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出處/ 2019年1、2月號/第37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272
收藏 瀏覽數 : 10272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你有「過年恐慌症」嗎?每年春節團圓都令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網路平台《網路溫度計》曾公布過年最不討喜的10大話題,「什麼時候結婚啊?」被列為網友年節最不想面對的尷尬話題榜首,其他像是「交男(女)朋友了沒?」、「薪水怎麼樣?」也都榜上有名。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對話原則,就能在過年期間跟長輩愉快相處,本文請來兩位心理師教你,面對長輩犀利質詢,怎麼接招不失禮!
 

坐在高鐵列車上,32歲的小湘正在過年返鄉的路上。小湘的工作常要到各地出差,對高鐵很熟悉,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過年搭車返家時,都伴隨著一種慌張無助的感覺,好像她即將要去的不是一個小時車程的臺中,而是去了就可能回不來的月球。

「家」對她來說,是一個有深層情感,但也充滿荊棘的地方。回想每年的過年,哥哥嫂嫂帶著孩子們回家小住,除夕、初一吃吃喝喝,親友輪流來打麻將、聊天,但到了初二之後,哥哥跟爸媽總有一方會挑起戰端,為了某些芝麻綠豆小事大吵一架,接著哥哥就會負氣,好幾次連夜帶著妻兒開車回宜蘭。這種戲碼幾乎年年上演,而且看不懂到底在演什麼?想到這裡,小湘又立刻覺得呼吸困難、肌肉無力……。

她不懂為何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卻又彼此針鋒相對?過年,有時候還真像一場恩怨交雜、愛恨交織的戰爭戲!

 
講話要看場合
用分享取代尖銳提問

大家都知道過年就是要開開心心、歡歡喜喜的,每個人也期待收到家人朋友們的祝福、恭喜跟溫暖;但是,人的內心深處不會只有正面能量,當吃飽喝足放鬆之後,原本隱藏的稜角,不自覺就會顯露出來,一不小心星星之火就引爆了大戰。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臨床心理師黃惠萱分享,每年過年前,許多患者就會開始擔憂返鄉的問題;到了年後,又會為了新爆發的情緒來回診。尤其是已經被診斷為有精神疾患的人,為了避免復發,她甚至建議他們乾脆不要回家。

通常會主動進行情緒操控的以長輩居多,手法或許是比較晚輩間的成就,讓晚輩間彼此產生競爭感;或是直接批評、干涉孩子的決定;不論使用哪種方式,結果都與當初「過年就是要歡喜團圓」的期待背道而馳。其實,這種時候重要的是問問自己,到底心裡希望的是和諧地相聚,還是發洩心裡積壓的情緒,或者趁機會想改變別人?

失落戀花園知識總監、心理學作家海苔熊說,想有個和諧的過年氣氛,在聊天、發問前應該要先確認自己的動機,究竟是想閒聊、真的想了解某件事的發展,或者有比較、炫耀等其他動機。
 

單純閒聊

若親友只是想閒聊,不宜問太犀利的問題,譬如「現在年薪多少?」,以免被誤會在探隱私或挑剔,建議事前先準備好話題,可多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完最後再問:「那你最近怎麼樣?」這樣輕鬆的氛圍,才能不給壓力地傳達關心之意。
 

真的想知道某件事的進展

如果長輩真的想要關心子女的狀況,並且出於好意、想提供協助,但問題可能涉及隱私或可能引起尷尬,例如「貸款還了幾成?」這種問題,海苔熊建議不要在大家都在的場合問,應該私下一對一問。
 

動機不純正

有些人嘴裡說希望大家團圓開心,但內心深處是想藉著親友在場時,大家一起評評理、為自己出口氣;有些人會炫耀自己孩子的成就,來贏得羨慕的眼光。這些動機在本質上並不是「真心來團聚」,而是想要藉由家人來達成某種需求。

黃惠萱心理師分析,很多情緒攻擊方想要的,就是想改變對方,但這就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一樣,硬要改變對方,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她的患者中有這樣的父母,她都這樣勸他們:「把子女推離你,就不可能真的有影響力;如果你是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什麼感受?這些話會產生什麼效果?」通常當父母換成子女的角度來設想之後,就比較能理解被批評或攻擊的感受了。

如果家中有喜歡批評、挑剔、負面情緒較多的人,甚至有精神疾病者,黃惠萱心理師建議,其他人可以事先商量好策略,當對方又引戰時,大家可以一起裝作沒聽到,或一起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或者約定好底線和回應方式,這樣可以避免全家人一同被捲入情緒的漩渦。
 

面對尖酸的問題
善用「情緒界線」與「跳針技巧」

做晚輩的過年最討厭被問到「你已經OO歲了,應該結婚(或生小孩、或升官)了吧?」還有「現在的職位高嗎?你看A的小孩都做到副總了……」之類的問題。這時海苔熊建議被問的一方,對於自己不想回答,超過自己「情緒界線」的問題,都採用「跳針技巧」來含糊帶過。

「跳針」原本是形容音樂播放出錯時,有幾個音會不斷重複的狀況。但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你也可以重複同樣的話,或者全部都用表淺的回應帶過,讓攻擊方沒有深入的著力點。譬如以下:
 

例一》感情問題

問:「交男(女)朋友了沒?再挑下去,好對象就被挑完了!」

若父母在場,晚輩可答:「我知道啊,可是我找不到一個像我爸爸(媽媽)這麼好的對象啊!」

(若提問的對象是其他長輩,也可以將上述爸媽改成對方的稱謂,例如說:我找不到一個像姑姑這樣好的對象……,老人家聽了會很開心)

 
例二》結婚問題

問:「你何時要結婚?都30多歲了!」

答:「嗯,我知道你的意思。」

問:「再不結婚,你女友都要變高齡產婦了,以後生不出小孩怎麼辦?」

答:「喔!你說得對,我們有在計畫。」
 

例三》上班族

舅舅問:「聽說二表弟在國外發展得不錯,年薪已經增加到兩百萬。你何時要升經理?」

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晚輩可答:「不知道,看公司決定吧!」

 
例四》重男輕女

親戚問:「妳兩胎都沒生男生,以後誰幫你『捧斗』?妳看你嫂子生三個男的!」

答:「呵呵,你說得有道理,嫂子真的很幸福,我好羨慕啊!」
 

例五》學生

親戚問:「你學校申請得怎樣?我們家族裡不是當醫生,就是臺大畢業,你進臺大沒問題吧!」

志不在此的晚輩可答:「還不知道結果耶!我有再關注!」

 
如果對方再咄咄逼人,你只需要重複講一樣的話就可以了,這就是所謂的「跳針式回應」。技巧高端一點的人,也可以用更有主權性,但不傷人的話來讓這類情緒的逼迫止步。

以前述例三為例,被問的上班族應可隱約聽出舅舅口裡的比較意味,如果舅舅又再追問說:「什麼叫不知道、看公司決定?你沒領年終啊?還是你上班都在混?假如你有認真,公司一定會讓你加薪升官啊!」

此時心理素質夠強的人,可以帶點霸氣的回答:「其實所有業務都被減薪,唯一沒被減薪的就是我了!大環境不好,老闆要我們共體時艱啊!我也很想自己出來創業。對了,我知道舅舅跟我一樣大的時候就出來闖盪,不知道可不可以給晚輩一點建議?」

其實這是一種「示弱」的技巧,借力使力、以退為進;舅舅受到稱讚,比較不會繼續反駁,而且也等於把球又丟回給舅舅,舅舅可能知難而退;若舅舅真的關心你,就能繼續談下去,甚至可能幫你找錢投資。

的確,有些人問話只是想閒聊,但有些人卻是想知道真相,所以可視當時的情況來決定回答到何種程度。如果對方已讓你感覺不舒服,就可暫時用跳針技巧保護自己。如果需要進一步討論,不必急於一時,可另尋合適的機會來談。

人不是完美的,我們很難要求長輩改變,加上華人文化中「長幼有序、孝順為先」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有時候晚輩對長輩說話都要反覆思索。因此,想溝通時少受點傷,晚輩可多練習情緒調適。自我保護不等於「不上進」,也不建議常用跳針式回答法敷衍問題;只是過年過節我們要的是團聚和氣,而不是嘔氣,不正面回應有時可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海苔熊提醒,假如家裡有那種「負面情緒總是很多」的家人,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或許他們很難『變好』,但你仍要把自己過好!」最後,黃惠萱心理師提醒,一個習慣至少要維持三個月才能養成,所以要回應過年時長輩尖銳的詢問,最好現在就開始練習!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