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金川 善終、告別、零葬

善終、告別、零葬

出處/ Web only 
撰文/
瀏覽數 : 2001
收藏 瀏覽數 : 2001
善終、告別、零葬

當你離開人世的時候,想留下什麼?善終,應該是優雅的向別人傳達生命的美好,及早做好準備,寫好遺囑及做好財產分配,不論何時離開世界,都能達到一生圓滿。

2024年4月3日早上快8點鐘,我剛吃完早餐,突然間感覺到住家一陣非常劇烈的搖晃,因為有2022年花東芮氏規模6.8大地震的經驗,我家的櫥櫃、衣櫃、書櫃、電視櫃等家俱已固定,所以沒有倒下,但是所有的抽屜卻全飛出,內裝物品撒落一地。

當我正忙著收拾散落的物品,忽然聽到大樓廣播,要求所有住戶馬上走樓梯疏散,我想也許是消防隊員要一一清查建築狀況,不太以為意,隨手拿了錢包、鑰匙就往樓下走,走到八樓以下的樓層,發現建築牆面受損、很多門窗都變形了,原來這次地震強度更甚之前,高達芮氏規模7.2。

十分鐘要拿甚麼?

在大樓空地前待了兩個多小時後,我們被告知可以回到住家「拿東西」,但是只有30分鐘!而且必需由消防隊員帶著一層一層住戶上樓及下樓,因此實際上收拾東西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

在這短短的十分鐘內,我用背包裝了幾件衣服、拿了手機、身分證件、信用卡、金融卡和錢包,環顧房子,想著還有甚麼是一定要帶走的?電視、冰箱、冷氣等電器用品不可能搬走;食物只能放著壞掉了;一大堆的書帶不走;占了將近半個儲藏室的獎牌、獎品、紀念品也不需要帶;近期的照片都已存在隨身硬碟裡,老照片太重太多暫時不帶走;最後,看到掛在牆上的哈佛大學傑出校友證書,就隨手拿著它,離開了我住了20年的家!後來想想,其實所有的東西都是身外之物,都只是生活的回憶而已。

當你離開的時候,想留下什麼?

前一陣子和我台大醫學系的同學王溢嘉聊天,醫學院畢業後他就專職寫作,擔任過《心靈》雜誌主編、《健康世界》雜誌總編輯,出版了許多書。他說,現在生活重心之一就是將曾經寫過的書籍文章、專欄文章全部上傳到自己的社群平台,儲存在雲端,預定會有一千篇文章,作為人生的回憶。

在2024年12月,知名作家瓊瑤過世,她突然離去引發討論,不過,我想人們最終記得的,仍是她所留下的一系列著作和電視劇,想想也許我也能用文章作為人生留念。
回顧歷年來所寫的文稿,出版成書的包括(《視野》、《BoBo and Jennifer:只要相信,就會成真》、《行男百岳物語》、《光陰迴廊》、《最美好的時光》、《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這幾年來陸續在雜誌專欄、報紙專欄發表文章,分享的主題包括了公共衛生、爬山、樂齡運動、樂齡旅遊和生活、善終和告別等,雖然文章不算多,但加起來應該也有200多篇,是我最值得保存的回憶。

善終和歡喜告別

一位山友罹患癌症,接受治療的初期,她依然和我們一起去爬山,分享大自然生活;但是,隨著癌細胞轉移、病情變嚴重後,她就避而不見,所有的訊息都已讀不回,沒有人連絡得上她。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再寫訊息問候她:「我知道你現在沒有力氣,不過是不是至少回復『好』或『不好』,讓我們知道妳是好好的,或是還在與癌症苦戰」,她回了:「好」,就再也沒有消息了。一個月後,她兒子用她的手機傳訊給所有山友寫著:「媽媽已經安詳離世。」

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她生病後要和外界斷了聯繫,然而,我明白,她不想讓朋友們看到自己生病後消瘦蒼白、插管治療的「狼狽」模樣;就像瓊瑤選擇自己離開世界的方式,我想,極愛美麗人事物的她一定想維持最美好的模樣,和老公在另一個世界相聚。

善終,應該是優雅的向別人傳達生命的美好,而不是成為「夢魘」的回憶:虛弱地在病床上躺著,同時還要回應擔心說話不得體,只能說著「加油」、「我會幫你禱告」等安慰語卻戰戰兢兢的探病訪客們。

所以,要及早做好準備,寫好遺囑及做好財產分配,不論何時離開世界,都能達到一生圓滿。趁現在多見面,然後歡喜告別,不要等到臨終前,躺在病床上被五花大綁、插滿管子再來看我。

追思會要給誰看?

生前好好告別,只是善終的第一步,過世後我也只想要有個家庭儀式,讓年紀還小的孫子們知道阿公已經離開了,我所留下的是對他們的愛、期許和願望。

我不想要有對外公開的追思會,因為我看不到、也聽不到。會參加追思會的人是我和家人的朋友,還有可能知道我是誰卻不認識我、也不了解我的人們,追思會播放的影片或悼念文呈現的,並不會是完整的我,如果想要好好了解我,應該可以上網看我的文章,感受我生活的模樣,分享我的想法。

海葬和零葬

我的朋友張一夫,雖87歲了還在工作,他的工作是守墓人。他說工作多年觀察到一個現象,每座墳的墓園維護費繳交絕對不會超過50年,因為第一代、第二代會來掃墓和繳費,但是通常到第三代已經不太認識埋葬的祖先,就不再來了!所以,土葬和墓碑,埋在墓園有甚麼意義?子孫要緬懷祖先,只能用這個方式嗎?

最初,我的想法是選擇海葬,將骨灰撒在七星潭,但若孫子們說要「看」阿公,總不能指著海面上油油的一層灰說「那就是阿公」。所以海葬歸海葬,我在自己農舍院子裡種了一棵五葉松,往後孩子、孫子們想念我,就可以來看樹。

留下一片大自然

種樹造林,一直是我的夢想之一。我的農舍位於鯉魚山下,鯉魚山的景觀和林相都很漂亮,可惜的是,山的南面和北面有一片私有土地,滿是檳榔樹,所以我想種一千棵肖楠,來取代這片無法保持水土、景觀被破壞的風景區。

因為經費、農地規範的限制,我雖曾種了47棵落羽松,至今最終只能留下一棵五葉松、一棵落羽松和三棵台灣黑檀木。不過,我沒有放棄過這個夢想,至少,我達成了千分之五的目標。

我希望,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留下一個對環境、水土保持、生態有益的「大自然」,留在我熱愛的土地。我相信:留一個墓、一塊碑、一位靈骨塔位,不如留一棵樹、一排樹、一片森林!

圖/葉金川提供

 
關鍵字: 善終告別零葬樹葬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