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出處/ 2018年7月號/第37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973
收藏 瀏覽數 : 8973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有些在愛的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有著脆弱敏感的玻璃心。不想教出玻璃心、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在情緒教育這條路,父母該如何做?孩子有情緒時,爸媽的反應會關係到孩子對情緒的處理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被孩子情緒勒索,或者教養出一個愛哭鬧,挫折力很弱的玻璃心孩子,該如何妥善應對,才能避免陷入更嚴重的情緒漩渦中?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醫師解釋,情緒是人類發展必然出現的自然反應,是一種表達、溝通,也是保護個人生命、人身安全的重要本能。一歲以下的孩子,因語言尚未發展,所以會以哭鬧表達情緒,只是哭鬧原因絕非單一因素,可能是肚子餓、身體不舒服、想要玩,也許是遇到陌生人感到焦慮,父母親的回應方法會持續影響孩子未來學習情緒表達及處理的方式。

資深諮商心理師及心理療癒系列專題作家陳志恆表示,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大部分的爸媽會在第一時間使用過去調適情緒的經驗做出慣性回應,常見的有「評價式回應」、「否定情緒感受」、「過快給出建議」、「質問式語句」以及「忽略式回應」等五大回應形式,只是這些回應並沒有辦法讓孩子從挫折中學習與成長,也難以學到如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狀態──像是「我是怎麼了?我有調控情緒的能力嗎?我該如何調控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
父母不要急著回應

為了有效紓解孩子的情緒,陳志恆老師提醒家長不要立即回應,也不要太快幫孩子解決問題,以免「呷緊弄破碗」。建議冷靜以對,先覺察怎麼回事,再用同理的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例如可以說:「阿嬤忘了買巧克力給你,你哭得很難受,一定覺得很委屈,對不對?」這是讓孩子明瞭自己情緒所為何來,也是讓孩子知道爸媽願意理解他當下感受的一種方法。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