時利用「照片」標明家人、朋友和寵物。
2. 為防止李伯伯跌倒,要確定居家光線良好,裝置支撐欄杆及衛浴防滑墊。
3. 為避免李伯伯被熱水燙到,水龍頭上要標示冷、熱水。
4. 家人可逐一指導李伯伯穿衣服、褲子,和他一起刷牙、教他刷牙。

狀況4:中重度失智,性格反常

80歲的朱爺爺最近心情不好,因為照顧他的女兒工作繁忙不能常帶他出門。這天朱小姐抽出空帶爸爸出去走走,竟意外在他外衣口袋發現一把瑞士刀,嚇得她趕緊將刀收好。之後,父女倆經過警局,朱爺爺居然反手將女兒抓進局裡,抱怨「她都不讓我出門,很不聽話」,要警察把她關起來……

解套建議
當朱小姐看到瑞士刀,相當震驚,好在醫師先告知失智症會有暴力傾向,她特別注意父親身上是否有「武器」,但爸爸帶她到警局時,她仍很難過、沮喪。王憶敏指出,失智患者雖然大腦細胞受傷或壞死,但某些記憶區仍正常運作,所以朱爺爺會氣憤女兒沒有帶他到處「遊走」,打算要「告女兒的狀」。

有些人罹患失智症,個性轉變,加上對周遭人事物的認知產生問題,像朱爺爺帶女兒到警局,可能根本不知這是女兒,或他知道這是女兒,但認為女兒對他「很壞」。建議家屬多體諒失智患者的行為,也要不時檢查他們身上是否帶傷人的工具,提防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狀況5:重度失智,毫無生活能力

潘奶奶已記不得任何東西,無法辨認家人,也無法瞭解文字或語言,但她對音樂、觸摸、視覺接觸仍有反應。她雖才76歲,但因無法自己穿衣、洗澡,又大小便失禁,所以長期臥床。

解套建議
家人照顧潘奶奶時,應嘗試藉由舊照片或音樂與她溝通,很多失智老人若「偶爾清醒,會記得一些年代久遠的事」,所以可透過照片「喚起」部分記憶。

該對失憶的他隱瞞病情嗎?

失智症以老人最常見,家人常得費心照顧,而且患者經常認知失調,照顧者是否告訴他們病情已不是關鍵。若是65歲前的「早發性失智症」,病人通常屬於輕度失智,面對這類患者,能否告知狀況,長期接觸失智症患者的康泰基金會失智老人服務組組長王憶敏以她的經驗表示,「因人而異,必須視患者得病前的個性、教育程度等來決定。」

她遇過一位早發性失智症的數學老師,知道病情後非常沮喪,甚至引發憂鬱現象,後來隨著他參與失智症相關團體,從中發現自己的失智症狀不如想像嚴重,反而開懷許多。

王憶敏也補充,有些教育程度不高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對自己的認知失調會產生質疑或不清楚怎麼回事,家人若以照顧者的心態照顧他們,無需說得太清楚,不要讓患者的心裡有太大負擔,「也許會過得比較輕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