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老年",共有126筆資料

如何教家中老年長輩,不要隨便亂吃藥!

老年人常患多種疾病,用藥相對複雜,一個不小心,當心治病不成反「致病」!
2017-12-20

多喝汽水預防老年失智?

近來父親的記憶力愈來愈差、總是忘東忘西,明翰擔心他有失智的傾向,開始著手蒐集失智症的相關資料。從一疊文件中,明翰突然眼尖地瞧見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每天喝2罐碳酸飲料能提高1/5記憶力,助於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他無法置信的再讀一次新聞,心裡冒出很大的疑問,喝汽水也能預防老年失智症?
2017-12-11

中高齡者保健身體的祕訣

中高齡朋友必須特別留意身體帶來的健康警訊,除了早期發現、及早處理(次級預防)外,有沒有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健康促進與特殊保護(初級預防)?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李龍騰表示,當然有。以下簡單介紹幾項供大家參考。
2017-12-07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民國72年以來,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人死於腦中風,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腦中風是造成身心殘障的主因,值得重視。然而,民眾往往只注意中風病人癱瘓的肢體是否有進步,較少關懷情緒問題。 「中風後憂鬱症」其實很常見,醫學文獻報導的盛行率為20~50%;過去的研究顯示,中風後發生憂鬱症的因素包括:1.中風後肢體殘障的嚴重度:肢體殘障越嚴重,憂鬱症的機會越大。2.中風的部位:一般而言,左側額葉及顳葉部位中風,較易發生憂鬱症。3.神經傳導物質耗盡:中風時腦部受損的位置如在藍斑或額葉,可能會破壞正腎上素的產生或傳導,引發憂鬱。4.家庭支持系統:如果病患在中風前與家人(特別是配偶)關係良好,較不易罹患憂鬱症。
2017-12-05

肌少症別慌,三餐這樣吃,補足蛋白質

老年人最怕肌少症,肌肉量過少者,可能生活無法自理,也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飲食和運動是治療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只是該如何補充蛋白質?是要集中在一餐攝取,還是平均分配在三餐中食用? 彭爺爺今年76歲了!平時注重保養的他,飲食清淡,不愛吃肉,除了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外,身體還算硬朗,但最近天氣變化大,他染上流感還併發肺炎,住院一個多星期後終於出院。只是出院後,彭爺爺卻天天愁容滿面,回診時忍不住跟醫師抱怨:「醫師,我這次住院後覺得元氣大傷,小腿無力,走路都快走不動了!」醫師告知彭爺爺,可能是平時肉吃得太少,蛋白質攝取不足,罹患「肌少症」的緣故。彭爺爺聽了一頭霧水:「奇怪!大家不是都說上了年紀後,代謝減少,肉要少吃才好嗎?怎麼反而會得『肌少症』呢?」
2017-12-01

當高齡長輩常碎念「我好想死」,怎麼辦?

高齡長輩有三個身心方面的問題,簡稱三D:憂鬱症(depression)、失智症(dementia)、瞻妄症(delirium)。治療老年憂鬱症可以分成藥物與非藥物兩種,非藥物治療是藉由心理與社會的支持,幫助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很多憂鬱長輩的家屬因為不懂藥物,心理治療也幫不上忙而感到無助,那該怎麼辦呢?
2017-11-22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身為親人需耐心的付出, 若多汲取照護經驗,透過一點一滴的真情互動, 消失的記憶也能找回似曾相識的悸動…… 「要去公園迄逃(台語)囉。」每天清晨6點,歐建榮會帶失智的母親去公園散步,這是母親最期待的活動。雖然母親與人閒聊,偶爾還會忘記建榮是她兒子,只以「照顧我的人」稱之,但看著媽媽狀態穩定、過得快樂,建榮認為這是身為子女最大的安慰。
2017-11-19

安養中心怎麼選

若想讓失智家屬接受更專業的照護,安養中心是選擇之一,事前除了巧妙的為患者心理建設、緩解不安,該從何著手瞭解相關機構和服務?對於身處新環境的親人,還能怎麼妥善安排,讓他感到被愛與關心?
2017-11-18

善用社會資源,減輕照護壓力

面對失智症,得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若熟知相關的社會補助,多少能給予家庭經濟上的協助。 最近仁健發現70歲的媽媽上市場買菜,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拿錢給菜販,也分不清給的是千元或百元鈔。所幸媽媽是菜販的老主顧,經菜販提醒,他趕緊帶母親到醫院診斷,證實已罹患中度失智症。仁健僅是月薪5萬元的單親爸爸,除了房貸,還得負擔2個孩子的教育費,現在再加上母親的日間看護費用,無疑是雪上加霜。
2017-11-17

當健忘來敲門,是失智警訊嗎

父母含辛茹苦拉拔子女長大,但當他們不再像智者一樣提供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反而常一轉身就忘了東西帶了沒、飯吃了沒……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如同孩子般,漸漸不能照顧自己,可別以為只是老化的正常現象,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