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常腹瀉腹痛是腸躁症、急性腸胃炎、闌尾炎還是大腸癌警訊?

常腹瀉腹痛是腸躁症、急性腸胃炎、闌尾炎還是大腸癌警訊?

出處/ 2021年3、4月號/第39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469
收藏 瀏覽數 : 10469
常腹瀉腹痛是腸躁症、急性腸胃炎、闌尾炎還是大腸癌警訊?

常拉肚子、腹痛,到底是「急性腸胃炎」、「大腸激躁症」,還是「闌尾炎」、「大腸癌」、「子宮內膜異位」警訊?以下專訪消化內科醫師解析常見疼痛的部位和特色,帶你了解潛藏的腸道疾病,以便在黃金治療時間內處理。

肚子疼痛不適、腹瀉,幾乎是所有人一生中免不了經歷的症狀,但同樣是肚子劇痛,有的人如廁後腹痛感便消失,有的人卻持續疼痛;有些人是陣陣絞痛,有些人則是定點處腹痛……。哪些原因會引起腹痛、拉肚子?什麼情況下需盡快就醫?

「急性腸胃炎」腹痛、拉肚子來得急又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副院長暨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說明,若有腹痛、腹瀉現象時,可能是腸胃炎的症狀,未必需立即就醫,可透過自我飲食限制、暫時禁食,並適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觀察看看;假使腹瀉腹痛沒有改善或合併其他症狀,例如發燒畏寒,就應盡快就醫。不過,即便懷疑是腸胃炎,若是發生在抵抗力較低弱的年長者或小孩身上時,為避免可能有脫水的危險,建議不要拖延就醫。(延伸閱讀:調理小兒腸胃藥膳


■急性腸胃炎症狀

引起急性腸胃炎的原因大致上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腸胃炎,前者是吃到被大腸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汙染的不新鮮食物;後者是由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腸胃型病毒感染造成。因腸胃炎形成的腹瀉和腹痛,有以下症狀:

1. 經常是突然間、很快便發生,且常呈現一陣陣絞痛。

2. 一天可能拉肚子10次、15次之多,大便呈稀水狀,有時還併有黏液。

3. 就算沒有腹瀉,也會出現肚子絞痛的現象。

4. 合併噁心、想吐、胃口不好等症狀,甚至會發燒、畏寒,病毒性腸胃炎還會有全身痠痛類似感冒的症狀。

一般來說,細菌性腸胃炎因細菌侵犯,常會破壞腸胃道黏膜,有可能發生排出血便及黏膜穿孔等嚴重症狀。相對而言,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較無損害黏膜之虞。

「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高達22%
好發於壓力大的年輕上班族

統計指出,台灣腸躁症的盛行率高達22%。陳冠仰醫師補充,這也是在美國僅次於普通感冒,最常見的門診原因,還有不少人因臨時找不到廁所應付內急而無法正常上班,影響生活甚鉅。(延伸閱讀:腸躁症不是病,痛起來有時要人命?《三流之路》崔愛拉告訴妳的健康警訊,妳不能不知道……

■大腸激躁症症狀

1. 吃完東西,肚子就絞痛、急著如廁,腹痛經常在解便後消失,等到下一餐吃畢時可能又出現。

2. 大多以腹痛、排便異常為表現,無合併其他症狀。  

3. 一天少則腹瀉3、4次,臨床上也遇過病人一天拉肚子6、7次,但不會因此有體重減輕或變瘦的現象發生。有些病人則以長期便祕來表現。

4. 年輕上班族為好發族群,尤其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通常在退休後壓力減輕會逐漸緩解。

5. 其診斷前必須是病人做過大腸鏡檢查,確認器官正常,排除潰瘍性結腸炎及大腸病變等腸道疾病的可能性。

關於腸躁症的原因有幾種假說,包括病人可能是在神經傳導方面出現障礙,或是腸子對刺激較敏感而產生不正常反射,也有一說認為與內分泌有關。陳冠仰醫師表示就臨床來看,和工作生活的壓力及高度自我要求的個性密切相關。雖然此病不會直接導致大腸癌或其他腸道疾病發生,但突發性的腹瀉與過多的排便次數,常為病人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延伸閱讀:低腹敏三階段飲食, 遠離腸躁症有解!

目前此病治療以藥物為主流,陳冠仰醫師說曾有受腸躁症所苦的病人從一天腹瀉10幾次,服用藥物後可控制在3次以下,生活品質大為改善。他提醒過去曾被醫生診斷出大腸激躁症的人,假如曾有一段時間好轉,但最近又復發,應檢視自己近來的生活,學習調適壓力、紓解情緒。(延伸閱讀:夏天常拉肚子或便祕?專家教你養好腸

右下腹疼痛要注意!
可能是「闌尾炎」發作

另一種常見突然引發腹痛的疾病,是闌尾發炎而引起的急性消化疾病「闌尾炎」(過去常被誤稱為盲腸炎)。據臨床統計,一個人一生中約有7%~10%的機率會得到闌尾炎。


■闌尾炎症狀

此疾患一開始常以胃痛不舒服表現,接著疼痛會轉移到右下腹約盲腸的位置,且多為局部性、定點式的疼痛,由於周圍腹膜發炎,病人常在醫生觸診時會有壓痛感,或在手放開的瞬間產生反彈抽痛的情形。陳冠仰醫師叮嚀,若疼痛發生於右下腹,且有越來越劇烈的態勢,務必盡速就醫。

腹痛、拉肚子難道是「大腸癌」前兆?

至於令人聞之色變、位居台灣癌症發生人數之冠的大腸癌,若出現肚子痛和腹瀉症狀,通常已是較晚期的症狀。

■大腸癌症狀

陳冠仰醫師解釋,大腸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等幾個部分,若腫瘤長在右邊的升結腸,病患不太會有感覺,對排便造成的影響較小,因此大便型態的變化不大,直到腫瘤變得更大,才會有觸摸後感到疼痛或貧血現象。(延伸閱讀:大腸癌有家族史者只占兩成,預防需破解5大盲點

當糞便來到左邊的乙狀結腸和直腸位置,水分逐漸減少,呈現成形的狀態,假使腫瘤長在此處,大便經過時就會因為被腫瘤擠壓,而發生大便解不乾淨、一直想上廁所,或是糞便變細、便中有血等情況。

當病人發生上述症狀,就醫檢查後通常已是第二、三期,因此醫師建議一般無症狀、沒有家庭病史,年屆50~74歲的民眾,應接受國民健康署補助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以便提早發現大腸癌。(延伸閱讀:血便是大腸癌症狀,還是痔瘡?

❤️延伸閱讀:大腸癌治療最新選擇和費用?化療、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哪些有健保給付?

月經前後會腹痛
當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狀

陳冠仰醫師提醒,女性若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當子宮內膜附著在腸道時,月經前後也會腹痛;而剖腹產或摘除子宮的病人亦常因術後發生沾黏,出現脹氣、排便不順、腹部疼痛等症狀。

❤️想了解更多【大腸直腸癌檢查、治療、防復發】資訊,請看最新一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