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人,必須接著做大腸鏡篩檢,防止惡化。然而大腸鏡檢查時,民眾常因畏懼疼痛,以及檢查前的清腸瀉劑引發不適、腹脹等狀況,排斥檢查。事實上,目前不僅有無痛大腸鏡可選擇,且已有方法降低清腸及脹氣不適,讓預防大腸癌沒有漏洞!
為什麼做大腸鏡很重要?臺安醫院內科病房主任暨胃腸肝膽科醫師鄭以勤醫師說明,如果腸內發現小於1公分的息肉,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機率為千分之一。如果是1〜2公分的息肉,有百分之一的機率是癌症。3公分以上的息肉,卻有將近一半以上的人已罹患大腸直腸癌。因此如果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腺瘤型息肉,鄭以勤醫師建議盡早切除,避免息肉長大,甚至惡化成癌症。
大腸鏡檢查前注意3大細節,不讓檢查有漏洞!
1. 需「徹底清腸」
如果清腸不完全,息肉檢出率相較於完全清腸的人,檢出率不到一半,隱藏的小顆息肉不易被發現。鄭以勤醫師補充,徹底清理乾淨的腸子,解便出來會「清澈如水」。
2. 做整套的全大腸鏡檢查
以前醫療技術有限,有時只會做乙狀結腸鏡檢查;如今技術發達,建議民眾務必做整套的全大腸鏡檢查,不要漏掉某段腸子。
3. 如果有麻醉,檢查前4〜8小時停止喝水
做大腸鏡的當天早上,是否不要喝水,以免麻醉後易嗆到,或讓水進入肺部?鄭以勤醫師說明,可根據檢查的時間及有無麻醉,推估停止喝水的時程。如果接受麻醉,檢查前4〜8小時需停止喝水;如果沒有麻醉,則至檢查前一刻喝水都沒問題。
不用害怕!瀉藥已改良
做大腸鏡不痛、脹氣時間也縮短
很多人不願照大腸鏡,多是因要服用瀉劑清腸,當天會狂瀉,幾乎要一直坐在馬桶上,有的人甚至會噁心、嘔吐,該怎麼減經清腸的不適感?
鄭以勤醫師表示,服用傳統瀉藥約有10%〜15%的人會嘔吐,不過現在的瀉藥已改良成分,嘔吐狀況已改善許多。至於狂瀉的狀況,傳統瀉藥會在4〜6小時間不斷跑廁所,不過改良後的瀉藥在4小時內就可清腸完畢。
很多人怕做大腸鏡會痛,曾經為自己DIY做過大腸鏡的鄭以勤醫師表示:「一點也不痛!」若怕痛,可考慮做需要麻醉的無痛大腸鏡,但要留意大醫院的麻醉排程可能需要3個月,甚至更久,或許會拖延病情。
此外,以往做大腸鏡檢查為了觀察,會將空氣灌入腸道,因空氣無法被腸道吸收,腹部會持續悶脹6〜8小時,常令民眾不舒服。鄭以勤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檢查已將空氣改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身體吸收後,會經由呼吸排出,脹氣的狀況多在1小時內可緩解。 (延伸閱讀:常腹瀉腹痛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警訊?)
做大腸鏡時切息肉,會腸沾黏?
許多民眾擔心做大腸鏡時順便切除息肉,會造成腸沾黏。鄭以勤表示,「做大腸鏡完全不會腸沾黏,一般來說,做大腸鏡可能的併發症為『出血』或『穿孔』。」
如果單純做大腸鏡檢查、沒有切除,造成腸穿孔的機會為「萬分之6」。如果是切除息肉或進階的內視鏡手術,穿孔跟內出血的機會就會上升,如果要切除較大的息肉,術前務必與醫生討論相關風險。 (延伸閱讀:大腸癌有家族史者只占兩成,預防需破解5大盲點)
看大腸鏡檢查報告時
必問醫師的4個關鍵問題
1.檢查時,腸道是否已清乾淨?
腸道要乾淨,才能充分觀察及徹底檢查。假如做大腸鏡時發現清腸失敗,建議3個月內再次接受大腸鏡檢查。
2.確認是否做到「全大腸鏡檢查」,範圍從肛門口一路到盲腸?
假如因清腸不徹底或其他原因,未能完成全大腸鏡檢查,應考慮替代檢查,如鋇劑攝影。
3. 檢查中有無發現腫瘤或腺瘤型息肉?是否已切除?
有些健檢無法在檢查時切除息肉,最後一定要問醫師,檢查中有沒有發現腫瘤或腺瘤型息肉?若有,是否已直接切除?還是後續要安排時間切除?
4.未來間隔多久要再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便追蹤?或多久後進行糞便潛血追蹤?(延伸閱讀:照大腸鏡前飲食怎麼吃?更能揪出癌變息肉)
❤️想了解更多【大腸直腸癌檢查、治療、防復發】資訊,請看最新一期【大家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