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藝人吳克群因工作繁忙、壓力大,發生突發性聽力喪失,當下沒有馬上就醫查明病狀,導致左耳高、低頻聲音聽不見,醫師評估聽力難恢復到以往。而日本天后濱崎步在2008年宣告,左耳已經完全喪失聽力,當時專家們判斷,濱崎步在2000年就患上突發性內耳障礙,而且長期處於噪音環境,加上準備演唱會期間壓力過大,這些都是傷害聽神經的高危險因素,造成聽力逐漸下降,甚至完全聽不見。
很多人出現耳鳴狀況時,會擔心自己是否罹患「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來得急促,短從幾小時到幾天,聽力會快速下降或完全失聰,最常見的原因是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失眠或發生重大事件引發心理壓力等。
當人在壓力過大時,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導致內耳血液供應不足,故而產生突發性耳聾,而且多數患者會伴隨耳鳴,情況嚴重者會影響睡眠品質,淺眠易醒或整晚失眠。
突發性耳聾不等於耳中風
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台中光田醫院耳鼻喉頭頸部賴仁淙部長強調,很多民眾會誤以為突發性耳聾就是耳中風,造成恐慌,甚至以為這是中風的前兆。醫學上已證實「耳中風並不等於中風,也不適用任何中風的治療」,耳中風只是個誤用的名詞,與中風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若發生耳鳴的狀況,不一定是耳中風惹的禍,突發性耳聾歸咎於耳中風的機率微乎其微。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急性的病症,會造成聽力突然喪失,並會伴隨其他的附屬症狀,包括耳鳴、極度眩暈、嘔吐、失去平衡、走路不穩等,常好發於30〜60歲,並以單側耳為主。這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族群也可能發生。
賴仁淙醫師提到,現在臨床上對於突發性耳聾,最常用口服或耳內注射「類固醇」來治療,或用「高壓氧治療」,但他並不鼓勵這兩種方式,因為很可能讓耳朵造成二次傷害,找到壓力來源和解決失眠問題才是上上策。
耳鳴是身體發出警訊
成因不只一種,還有這三大原因
究竟哪些原因會造成耳鳴?賴仁淙醫師說,造成耳鳴的成因相當多,耳鳴只不過是一種身體發出來的警訊,從耳朵本身的肌肉性疾患、血管性疾患、神經或大腦的問題都有可能。此外,耳科疾病、耳咽管異常,包括鼻過敏、鼻竇炎、胃食道逆流,以及偏頭痛體質,也是造成耳鳴的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以下三大原因:
1. 情緒障礙的疾病(例如: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
2.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
3. 更年期症候群。
這三大原因都與「睡眠」有關,有七成以上耳鳴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包括情緒焦慮導致睡不好,呼吸中止症導致睡眠被中斷,更年期則是除了潮紅、冒冷汗之外,睡不好也是症狀之一。
賴仁淙醫師提到,現在最新研究發現,快速動眼期是我們耳鳴消磁的階段,如果那個階段夢沒有做得「完整」,耳鳴就會積在腦子裏面,叫做「腦鳴」。
他進一步解釋,在每段90分鐘的睡眠周期裡,有15分鐘是深層睡眠,也是大腦排毒的時間,這時候的大腦會縮小20%,讓腦脊髓液滲透到大腦裡,將廢棄物代謝出去。耳鳴患者唯有進入深層睡眠、熟睡期階段,才能算是真正的「睡著」,才能改善睡眠品質。若是上述三個原因引發的耳鳴,能夠釐清病因,並且降低睡眠障礙,大部分都能夠慢慢被治癒。
耳鳴需要抽絲剝繭、找出原因
才能對症改善
耳鳴是身體發出的救命警鈴,當突然發生耳鳴,醫師建議先到「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就診,初步診斷,排除器質性的問題,例如:腦血管循環不良、耳道發炎、內耳不平衡等。
如果所有檢查都正常,但仍持續耳鳴,就要考慮是否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焦慮、恐慌,讓情緒緊張、身體疲倦導致耳鳴。也有部分原因是精神疾患的「幻聽」,一開始會以普通耳鳴呈現,若最初耳鳴是電磁波或機械聲,最後出現人講話的聲音,必須要趕快至「精神科」或「身心科」就診,確認是否罹患心智疾病。
壓力大、精神障礙及更年期者
如何改善睡不好引起的耳鳴症狀
睡眠障礙是耳鳴常見的原因,已下4招可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1. 適時營造放鬆的心情:睡前洗溫水澡或聽聽柔和的音樂,可減少過度緊繃的情緒。
2. 睡眠時間要規律: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盡量於同一時間就寢,讓大腦充分休息。
3. 睡前4小時內盡量不飲食:睡前進食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嚴重將引發胃食道逆流,易造成睡不好或失眠的狀況。
4. 平日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規律的運動可改善睡眠的深度,但避免睡前3~4小時做激烈的運動,這樣反而會干擾睡眠。
當睡不好的狀況減少,耳鳴的症狀也會慢慢改善。若是更嚴重的「失眠問題」,不僅需提升睡眠品質,還可能需要搭配專業醫師的藥物治療,通常治療或改善生活習慣持續半年以上,耳鳴狀況才能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