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照顧失智症的老伴更易憂鬱!如何減緩無力、不安情緒?

照顧失智症的老伴更易憂鬱!如何減緩無力、不安情緒?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示意圖/Pexels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041
收藏 瀏覽數 : 4041
照顧失智症的老伴更易憂鬱!如何減緩無力、不安情緒?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長,老老照顧的情況逐漸成為常態,國外研究指出,照料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提醒,照顧者的自身健康和被照顧者同樣重要,可多利用身邊及社會上的支持系統,自我關照。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應用老年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配偶的老人相比,照料剛被診斷阿茲海默症或相關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

該研究由密西根大學學者以《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中1萬6千650名長者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長者的背景包括:伴侶沒有失智症診斷、伴侶在過去兩年內被診斷出失智症、伴侶被診斷有失智症已超過兩年以上。

研究者長期觀察憂鬱症狀的發展(而非單一時間點)以及所報告的憂鬱症狀數目(非只針對重度憂鬱症診斷)。憂鬱症狀的範圍可以從嚴重、持續性、輕度到暫時性(即使是暫時性憂鬱症狀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結果發現,伴侶未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其產生的憂鬱症狀數目平均為1.2;伴侶在最近兩年內被診斷有失智症者其憂鬱症狀增加了0.31(27%);伴侶被診斷出失智症已超過兩年以上者其憂鬱症狀則增加了0.38(33%)。

照顧患者為長期抗戰
老老照顧情緒更難抒發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說明,以往照顧者多以女性為主,像是媳婦、太太或女兒,慢慢地男性也增多,其中老老照顧面臨的挑戰比一般年輕人壓力還大,照顧者本身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下降、對社會資源不瞭解等;而年輕照顧者則面臨同時兼顧工作及照料孩子責任。

照顧患者對照顧者而言是一場長期抗戰,伴隨著遇到的挑戰,在生理上會出現疲倦、睡眠不足或失眠,情緒上也會有焦慮、挫折、無力、罪惡感等,也因接下照顧擔子後逐漸與社會隔離,與朋友相處或休閒時間減少,情緒更難以抒發。

賴德仁建議,照顧者可以透過網路或政府相關單位的資訊,增加對疾病的瞭解認識;或參加一些家屬的支持團體,從中學習他人經驗、表達困擾,彼此獲得支持與同理。

當發現開始失眠、對患者生氣、容易感到不耐煩情緒逐漸失控,甚至產生想傷害患者的想法時,務必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維持身心健康才能確保穩定的照顧品質。

盤點支持系統
照顧者身心健康是重要功課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不只老老照顧,一般照顧病人因著病情起伏就是件伴隨焦慮、緊張、擔憂各種不安情緒及需體力的事,上述研究,證實了照顧者也需要自我關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指出,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所以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肯定要有長期照顧的預備心理及打算。(延伸閱讀:申請「喘息服務」這樣做,別讓自己累垮了
 

照顧者可先從盤點支持系統做起,家庭人力、經濟上的安排,親友鄰居的喘息替代;政府部門有哪些相關資源,都應積極蒐集了解及花時間申請;其次為節省精力起見,可將自己生活盡量簡化,包含居家環境整理、用餐準備…等,安排由其他家人分責代勞,朋友的聚會及各式活動(包含宗教、休閒、旅行…等),則考慮其必要性與優先次序。

葉雅馨提醒,自我情緒檢視及維持任何形式的運動仍是照顧者重要的功課,同時應要牢記自身的健康和被照顧者是同等重要的,特別是照顧失智症伴侶者。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