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昱表示,婦女在生產後,因體內雌激素降低,加上擔心無法適應角色改變、忙於照顧嬰孩,輕者容易出現產後情緒低落,嚴重一點的就會衍生成「產後憂鬱症」。產後情緒低落較普遍,約有5~8成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雖然會有心情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但仍能照顧小孩。
而有兩成左右的婦女會衍變成「產後憂鬱症」,症狀包含超過兩週持續性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慾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經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孩。(延伸閱讀:產後情緒低落怎麼辦?新手媽媽這樣做,避免產後憂鬱症!)
生愈多胎、愈年輕的產婦
愈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其他常見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家庭支持系統較薄弱的產婦,例如:和婆家關係不良,娘家又無法提供後援;以及本身對自己就比較沒信心的產婦,也容易因為身體變化,像是擔心哺乳後胸部下垂、孕後發福的身材瘦不下來……等因素,而焦慮或憂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避免產婦深陷憂鬱低谷或走過產後憂鬱症的重要因素!多數情況下,有足夠的家庭與社會支持,大部分的新手媽媽都可以順利走出產後憂鬱的陰霾。如果家人或朋友剛生了小寶寶,除了恭喜及為她高興,你也可以付出更多關懷、協助她們。建議可以試試看以下方法:
「當生活發生劇烈轉變,會慌亂是正常的;生育,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轉折!」葉雅馨提醒,周圍親友應先理解,產後憂鬱並不是產婦能控制的,有這些負面情緒也都是正常的現象。不少產婦在這個階段,情緒常會比較敏感,建議在對談時,多以同理為前提,像是用「如果我是妳,我也會很不知所措,妳已經很棒了……」取代「還好我不是妳,這也太辛苦/太累了!」、「我看人家都@#$%,妳也&^*&……」或「怎麼小孩餵奶了還一直哭?」等同情或指責的口吻,同理會令產婦感到被支持及認同!(延伸閱讀:產後憂鬱症狀有哪些?家人如何預防、治療及協助?)
葉雅馨強調,親友必須意識到自己只是個傾聽者,當新手媽媽在傾吐自己的一團亂的生活和無助時,並不是要你建議或期待你提供解決方法,往往她們不需要你告訴她該怎麼做,在表達自己有多慌亂時,是希望你能了解或安撫她的焦慮感。(延伸閱讀:和另一半講道理總是講不通?學下這個溝通技巧,搞定各種人際衝突!)
陪伴法則3
協助分擔家務
分享好的影片和美食
葉雅馨補充,「如果不方便幫忙顧小孩也沒關係,可以分享一些可以讓產婦覺得心情愉悅、開朗的文章或搞笑影片,甚至寄一些產婦喜歡的小點心或美食,都是一種關懷的方式!」
葉雅馨建議,陪伴者可透過常見的自我覺察量表,如台灣人憂鬱症量表、產後憂鬱量表,從旁評估新手媽媽是否有產後憂鬱的情況。若發現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已嚴重影響生活,像是原本有潔癖、會把家裡整理乾淨的人,變成懶得整理家務、東西亂丟,甚至有失眠、食慾不振的問題及無存在價值感……等負面情緒,且已持續長達兩周都不見好轉,就別逞強,建議或陪伴她尋求專業諮詢及專業協助,讓傷害減到最低。(延伸閱讀:婆媳大戰,老公站哪邊?)
辛苦是階段性的,不會永無止盡
詹佳真醫師分析,產後婦女因荷爾蒙變動,或照顧嬰兒因此一直睡不飽等,容易情緒低落,將眼前的困境災難化,也會擔心自己因為照顧小孩脫離職場太久,會被社會淘汰……,擔心將日復一日,永無止盡的照顧哭鬧不停的孩子。
今年因為疫情,許多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容易讓本來就已經因產後憂鬱而情緒低落的產婦更焦慮,而放大這些生活上的轉變。其實,「這只是一個過渡期!」詹佳真醫師強調,隨著疫苗研發,疫情會漸趨和緩;孩子隨著時間成長,也會慢慢懂事。「不必聚焦在此時此刻,只要把時間軸拉長,就會發現問題沒那麼嚴重!」
若產婦因為焦慮憂鬱的情緒,已經失去理性分析客觀事實的能力,周圍親友不妨協助她們釐清,讓她們明白,雨過總會天晴,眼前照顧嬰兒的辛苦和壓力,等到明年回過頭來看,也許就會是甜蜜的負荷。
1. 過去曾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患,或前一次生產後曾患有產前憂鬱症者。
2. 生理期時容易有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
3. 懷孕期間,曾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等嚴重負面情緒。
4. 分娩後,經歷產後情緒障礙。
5. 與伴侶關係不良。
6. 同時遭遇其他重大事件,例如:失去親人、婚姻家庭問題、失業等。
7. 家中或社會支持資源不足,像是家庭與朋友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陪伴。
8. 懷孕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包括妊娠高血壓、早產等。
▌延伸閱讀:
三浦春馬自殺帶來的警訊:隱藏在微笑背後的哀傷,你周圍有「假面憂鬱」的親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