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爸媽不斷抱怨不舒服,是身體還是心理生病了?

爸媽不斷抱怨不舒服,是身體還是心理生病了?

出處/ 2015年11月號/第34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6223
收藏 瀏覽數 : 16223
爸媽不斷抱怨不舒服,是身體還是心理生病了?

樂觀的長輩突然變了個人,不斷的抱怨頭痛、胸痛、全身痠痛,帶去內外科做檢查,卻顯示沒問題,當心!這可能是老人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老人憂鬱症不只影響心情,若未及早治療,可能演變成重症,造成功能性衰退及失能狀態,加重或併發其他身體疾病,甚至出現自殺行為……


欣瑜的媽媽住在她家對面,有一陣子媽媽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後來欣瑜每次回家,媽媽總是大發雷霆,不然就是眼淚直流,這樣的畫面讓欣瑜十分緊張。欣瑜一開始以為媽媽只是在引起注意,沒特別在意,直到媽媽不願意進食,才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帶她到醫院就診,但媽媽很排斥就醫,情況越來越嚴重,現在還會說想死。

搞得欣瑜每次回娘家都很洩氣,雖然娘家就在對面,但她總要鼓起很大的勇氣走這幾公尺的路,因為她希望媽媽在她心中永遠是慈祥的形象。欣瑜的媽媽是典型的老年憂鬱症,由於沒有及早介入治療,所以病情加重了……

老人憂鬱症就診率低
僅1.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憂鬱症、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並列21世紀3大疾病,可見憂鬱症的威脅性。高齡化時代來臨,老人心理狀況越來越被重視,但老年憂鬱症的診斷經常被低估、疏忽和診斷錯誤,羅東聖母醫院統計,老人因憂鬱症就診的比例約只占1.3%。大部分患者沒有及早正確就醫,容易演變成重症,造成功能性衰退及失能狀態,加重或併發其他身體疾病,甚至出現自殺行為。

雖然早期的流行病學調查,憂鬱症在老年人的盛行率比壯年人低,但近年研究有增加趨勢。美國研究推估,老年人中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女性為20.4%,男性約9.6%,比例相當高。英國老年憂鬱症的研究顯示盛行率約1/10,台灣本土研究約為21%,重症約5%,但醫師依臨床觀察表示,老年憂鬱症的個案仍被嚴重低估。

台中榮總精神部一般精神科主任莊凱迪說,社區研究顯示,約4%的老人受到重度憂鬱症的困擾,憂鬱症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連美國這麼重視憂鬱症的國家,也只有1/3的老人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大部分是沒有發現或是發現了卻完全沒治療。

憂鬱症不只是心情問題
會讓長輩致死率增加

「當臨床醫師忽略了老人憂鬱症的時候,同時也忽略老人身體健康與自殺的風險」莊凱迪醫師嘆口氣說。他表示,老年憂鬱症是老年人自殺的主要危險因子,若與其他年齡層相較,老人的自殺率最高。除自殺外,憂鬱讓免疫力變差,也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癌症、中風等死亡率,降低平均餘命。「憂鬱症不只是心情問題,更讓身體變差,自殺率可能也增加」。

當爸媽常抱怨身體不舒服
卻查不出病因,就要警覺

怎麼察覺長輩有無憂鬱症?很多人會覺得老年人體力變差,抱怨很正常,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可能是動作遲緩、疲倦、快樂不起來,但表現出來的感覺跟壯年人不同。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偉哲分析,憂鬱的年輕人會直接說心情不好,但老人憂鬱症會用身體不舒服來表示,例如:一直說頭痛、胸痛、腸胃不舒服、全身痠痛等,但做完各種檢查都沒問題,導致這群人一直在逛各大醫院,就診次數比一般患者多。若有不舒服卻查不出病因的情況,建議和內外科醫師商量,及早轉診到精神科做進一步診斷。

老人不舒服的症狀到底是身體疾病所致,還是老人憂鬱症的表現,需要時間釐清,也增加老人憂鬱症的診斷難度。莊凱迪醫師舉例:憂鬱造成說話和動作遲緩,有時家屬會以為是帕金森氏症,到神經內科掛號;老人表示疲倦,親友會以為是肝臟疾病,而帶到肝膽腸胃科就診;老人食慾不佳,家屬會以為是假牙沒弄好,或是腸胃道不舒服,求助腸胃科;老人憂鬱症導致心悸,親友會以為是心律不整,而找上心臟科。

最難診斷的是早期失智與憂鬱症。莊凱迪醫師解釋,失智症初期症狀往往是憂鬱,而憂鬱的老人也比較容易失智,有人是先失智,再得到憂鬱症,但也有人是先憂鬱,再得到失智症。如果無法分辨,一般會先用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憂鬱症藥物治療,看看是否有效,如果沒效,很可能就是失智。

老人憂鬱症有哪些症狀?

1常抱怨身體疼痛、睡不著

輕度的老人憂鬱症表現跟年輕人類似,可能會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很煩、容易生氣、焦慮、悶悶不樂、不安、心浮氣躁、睡不著、疲勞、動作遲緩等,不然就是全身這裡痛、那裡痛等。

邱偉哲醫師說,憂鬱(depression)是外來語,中文沒有憂鬱這兩個字,憂鬱患者會心情不好、很煩、很低落,看起來像「鬱卒」。

2不想出門

輕度憂鬱症患者會害怕面對外界而不出門,因為老年人不用上班,家屬更要細心觀察,是否以前人家約都會出去,現在怎麼約,都不願意出門;或是以前會出門運動,最近都不出門,整天躲在家裡。

3原本會做的事,現在都不會做了

原本會自己煮飯,現在都不煮了;以前會照顧自己,現在變得不會照顧自己了。

4沒食慾、體重減輕

體重如果兩週或一個月內減輕5%,也是警訊之一。

5感到悲觀,甚至想自殺

莊凱迪醫師提醒,老人憂鬱不一定就是憂鬱,而是快樂不起來,他覺得大陸翻成「抑鬱症」很貼切,主要是開心被壓抑下來,開始變得很悲觀。

重度憂鬱症患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想自殺,邱偉哲醫師解釋,憂鬱的長輩可能因孤單沒人陪或是沒人發現內心的鬱悶,加上身上許多病痛受不了,不想成為小孩的負擔,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年輕人說自殺可能是想引起注意,但老人家說不想活了,就一定要當真」,莊凱迪醫師提醒,因為老人家大多忌諱談死。

憂鬱患者說不出口的需求
需要家人旁敲側擊的發掘

老年憂鬱症是多因性的,要找出憂鬱的真正原因才能解決,只是老人家未必肯說出來,家屬要細心觀察。邱偉哲醫師分享,曾有個奶奶由女兒帶來醫院就診,情緒很低落,是嚴重的憂鬱症,且對藥物反應很不好,得要吃高劑量藥物,甚至要打針,情況才比較好轉。不過,有一陣子狀況好很多,原來是她兒子帶她去日本旅行,這是兒子從來沒做過的事。旅行回來後,原本每天復健都不見得好轉的腰酸背痛,頓時就像沒事一樣,連女兒都很吃驚。

那時,邱偉哲醫師就發現兒子對奶奶很重要,但在治療期間,奶奶都沒說,醫生怎麼問也問不出來。又有一次,兒子買了東西給奶奶吃,奶奶吃過後又精神百倍,連邱偉哲醫師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麼「特效藥」?奶奶更是到處推薦朋友吃,說「吃了會好」,其實特效就在於是「兒子買的」。

也許奶奶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兒子對她而言這麼重要,大家也覺得兒子忙於工作,有女兒照顧就好,但有些深藏內心的期待,就是這麼奇妙,會左右一個人的情緒。如果早知道原因,就不用繞一大圈,治療好幾年都效果有限。

當老人已有重度憂鬱症,治療方面會以防範自殺為主,如果還能控制自殺想法,或是家人可以照顧,就不用住院,如果不能控制或家人無法照顧,就得住院,此階段的重點在於「多陪伴」。

現代人活得愈久,老年憂鬱症的患者年齡也往後延,以往邱偉哲醫師的患者以60歲居多,現在是80多歲的一堆,只不過老年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憂鬱症,會把「憂鬱」與「神經病」畫上等號,覺得是很恐怖的事情,但隨著觀念開放,長者應該要更認識老年憂鬱症,才能開心平靜地走向人生終點。

關鍵字: 老人憂鬱憂鬱自殺抑鬱症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