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蕙在公司擔任研究員,一向業務繁忙,以前工作做不完,忙得都不想吃;現在是面對一大堆的資料,毫無頭緒寫不出來,就想吃東西。辦公室只要她的座位附近堆滿高熱量的麵包、飲料、餅乾等垃圾食物,或呼朋引伴訂炸雞想大塊朵頤,就知道開會到了,又有一大堆資料要分析整理。常常在辦公室,總傳來她唸唸有詞懊悔的說:「怎麼辦?胖得好多褲子都穿不下了,這可不可以算職災呀?」
有時候,用食物作為獎勵並不是壞事。不過,情緒性飢餓是無法用食物填滿的!只會在吃東西的當下感覺不錯,引發進食的衝動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這行為若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就會陷入進食過量和體重增加的循環。儘管如此,我們仍可積極做些改變,學習用比較健康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停止情緒性進食。
通常,大家分不清情緒性飢餓和生理性飢餓的差別,容易誤認情緒性飢餓為生理飢餓。事實上,兩者在飢餓的發生方式、時間,以及進食後的感覺,可從下列線索來幫助區分:
2. 情緒性飢餓是渴望特定的精緻食品,譬如匆忙的時間可食用的垃圾食品或含糖零食,而生理性飢餓則會考量進食不錯的健康食品,譬如蔬菜之類。
4. 情緒性飢餓即使吃飽了,仍無法滿足情緒上的飢餓感,經常吃到感覺不適為止。生理性飢餓則肚子飽時會感到滿足。
6. 情緒性飢餓吃完後常讓人感到後悔羞愧,生理性飢餓則是吃完後感到身體所需的滿足。
如何覺察自己是否為情緒性進食者?
1. 當你感到壓力時,吃得更多?
3. 當負向情緒時,吃東西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
5. 您常吃得很撐?
7. 你覺得食物像朋友?
誘發情緒性飲食的5大原因
1. 壓力:注意到壓力是否使您感到飢餓?當身體會產生壓力激素皮質醇時,激發了對甜和油炸食品的渴望。當生活壓力越不受控制,越有可能尋求食物來緩解情緒。
3. 無聊或空虛的感覺:感到不滿足和空虛時,食物可減輕無聊或作為填補生活空白的一種方式。
5. 社會影響力:聚餐是減輕壓力的好方法,因為食物或正在吃的夥伴,更容易放縱。
一開始,吃東西可能有助於緩解情緒,但長遠來看,解決飢餓背後的感覺相當重要。因為情緒性飢餓不容易就此打住,雖然吃飽了,但為了緩解負面情緒而進食,通常進食後會讓人感到更難過。尋找應對壓力的方法是克服情緒進食的第一步,可將思維從食物紓壓的方式,轉為其他形式,以下有幾個方式可參考:
2. 冥想:以正念方法作為飲食失調的措施日益普及,多項研究也支持正念冥想的治療方法可有效減少暴飲暴食和情緒性飲食。簡單的深呼吸就是一種冥想,隨處可做。
4. 健康飲食:確保獲得足夠的營養補充身體所需能量也是關鍵。嘗試準備健康的零食,譬如新鮮蔬果、無調味爆米花和其他低脂、低熱量的食物。
6. 注意份量:避免一口氣吃光整袋薯條或其他零食,利用小袋子分裝控制份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8. 消除干擾:用餐時,嘗試關閉電腦、電視或放下手機,減少進食的干擾。研究發現咀嚼10到30秒後再吞嚥食物,有助腸胃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