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56筆資料

產後母子均安,為何會憂鬱

D小姐,剛生下一個健康寶寶,全家和樂、生活美滿。最近2週,卻逐漸出現失眠,心情鬱悶、悲觀、易怒等現象。「生產一切順利,為什麼她會憂鬱?」家人感到不解,陪她至婦產科身心門診求診。
2017-06-27

小朋友也會得憂鬱症嗎?

兒童憂鬱症的比例較成人低很多,但兒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的病因除了體質因素外,心理社會因素極為重要。兒童因心智較為脆弱,創傷、
2017-06-27

疾病影響心理,憂鬱症恐上身

C先生,58歲,精神科初診病患,經診斷為「嚴重憂鬱症」。除了評估精神狀態,醫師還細問他的身體疾病及用藥史,甚至做初步理學及神經學檢查。家屬不解地問:「這裡不是精神科嗎?跟身體疾病有什麼關係?」
2017-06-27

憂鬱症的心理治療,怎麼做?

A小姐,罹患「重鬱症」。醫師覺得她有負面思考傾向,除開立抗憂鬱藥治療,亦建議A小姐接受心理治療。A小姐對藥物能接受,卻對心理治療有疑慮。「醫師或心理師跟我談談就會好嗎?」她問。
2017-06-27

規律運動,身心健康

運動不只有益身體健康,醫學界也已確認運動能改善情緒、增進心理健康。
2017-06-27

治癒失眠,吻別憂鬱

失眠與憂鬱都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文明病,同時也都是十分消耗社會成本的疾病。不只是醫療上的花費,其直接、間接所花費的社會成本
2017-06-27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前一陣子電視上最熱門的新聞就是: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人球案。每天打開電視,都能聽到社會各界疾呼醫界需要省思的聲音。衛生署也好、健保局也罷,權責單位無一倖免。民眾對於人球案的熱烈關切,有如日劇白色巨塔的劇情內容,愈是神秘、高不可攀,愈是吸引觀眾注意。當然,落井下石並不應該,看熱鬧外之餘,醫師也到了該學習角色轉換的時候,除需要具有醫術、醫德外,危機處理的能力更是需要加強。
2017-06-27

這樣的荒唐事?

去年12月,社會版出現一件駭人聽聞的案子,一位34歲的女性參加心靈治療課程,進而結識擔任心靈治療引導師的外籍男士。民國91年間,該女性因無法擺脫長期以來,害怕異性碰觸的心理障礙,於是求助此治療師,當時治療師提出,脫光衣服後由異性碰觸全身,藉此讓恐懼徹底消失的心靈治療方式。
2017-06-27

傾聽是最即時的協助

24.1%、24.3%、25.7%……當大學生憂鬱情緒嚴重,需尋求專業協助者比例逐年提升,家人、朋友、學輔中心,到底可以做些什麼?「阿凱!我最近好悶喔,我們可以聊聊嗎?」、「我和女朋友吵架了,誰能夠幫助我……」、「學輔中心有什麼成長團體,要不要去瞧瞧?」、「他的BLOG上怎麼都是沮喪的心情符號,怎麼了阿?」……
2017-06-21

大笑,補充你的快樂能量

近年,許多專家、醫師都推廣「笑」,倡導「笑」是良藥,可紓解壓力,增進健康……為什麼「學笑」能讓人快樂?「HO HO HA HA……」近1、2年,台北幾個據點,像國父紀念館、青年公園、三總內湖院區與汀州院區,都會在某一天的早晨,固定聽到一群人哈哈大笑,惹得旁人說「瘋子!」其實,愛笑俱樂部與笑笑功推廣已有不少人參加,最近又拓展到北縣、桃園等地。
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