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雅馨
專欄 Columlist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暨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

葉雅馨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暨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

為自己打贏健康保「胃」戰!

每個人都可能有過胃不舒服的經驗,一時感到脹氣、絞痛、翻騰等,這些胃痛的問題,有可能是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食道逆流,甚至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2017-08-01 15:24:57

「鯉魚」的榮耀

2016年7月中一個夏季午後,長期協助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推動憂鬱症防治工作的詹佳真醫師介紹我們編輯團隊認識了簡錦標教授,那也是我第一次與這位臺灣精神科醫學的前輩近距離互動。那天除了交換一些對憂鬱症防治工作的推動心得,他也分享了不少人生小故事。
2017-07-26 09:24:48

走出逆境,從「心」改變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逆境來的時候,通常不會預先告知。面對逆境,你認為這是一個阻礙?還是一個機會?
2017-07-05 15:52:49

關懷病人、熱心公益的好醫師

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中,死亡率排名第7,2014年臺灣新診斷出的攝護腺癌患者共4801人,因攝護腺癌去世患者為1207人,且約有45%的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究其原因是攝護腺癌常沒有太多的預警,必須靠定期的檢查和追蹤。
2017-07-04 09:32:34

用「心」享受,自己想做或喜愛的事情

「身旁的人平安健康」、「能做自己想做或喜愛的事情」與「外出旅遊」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2015年調查,國人感到快樂事件的前三名。
2017-06-06 09:43:17

快樂迎變

《人生處處是機會》是一本單篇小品式的書,透過書初次認識李成家董事長,而讓我很好奇的是,一個來自屏東鄉下的年輕人,到底透過什麼機制這麼樂觀正向,看到處處是機會。多年後,又如何成就三個上市櫃公司?日後的幾次餐會上,無論是當主人或客人,他通常早到,除了感受到他親切周到的招呼,也從多聊幾句中,發現他的積極、務實與自許的社會責任。
2017-05-17 15:02:14

要戴皺紋?還是戴眼鏡!

眼睛是最明顯看出老化的地方,愛美的人應重視眼睛的保養。有一次採訪整型名醫林靜芸,她提到「你要戴皺紋,還是戴眼鏡!」意思是如果有老花眼或近視,千萬別不戴眼睛,因為常瞇著眼看東西,容易生成皺紋,外出則要戴墨鏡避免紫外線傷害,所以她強調戴眼鏡是最簡單的保養觀念,這不只能美顏保養,也是重要的「護眼」方法。
2017-04-11 09:34:57

為自己打造黃金級健康腸道!

​現代人的外食比例偏高,飲食偏西化,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不少人都有腸道疾病的困擾。如果飲食習慣又喜好高脂肪、低纖維、多紅肉,並缺乏運動,大腸癌的發生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
2017-03-01 15:17:43

公益的力量

「是什麼構成了董氏基金會?」 是:終身義工、董事長、執行長、董事、顧問、知名藝人、政要、媒體,一群年輕的、資深的工作同仁……。是在工作上努力不懈後,累積的一股被信任感;是一股追求健康理念的執著
2017-02-07 15:44:05

好心情,防癌力的重要營養素!

根據統計指出,近10年來,罹癌人數平均暴增了1.6倍,其中又以大腸癌及乳癌的發生率增加最多。不少研究均證實,癌症與飲食極為相關,如:攝取過多的脂肪,容易增加罹患乳癌、卵巢癌及胰臟癌等癌症的發生率
2017-02-01 15:13:50

用心,打造有感的幸福人生!

「答謝友人的關愛,也感恩臺灣這個寶島」,之前賴東明董事長夫婦在松山文創園區內的誠品電影院舉行一個別緻的感恩會。緣由是二○一二年十一月時,他們夫婦先後病倒,在身體治癒後,為答謝醫師、親友在生病期間的照顧與關懷,於是在二○一三年十一月包場觀賞《看見臺灣》影片,表達對這群友人的感謝,及共同看見生活成長的這塊土地,珍惜臺灣。
2016-01-27 15:47:11

享受跑步

當你心情沮喪、工作壓力無法負荷,不妨試試「跑步」吧!跑步是一個隨時可行的運動方式。運動時產生的多巴胺、血清素、腦內啡和正腎上腺素,可消除壓力與焦慮,能穩定情緒、產生愉悅感,在跑步過程中都會發生。
2015-09-05 15:00:00

愛上蔬食,紓壓忘憂

「智慧糕」、「翠綠炒香菇」、「醋溜土豆絲」、「忘憂排骨湯」,外加「紅薯薏仁甜品」……。出書編輯已近完成,為寫後記,重複瀏覽一道道菜色,不禁開始品點其中喜歡的美味料理
2015-03-06 16:00:00

膝力決定會跑能走的美麗人生!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最重要的活動關節,它承受著身體膝蓋以上部位的重量,因為膝關節可以做活動角度大的動作,相較於活動角度較小的踝關節,受傷機率自然也比較高。
2014-09-06 15:00:00

上班族的健康小百科!

「不舒服」、「不太舒服」、「很不舒服」是現代上班族普遍隱忍著的身心感覺。除非到「非常不舒服」?才偶爾採取行動,否則總在很忙、沒空、業績要求與工作表現的衡量下被壓抑及忽略。實際上,除了傳染性,許多身體疾病是長期積累造成的。
2013-07-05 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