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兩性關係 情人相處 為何男友總愛認乾姊姊或乾妹妹?

為何男友總愛認乾姊姊或乾妹妹?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677
收藏 瀏覽數 : 8677
為何男友總愛認乾姊姊或乾妹妹?

由韓國人氣演員李鐘碩,以及睽違已久、韓星元斌的妻子李奈映主演的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雖然是老套的「姐弟戀」劇情,但在Netflix開播之後就佳評如潮。劇中男女主角原本是相識超過二十年的乾姊、乾弟,但隨著時間流逝,原本的友情也逐漸昇華為愛情,讓不少正為情所苦的觀眾看了心有戚戚焉。假如另一半身邊不幸也有一位、甚至多個乾哥乾姊或乾弟乾妹,相信不論是誰都會很苦惱。究竟為何男友總愛認乾姊乾妹?又為何有些女生喜歡認很多個乾哥哥呢?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到底認「乾家族」的動機是什麼?
 

對於情人總是以「我跟他(她)就像家人,不可能變成情侶的啦!」為由,持續和乾兄弟姊妹保持聯絡,究竟該怎麼釋懷?又該如何和伴侶溝通呢?請看【男友和乾姊太親近,怎麼在不破壞感情的前提下溝通?
 

青少年認乾兄弟姊妹
是為了尋求認同感

失落戀花園知識總監、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本名程威銓)認為,「另一半的乾兄弟姊妹」這個議題,應該分成兩種層面來探討。一種是只跟某個特定的人要好,也就是只認一個乾哥乾姊或乾弟乾妹;另一種則是同時認很多個乾兄弟姊妹。

撇除掉曖昧或追不到的情形,不難發現,會認乾兄弟姊妹的年齡層,多半以國小高年級和國高中生等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為主。海苔熊解釋,對青少年來說,認乾兄弟姊妹的目的是增加和同儕之間的連結,尋求認同感,尤其是國中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最明顯,甚至還有國中生一次認了一整個家族,不只有乾兄弟姊妹,還有乾爸和乾媽。

青少年時期是人格發展歷程的重要階段,對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而言,尋求同儕支持、與朋友產生連結,可以刺激大腦分泌俗稱「快樂荷爾蒙」的多巴胺,讓他們感覺心情愉悅,所以不論男女,在青少年時期總愛和朋友聚在一塊。
 

青少年只要和同伴聚在一塊
什麼都不做也會很快樂

曾在國中教書的海苔熊就曾遇過一群中學生,周末相約在公園,但大家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就這樣一起坐在公園發呆、滑手機,混了一整天。問他們這樣不會很無聊嗎?他們卻覺得很有趣。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有跡可循。

「對青少年來說,和朋友聚在一起,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產生認同感,而且快樂的感覺會很強烈,我都叫它『單純聚眾效果』。不過,隨著年齡增加,這種快樂的感覺會逐漸下降。」海苔熊舉例,如果成人和朋友聚在一塊,會產生一倍的快樂,青少年大概就會產生十倍的滿足感,這種愉悅的情緒在青少年時期是倍數成長的,也就是俗稱的「多巴胺噴出現象」(dopamine spirit effect)[1]。

這也是為何在國高中學校,常可看見學生放學後,相約去鄰近的速食店寫作業,圖書館也常可碰到一起念書的學生,「即便他們一句話都不說,各做各的,也會讓他們覺得很快樂。」
 

認乾兄弟姊妹
逃避結束關係的恐懼

但假如另一半只認一個乾兄弟姊妹,就另當別論了!海苔熊指出,認乾兄弟姊妹,是一種「想進入一段不承諾的關係」的展現[2]。如果你實際訪問國高中生,會發現他們普遍對「交往時間」感到悲觀,大多認為學生時期的戀愛無法持久,青春期談戀愛很快就會分手了。

比對真實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國中生談戀愛平均交往天數是139天[3],大部分的人只能維持半年到一年,超過半數者於半年內分手[4];也就是說,高一談戀愛,高二就會分手。在這種對戀情是否能持久的焦慮下,容易有「我雖然現在跟你很好,但如果在一起了會不會有一天就吵架分開」的擔憂,並產生「做乾兄弟姊妹,或許關係能更持久」的幻想,藉由做乾兄弟姊妹,來逃避對於「結束關係」的恐懼。

此外,海苔熊補充,做乾兄弟姊妹,如果發生事情,也比較不會被討厭,還能同時享受「愛」與「被愛」的感覺,這是一種對原生家庭的補償心態。像是在家排行老么的人,如果剛好又比較喜歡照顧人,可能就會想要認一個乾弟或乾妹,來滿足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這種感覺;相反地,如果在家是老大或獨生子女,沒有哥哥姊姊,就很有可能會想要認乾哥或乾姊,來滿足被哥哥姊姊疼愛的感覺。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很難成功區分對結束一段關係的「害怕」和「愛」,加上有超過七成的家長都反對孩子在未滿18歲時談戀愛[5],也讓孩子對「認乾兄弟姊妹」的行為披上一層保護色。


參考文獻

[1]Laurence Steinberg(2015)。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蕭寶森 譯)。台灣,台北:天下生活。

[2]邱淳孝(2018)。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台灣:失落戀花園。

[3]張伊萍(2017)。國中生自我價值、愛情關係衝突因應 與愛情關係成長之關聯。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37qrx

[4]沈利君(2001)。台北縣市國中學生愛情態度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21-2603200719114602)

[5]張志成(2004)。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態度認知與現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