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沒了「百憂解」,有其他替代方案嗎?躁鬱症和憂鬱症差在哪?

沒了「百憂解」,有其他替代方案嗎?躁鬱症和憂鬱症差在哪?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327
收藏 瀏覽數 : 8327
沒了「百憂解」,有其他替代方案嗎?躁鬱症和憂鬱症差在哪?

上市超過四十年的憂鬱症老藥「百憂解」,因不堪健保藥價逐年調降,加上近年原物料及運輸成本上漲,近日宣布將於4月退出台灣。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約有1.5萬名患者使用「百憂解」,每年花費健保800萬元。除了作為憂鬱症一線治療藥物以外,百憂解也常被用來作為「躁鬱症」的藥物治療。然而,比起憂鬱症,躁鬱症的治療往往更強調以藥物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究竟「躁鬱症」指的是什麼狀況?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嗎?
 

很多人常常用「我今天很躁鬱」來形容自己焦躁煩悶的情緒。其實,一般人認為的煩躁、不耐煩並不是躁鬱症的症狀,那麼在精神醫學的定義裡,到底怎麼樣才符合躁鬱症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張祺康醫師表示,躁鬱症是一種慢性病,患者在青年期發病後,會出現情緒經歷狂躁的時期以及憂鬱的時期,這種在天平的兩極擺盪的狀況,英語形容叫作「雙極症(bipolar disorder)」。

目前醫界普遍認為,躁鬱症的成因與大腦有關。大腦的細胞與細胞間有一種被稱為「血清素」的生化物質,主管情緒和睡眠。人的神經細胞都具有回收血清素的能力,可以使大腦內的血清素濃度保持平衡,一旦破壞這個濃度平衡,就會出現憂鬱或躁症的情緒反應。
 

情緒起伏劇烈、衝動購物、個性驟變
都是「躁鬱症」常見的症狀

醫學報告指出,躁鬱症患者初次發病大都以「鬱症」為主,接著會經歷多次的「躁期」與「鬱期」,男女發病比率差不多。統計資料顯示,約有10~20%的患者,一生中僅呈現躁症現象,未有鬱期出現,且初次發病大都在30歲左右。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 5)中的說明,「躁期」的症狀是持續一週以上,以情緒躁動與高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病徵包括情緒高昂易怒、易激動、目的取向活動和高風險享樂活動增加(性、金錢活動增加)、睡眠的需求減少、多話、注意力不集中、自尊膨脹、思考飛躍。

而「鬱期」則是指持續二星期以上的低落情緒、失去興趣、睡眠失調、食慾改變、疲勞或失去活力、思考講話速度變慢、專注力下降、無用感及罪惡感、自殺意念等。

雖然燥鬱症的「鬱期」跟憂鬱症是一樣的,但燥鬱症會讓人情緒有時往上、有時往下,比較不一定,而這也是憂鬱症跟躁鬱症最大的不同。

最明顯的差別是,燥鬱症在「燥期」時,話會變很多、精力旺盛、能力無窮,甚至會有一些妄想(妄想自己是救世主)、自負的情形出現;原本對性觀念比較保守的人可能會莫名的想瘋狂做愛,或找一夜情滿足性衝動;有些患者還會有衝動購物的表現,例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一書的作者莊桂香女士就在書裡透露,自己曾在上海旅遊時,一口氣買了三幢透天厝。
 

躁鬱症患者亂服用抗憂鬱劑
恐使「鬱症」轉為「躁症」

躁鬱症是可以靠吃藥、打針控制的疾病,治療效果約可達到70%。張祺康醫師指出,躁鬱症患者常常處在情緒的交互蹲跳中,而情緒會明顯影響生活,需要固定服藥才可穩定病情,即使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有些患者也常常會因為擔心壓力會影響發病而無法接受一些生活上的挑戰。

在重鬱發作的治療上,可供選擇的抗憂鬱劑很多,以目前民眾關心的「百憂解」為例,它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1986年上市,除了單純的作用機轉外,眾多臨床研究和使用經驗的支持,是百憂解至今仍能維持不敗地位的主因。尤其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百憂解」是相當重要的主線藥物。

當然,躁鬱症可以選擇的抗憂鬱劑不只百憂解一種,還有許多其他不同機轉的藥物,即便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國內也有14家藥廠生產同成分的學名藥。但要注意,有些躁鬱症患者在服用抗憂鬱劑後,反而會讓重鬱發作轉變為躁狂發作,所以一定要遵照醫師囑咐服用,切忌自行增減藥量。
 

★ 什麼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血清素俗稱「快樂荷爾蒙」,是腦中的神經傳達物質,如果血清素濃度太低,可能會有沮喪、憂鬱、焦慮、頭痛等症狀。假設一般人的大腦一次可分泌十個血清素,使用六個後,剩下的四個會由大腦回收;但憂鬱症患者一次可能只能分泌六個,本來就比一般人來得少,如果再回收就不夠用,而「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就是透過藥物抑制血清素被大腦回收,使患者可以維持一定比例的血清素,不至於影響情緒。
 

當躁鬱症進入緩解期
可透過心理治療,找到情緒出口

至於心理治療,多半使用在躁鬱症的緩解期,可使用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婚姻治療、認知心理治療、人際關係治療等。另一種方式是以團體治療的形式來進行,如病友團體、家屬團體等,透過團體的力量,在治療者的引導下,發揮治療的目的。

門診常可看到很多病人在跟醫師傾吐兩、三個小時後,感覺壓力有了出口,情緒平和,但一走出診間,不到一個小時,躁鬱的情緒又會浮現上來,所以服藥還是公認最有效,甚至可說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張祺康醫師補充,有些患者常常會為了追求人生的自我實現,而不斷讓自己反覆處在容易發病的環境中,常見的人生關卡,對患者來說,都有可能是過不去的一道鴻溝。提醒民眾,若自己或周圍有親友正不幸處於躁鬱的幽谷中,除了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外,惟有更進一步了解自己,並在過程中不斷摸索,才能和疾病和解,進而獲得新生。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