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面對考試及求職壓力大,花12分鐘幫助他人竟能紓壓?

面對考試及求職壓力大,花12分鐘幫助他人竟能紓壓?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191
收藏 瀏覽數 : 4191
面對考試及求職壓力大,花12分鐘幫助他人竟能紓壓?

面臨期末考與緊接而來的畢業季,多數大學生正處於高壓的情境中,但與其埋頭於考試準備及生涯規劃,感受強大壓力,不如起身走動、向周遭親友釋出善意!根據一篇2019年3月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的研究指出,心情不好時,與其專注於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法,不如祝福他人,能立即改善焦慮、增加快樂與幸福感。
 

該研究為愛荷華州立大學所進行,研究者請參與的大學生於建築物周圍行走12分鐘,同時分派四種任務,包含「愛心和仁慈組」看著遇到的人並在心中想著希望他能夠快樂、「相互連結組」看著遇到的人並在心中想著如何與他們連結、「向下的社會比較組」觀察遇到的人同時想想自己有哪些比他更好、及「對照組」觀察遇到的人並將焦點放在外在,例如:衣服、配件及妝容等,並讓參與者於行走前後進行焦慮、快樂、壓力、同理心和連結感評估。

研究發現,實踐「愛心與仁慈組」者的連結感、關心和同理心增加且焦慮下降;「相互連結組」則更具同理心和連結感;「向下的社會比較組」則未有任何改善,且在同理心、關心和連結感明顯比「愛心與仁慈組」差。結果顯示,將愛與仁慈擴展到他人身上,能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同理心和社會連結感。進一步比較不同類型的人對每種技巧的反應。天生比較有覺知(mindful)的人可能會從愛與仁慈的策略中受益更多,而自戀型的人可能很難希望別人快樂。

►延伸閱讀:大學選填志願好難?夢幻大學進攻指南公開
 

助人助己!幫助他人
也能提升自我價值、降低挫折感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表示,上述的研究結果驗證了兩件事,當我們幫助別人,不論是言語上或是行為上的支持,透過簡單的同理,自己內心也會產生正向思考,此外,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會提升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是有用的,這樣的經驗有助於面對未來的挫折與負面情緒。

董旭英教授提到,很多學生參加服務學習後,常常告訴他說不知道究竟「是誰幫了誰」?個人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反思了很多也看到很多自己的優點,並更有信心面對挑戰。但他也提醒,上述實驗的效果是短暫的,需透過持之以恆的同理與幫助他人,才能有效降低挫折帶來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建議父母可多鼓勵孩子參與社會關懷活動,從中催化同理、增加快樂。
 

從幫忙分擔家務開始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董氏基金會終生義工孫越生前常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與上述研究結果,多走動並想著對方能夠快樂,短時間就能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及社會連結相互驗證。建議面臨考試及生涯規劃的壓力生,可常想「自己能為身旁的人做些什麼?」,例如:在考場時對他人微笑、天氣熱借給對方扇子、喝水時多倒一杯給旁人等。如果在家中,不妨想想可以協助哪些家事,像是整理房間、倒垃圾,分擔家務時就能轉換自己的心情。

葉雅馨主任提醒,感到壓力、緊張甚至焦慮,代表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希望把它做好。處於考期的學生可容許自己有些微與平常不同的情緒,如果想透過關懷他人達到情緒紓解的效果,建議以實體的互動較佳,若僅透過社群網絡,可能會因為聚焦在文字、與他人的比較,反而易看到內容感到忌妒、害怕被取代、生氣或失望,破壞其中的幸福感。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