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衛福部核可使用的「免疫細胞療法」是什麼?

衛福部核可使用的「免疫細胞療法」是什麼?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476
收藏 瀏覽數 : 5476
衛福部核可使用的「免疫細胞療法」是什麼?

2018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主任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家本庶佑一起抱回殊榮,他們發現透過抑制免疫負調控機制的癌症療法,為癌症治療帶來重大突破。衛福部也於今年九月公布「特管辦法」,開放全癌患者接受六項免疫細胞療法,未來對癌症治療效果不佳的癌末病人,不必再因苦等不到細胞治療的人體試驗機會,而花大錢遠赴日本或烏克蘭尋求救治,估計至少數萬名病人受惠。
 

肺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平均每年都有1萬3千多人確診,等於每40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由於肺癌具有不易早期發現、容易轉移的特性,因此國內超過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無法開刀的晚期;近4成患者因腫瘤未有特殊基因表現,沒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在健保給付內僅能使用化學治療。但治療成效不彰,中位數存活期不到一年。

目前癌症治療主要以手術、化療或標靶藥物為主,但化療和標靶藥物無法對抗不穩定或是突變的腫瘤。臨床研究顯示,免疫療法在晚期肺癌領域可延長的中位數存活時間是化療的1倍多,英、日等各國也相繼給付免疫療法使用於晚期肺癌,作為第一線治療。
 

使用免疫療法治肺癌
初期常有「假性惡化」

今年69歲的許太太6年前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雖然配合醫師積極採取標靶藥物、化學治療等療程,但仍歷經4次癌症復發,兩年前決定接受醫師建議,使用免疫療法,兩個月後腫瘤便縮小30%,且無復發跡象,目前仍持續治療中,讓她重燃對生命的希望。

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顧問醫師夏德椿解釋,當體內出現癌細胞時,免疫細胞就會活化並發動攻擊,但若免疫細胞大開殺戒,就會傷到正常組織,故免疫細胞身上有些蛋白質(又稱免疫檢查點),可產生「踩剎車」作用,抑制它濫殺無辜。但癌細胞也相當聰明,會自行偽裝,讓免疫細胞誤以為它是正常組織,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就是發現免疫細胞「踩剎車」的蛋白質,並研發針對此蛋白質的抗體,讓免疫細胞恢復殺癌細胞的能力。

夏德椿醫師進一步說明,免疫治療癌症的機制相當複雜,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中,可透過PD-1或PDL1抑制劑治療,比起化學治療有更長的存活期,但因現階段健保尚未給付,病人治療後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牽涉多專科醫學領域,故建議此類療法需與治療經驗豐富的醫師充分討論後,選擇適當的治療藥物,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以亞大附醫為例,目前已有數十位患者接受試驗,以上述許太太為例,夏德椿醫師提到,患者於前年6月開始使用免疫療法,起初腫瘤突然變大,讓她十分沮喪,好在過了2個月,腫瘤就縮小30%,讓她重拾笑顏,對康復之路更有信心。「其實在癌症免疫治療的過程中,腫瘤先增大後縮小的現象稱為『假性惡化』,可透過影像學檢查標線、腫瘤指數變化、血液細胞因數等,綜合評估免疫治療是否有效。」

雖然許太太在治療初期,腫瘤明顯變大,但因其餘各項數值皆明顯下降,所以仍繼續按原定計畫用藥,每2周施打一次,兩年來她的病情也不斷改善,療效也維持得不錯,沒有再復發。
 

免疫細胞療法如何運作?

衛福部公告的《特管辦法》已於9月6日上路,明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只要經衛福部核准登記後,便可用於第一期至第三期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第四期病人。也就是說,對於標準治療無效的肺癌病患,可以透過抽血,將自體免疫細胞分離後抽取出來,經由體外的藥物刺激培養,將免疫細胞與癌抗原融合體一起培養,待免疫細胞擴增到一定的數量、蛻變成具備較強追獵肺癌能力的細胞後,再回輸體內。以此搭配「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就學理而言,應極具治療潛力。

但要如何喚醒沉睡中的免疫細胞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陳鴻仁醫師指出,約有20%肺癌病患的免疫細胞已經可以辨識出身體裡面的壞分子,然而癌細胞卻在被催毁前,啟動了免疫剎車。剎車一啟動,免疫細胞就會認為癌細胞是自己人,而熄了上膛的火藥,回去睡大覺。「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即是為鬆開免疫刹車,進而設計出的抗癌藥物。

那對於一開始肺癌細胞就隱藏得特別好,免疫細胞無從辨識的肺癌病患,該怎麼辦呢?陳鴻仁醫師說明,依據現行研究證據顯示,可在免疫治療的基礎上,添加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因為化療或放療會殺死部分癌細胞,破裂的癌細胞會增加抗原呈現,進而提升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
 

免疫療法助攻
晚期肺癌治療契機

癌症治療觀念與技術日新月異,第一次是1940年後出現的化學治療。化療藥物的作用機轉是殺死分裂快速的細胞,因而對癌症有效,卻也影響了正常人體的運作。所以,只要化療藥物的劑量夠高,都能殺人。陳鴻仁醫師舉例,砒霜(三氧化二砷)是潘金蓮合同西門慶毒殺武大郎的毒藥,但現在卻有一個響亮的藥品名稱——Asadin,用來治療白血病。

肺癌治療藥物的二次革命是「標靶治療」。尋找能殺死肺癌卻不影響正常細胞的藥物,一直是科學家的挑戰。2003年FDA核准了第一個肺癌的標靶藥。如今,只要是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病患,具有EGFR、ALK、ROS-1、Met或BRAF突變,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癌細胞會持續進化,假以時日,就會出現抗藥性。

健保署已於2018年8月16日通過,免疫療法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將納入健保給付,最快12月上路。若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病友來計算,一個療程可比現今省下約165萬元。由於目前在台上市的第二代免疫治療藥物,適應症範圍更廣,對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都有不錯的療效,因此下一個被核准給付的對象可能是非小細胞肺癌的晚期患者。

不論是免疫藥物(免疫抑制劑)治療,還是剛上路的《特管辦法》中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都將開啟肺癌治療的新契機。台灣肺癌學會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也呼籲健保署加快腳步,早日將晚期肺癌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