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家人因為意外、生病或老化而失能、殘障,需要依賴長照,我們該如何幫助他盡快擺脫行動不便而處處要人照顧的狀況,又要怎麼改善他因活動量少、食慾差、營養不良而體力下降,需要依賴輪椅、臥床、穿尿布的宿命?國外發現「自立支援照顧」,有助於恢復長者或失能者的生活能力,減輕照顧者長期照顧的負擔,那該如何進行?
台灣目前已邁入高齡社會,2018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就占全人口的14%,預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人口的20%,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你我都會變老,面對老化,或意外、生病造成的失能,我們的照顧模式是否也與時俱進?
75歲的于爺爺,身高180公分,海軍陸戰隊退休,罹患老人失智症。像個大孩子的他,住在家裡時,多次半夜跑出去,且都忘了回家的路,家人可謂心力交瘁!家庭會議後,家人決定把老爺爺送至機構照顧。沒想到隔些天兒子前去探望,發現爸爸被約束在床上。體能還行,只是記憶遺忘的于爺爺,不時在床上掙扎,兒子看了心裡好難過。轉眼半年多過去,于爺爺穿上了尿布,因為少下床走動,小腿肌肉量愈來越少。瘦瘦的雙腿,跟高大魁武的身材不成比例。
讓長者過想要的生活
自力支援照顧怎麼做?
所謂「自力支援照顧」,指的是長者在自己可做的範圍內,有支配自我生活的意識,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快樂生活。自立支援照顧的概念,在鄰國日本早已推動多年,更是日本長期照顧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堅持照顧是為了每位長者的意願與尊嚴而存在!是依長輩的意願,讓老人家們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支援他們可以做想做的事,並且盡可能地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
第一步
調整飲食「改善長者體能」與「恢復自理能力」
認真做,3~6個月會明顯進步
飲食:每日至少1500大卡、喝水1500cc。
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周孟穎表示,65 歲以上長者因為生理器官功能日漸退化,進食及吸收能力也會下降,因此影響其飲食營養狀況。由於活動量及肌肉量減少,熱量需求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飲食以提供適當的熱量、維持理想體重為宜。
長者的基本能量需求,約每公斤體重 30 大卡;對於長期臥床者,熱量需求每公斤體重 25 大卡,體重超重或肥胖者,每公斤體重 20 大卡。另外也可參考國健署「老年期營養參考手冊」,以長者的「性別」與「生活活動強度」(低、稍低、適度或高)來計算,男性約1700~2250大卡,女性約1400~1800大卡。建議熱量要來自六大類食物(每天都要吃到),在每類食物中宜多加變化。
65 歲以上長者依生活活動強度,其日建議熱量及六大類食物攝取量如下表。
日常生活偏靜態活動者,所需熱量較低,飲食量較少;反之從事重度勞動量工作者,就需要較多的食物才能符合身體需要。四種日常活動量的強度,判斷指標如下。
運動:體能回復運動。
排便:1~2天至少一次。
簡單地說,就是從我們最基本的喝、吃、拉、動來著手。
足夠水分,人不老!
水是人體中主要的成分,高齡者的體重50%是水分。水也是全身體液的媒介,包括唾液、腸胃道黏液、尿道黏液的分泌、關節液的潤滑等,都須仰賴水分。身體水分不足,也易造成便祕,與其依賴浣腸或是吃軟便劑,不如多喝水。
醫學報告指出,當人缺水1~2%會出現意識障礙;缺水2~3%則會發燒、循環機能受影響;當缺水達到7%,人就會出現幻覺;一旦超過10%,則可能有死亡風險,可見水對人體的重要。
衛生福利部署立南投醫院家醫科王郁菁醫師表示,做晚輩的很少會問老人家,你今天喝水了嗎?喝了多少水?老人家的感知神經隨著年紀逐漸退化,會常忘了喝水。除了腎臟不好或血糖較高等有特別疾病的老人家,水分較需嚴格規定,其餘年長者,建議每天喝足1500~2000CC的水。
不少行動不便的高齡者不敢喝水,是擔心頻尿跑廁所,會造成自己或家人的困擾。其實,白天應鼓勵長輩盡量喝足夠的水,晚餐後就要儘量少喝水,也要避免攝取利尿食物,如咖啡、茶、可樂及酒精類飲料,這樣能避免夜尿次數多而影響睡眠。夜間若常起床如廁,也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風險。
讓家中長輩按時喝水,其實有撇步!台灣設計團隊曾開發一套叮嚀喝水的互動趣味App,名為「植物保姆」,這將養成喝水習慣的過程,變得好玩又有趣。歐美的設計公司,也陸續研發多款提醒喝水的智能水壺,如美國設計公司推出HidrateMe智能水壺。在水壺蓋的部分建置了電路板及電池,能發送詳細數據到手機裡的Hidrate App或智能水杯(如AquaGenie)。配套App會根據每天不同的天氣,和使用者的年齡、身高、體重及狀態來調整及追蹤喝水量,假如使用者忘記喝水,會連結手機發出聲響,或讓是水壺瓶身亮LED燈提醒。
當然,也可選擇最簡單的方式,為家中長輩買有刻度的水壺,讓長輩每個小時喝幾口水,每天累積喝1500~2000CC的水。
均衡飲食,氣色好!
隨著年齡增長,味蕾數減少,味覺慢慢衰減,其中以感受鹹味的能力下降最多。老人家也會因為缺牙,咀嚼、吞嚥能力變弱,及腸胃蠕動衰退等,而沒有食慾、口味變重。
若長輩咀嚼功能不佳,建議蔬果可打成泥,但不要濾渣,保留纖維素。或多利用蒸、水煮、滷的方式,少油炸。三餐若吃不多,可於餐間補充些許小點心。另外,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骨密度降低,骨骼的微細結構遭到破壞,會增加骨折的危險性,所以鈣質的補充,對銀髮族來說更加重要!可多吃芝麻、牛奶、黑豆、豆腐、起司等補鈣的食物。
訓練步行,好處多!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陳聰堅教授表示,長輩步行能力若提升,就離自立支援的生活模式不遠了。因為步行是日常生活活動(ADL)的基礎,如果步行能力喪失,八成的日常生活活動也將漸漸喪失。比方說,當被照顧者可以步行時,就不用包尿布,甚至可以自主吃飯、做一點小家事。看似平凡的事,對老人家來說,卻能保有自我尊嚴感。
為何鼓勵長輩多步行?因為步行會產生大腸反射作用,可促進排便。而且提升步行能力,還可改善意識程度。意識程度提升後,對於排泄訓練,以及去除鼻胃管的吞嚥訓練,都有直接的幫助。這就是自立支援照顧的關鍵,幫助長者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與樂趣。儘量回復到以前的生活模式,包括到小吃店買個食物吃,或是帶寵物到公園散散步。
第二步
擬定照顧計畫
達成以下「四不目標」,一旦達成,就慢慢具備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1. 不要坐輪椅:扶欄杆站10秒,循序漸進慢慢加長站立的時間、增加肌力。
2. 不要穿尿布:練習定時排泄。
3. 不要別人餵食:多嘗試,自食能力會逐步提升。
4. 不要別人洗澡。
第三步
約束體驗訓練營,將身比身
自立支援照顧真的可以幫助許多人,拯救許多家庭!陳聰堅教授認為,要讓全體意識改變,必須推動約束體驗訓練營。讓機構管理者、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藥師、醫師、治療師、照服員,都親身體驗包尿布、裹著人工大便、被約束連續五個小時的感受。
陳聰堅教授強調,「約束體驗一定要持續五個小時,才能體會一個人從難受、痛苦、失望、沮喪,最後絕望的過程,才能了解還有其他更有預防性與人性的照顧方式。」這是將身比身的體驗!甚至是健康老人、家屬都應該體驗!體驗被綁過、被包過尿布,是那麼可怕的事,才有動力提早避免。老人家也能從中了解,與其坐著「被電視看」,不如起身,扶個椅子做深蹲、動一下,或是多喝幾口水。
陳聰堅教授分享,2019年11月家中有位長輩因故住院。家人擔心長輩起身下床時會跌倒,因而約束他。教授前去探望時,老人家抱怨被約束,以致上廁所變得不方便,家人也發現老人家因此易怒不開心。經歷住院的不便,老人家現在變乖了。知道多喝水、沒事多運動、吃得營養的重要。以前跟長輩提,老人家還嫌煩,唯有經歷過才知道健康及自主生活的可貴。
長照革命
台灣自立支援現況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推動者林金立,以台灣自立支援學院執行長的身份,在台灣各縣市推廣「自立支援照顧深刻體驗研修營」。零尿布、零臥床、零約束的精神逐漸在台灣各地蔓延。2016年6月「零約束照顧」也已正式被納入台灣官方的長照目標。2017年底統計已超過130家機構加入導入實證應用行列,期待更多民眾一同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