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疾病,有一種人相信「是藥三分毒」,所以有些人生病了也不愛看醫生;但另一種人,卻掛遍各醫院的門診,拿了滿櫃子的藥,不知道是吃安心的,還是當成維他命?
就曾有診所醫師接受媒體採訪時,道出無奈的心聲;有時候可能病患是病毒感染,但患者可能為了求心安,強烈要求開「消炎藥」,醫師也只能給抗生素;但是殊不知,抗生素是用來殺細菌,不是用來殺病毒的,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多吃了,就是一種濫用,反而可能產生抗藥性,甚至可能養出超級細菌。
抗生素可以殺細菌、但殺不了病毒
以近期的新冠「病毒」為例,吃抗生素是不可能改善或預防罹病的,另外,民間也盛傳大蒜具有「殺菌」功能,造成瘋狂搶購;在聽到這類說法時,民眾應該先釐清的是細菌跟病毒是不一樣的病原體,弄清楚我們要對抗的到底是哪一種。
雖然有時候兩種病原體造成的症狀類似,譬如喉嚨痛、肺炎或發燒等等,但是對醫師來說,治療方式卻不相同。當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時,會採檢體做細菌培養,看看是否是細菌、是哪種細菌造成的感染,再搭配「可以殺滅該種細菌」的抗生素來治療。
所以,有些人將上次沒吃完的消炎藥囤在家裡,每當不舒服時就吃個幾顆來保健康,這樣做反而可能讓體內細菌為了生存,而強化抗藥性,也會讓腸道好菌減少,為健康扣分。
正確服用抗生素的3個認知
為了避免吃錯反傷身,以下請醫師分析服用抗生素的正確觀念:
1. 「消炎藥」不是保健食品,也別自己買
在一般民眾的印象中,只要有(疑似)感冒的情況,吃些消炎藥應該會對病情比較好,這些「消炎藥」主要指的是抗生素。花蓮慈濟醫院臨床病理部部主任陳立光指出,服用抗生素的原則是「用對、用夠」,發生不舒服的症狀時,若自行到藥房買藥,或者吃以前剩下的藥,都可能對這次的症狀無效,因為,有時候根本不是細菌感染,而是病毒;此外,即便是細菌感染,也可能跟以前的細菌種類不同,所以需要經過醫師判斷,並主動開立再服用。(延伸閱讀:自行去藥房買消炎藥吃,安全嗎?)
2. 醫師給的藥須吃滿、吃完
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黃景泰說,各種細菌感染的服藥週期不同,譬如泌尿道感染是3~5天、敗血症是14天、肺炎是5~7天,應該完整吃完,如果症狀未解除再回診;若期間自覺症狀好了就自行停藥,也可能造成抗藥性,反而讓細菌更壯大。
3. 抗生素也殺壞菌,也殺好菌!
近年研究免疫的專家們,常常提到「腸道有好菌」是免疫力正常的關鍵,可以避免過敏,並可能改善免疫方面的疾病,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時候令人困擾不已的腸胃問題,其實只是因為吃了抗生素之後,好菌壞菌一起殺光了。
陳立光主任解釋,像「糞菌移植」就是把捐贈者的糞便,透過灌腸的方式放進患者的腸道內,如果捐贈者的糞便中好菌多,就能提升患者腸道中好菌的比例、改善腸道生態;也可以逐漸排擠掉腸道內的抗藥性細菌,甚至是超級細菌,而讓患者的自我免疫力提升。
那麼,如果一般的健康者人平時就多補充益生菌,是否可能預防超級細菌呢?黃景泰醫師說,理論上應該是有效的方式。想知道怎麼補充益生菌、強化腸道才有效,可見:別依賴酵素、益生菌!4個好習慣遠離便秘。
延伸閱讀:益生菌能減少過敏?4步驟教你吃對好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