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退休為何不快樂?怎麼規劃新生活、夫妻好好相處

退休為何不快樂?怎麼規劃新生活、夫妻好好相處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圖/Pexels 
撰文/
瀏覽數 : 3560
收藏 瀏覽數 : 3560
退休為何不快樂?怎麼規劃新生活、夫妻好好相處

一般人對於退休生活的想像多半認為是生活中再也不用操心,並且各方面自由度大幅增加的人生階段,自在且快樂;但愈來愈多樂齡族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卻發現什麼事都不做,也不見得比較開心,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也考驗夫妻的感情,到底人生下半場怎麼規劃才能不孤單且愜意?

「醫師,我退休後每天就是看電視、吃飯、睡覺,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醫師,我好不自由,老公退休之後都待在家,不喜歡我出門找朋友,變成我現在只能整天跟先生大眼瞪小眼。」 

退休反而讓人手足無措? 

隨著醫學科技進步,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延長,「退休」的年齡近幾年也常被拿出來討論。像是在日本這樣的超高齡社會,因為缺乏年輕勞動力、國家長照負擔沉重,且國民平均年齡比其他國家人民更長壽,社會上便有不少聲音提出七十歲或七十五歲再退休的想法。但不管幾歲退休,每個人都希望退休後過得快樂。

退休後你會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然而這樣反差的自由,有時反而讓一些長期習慣生活被他人安排的人變得手足無措,導致他的退休並沒有給自己或家人帶來快樂。 

退休,是檢視夫妻關係的放大鏡

精準地說,退休只是事業上勞雇關係的終止,但也因此提高了人際關係與夫妻關係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尤其是夫妻關係。

夫妻兩人在家的時間大幅增加,彼此相處上再也沒有小孩、父母或工作等理由,可以「忘記」兩人關係中以往習慣用忙碌跳過的那一個差異區塊。至於那一個區塊是什麼?每對夫妻都不一樣。從花錢習慣、政治立場、生活作息、宗教活動到吃東西的口味都有可能。

其中一項最常在門診聽到的問題,是夫妻對於彼此陪伴與獨處的期待有差異,有的人注重心靈陪伴,有的人期待興趣休閒活動陪伴,有的人則是有獨處的需求。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每對夫妻間應該都不太一樣,重點是雙方必須在「了解自己需求,尊重個體差異」的原則下進行溝通,才有可能一起找到兩人都覺得舒服自在的平衡點。(延伸閱讀:忍了半輩子,老後婚姻失和,只能卒婚嗎?

退休,高齡大學的入學考試

另一個退休後的大改變就是將你已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生活時間表全部重新建立。每當我的高齡患者提到對於退休後生活安排的茫然,我都會建議大家不如把退休後生活想成「你即將要去念一所高齡大學」。

高中生活與大學生活是截然不同的,高中生期盼進入大學生活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中不再只被讀書占滿,而是平均發展生活中各個面向,學習的課程也可以因自己的喜好而做時數的增減。仔細一想,退休前規律上班的生活是不是很像高中生規律的讀書上學生活,而退休後的生活是不是就類似大學生過的自主彈性,但又不失其規律性的生活呢?

此外,大學生自由的課程表中其實含有固定時數的必修課(請把它換成與家人共處的時間)、選修課(請把它換成個人休閒興趣培養的時間)、體育課(請把它換成戶外活動或運動的時間)、約會(請把它換成夫妻共處的時間)、念書準備考試(請把它換成自我獨處或進修的時間)、社團活動(請把它換成朋友互動的時間)等。重點講究的是均衡發展與個別規劃,以這個方向去思考,我想手足無措的程度應當會減低許多。(延伸閱讀:如何學習獨處的能力?

退休,退而不休 

我們總希望退休後要過著好命的日子,指的是希望生活能因為少了工作,而有更多的時間過著想要的日子。然而,很多人對「好命」有誤解, 以為這代表著什麼事都不做,結果讓自己的頭腦與身體機能退化的速度快速增加。

我一直非常鼓勵高齡長者在生活上必須持續保有目標,不管是學一道菜, 看一部新的電影,或是去一個沒去過的景點遊覽。(延伸閱讀:樂齡族這樣學用手機視訊、對雲端發票、導航找路,用網路翻轉生活

若是年輕時為家庭生計打拚而沒有自己興趣的長者,不妨把自己的心態調整為像是大學生要展開新生活、學習新事物,只要保持學習,你就可以退而不休。並且將自己與家人的需求一起放入新生活表的規劃之中,如此一來,你怡然自得且充實的退休生活即將馬上展開。(本文轉載自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老年憂鬱防治網站專欄」高齡大學的入學考試

延伸閱讀

當伴侶越老越「番顛」,如何讓婚姻關係加溫?

夫妻摩擦不斷?心理師教你換個方法溝通

別抓著孩子過生活,50歲後提早準備人生下半場

退休後不想當「大型傢俱」,怎麼讓生活多點樂趣?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