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8招讓親子溝通更順暢

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8招讓親子溝通更順暢

出處/ 2014年4月號/第32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637
收藏 瀏覽數 : 5637
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8招讓親子溝通更順暢

當孩子犯錯時,你常忍不住嚷嚷指責:「又來了」、「你為什麼又這樣」……當心這些話,讓孩子關起心門,親子距離越來越遠。


現代父母面臨的挑戰雖然嚴峻,但也擁有上一代沒有的優勢,其一是:年輕父母從小成長的氛圍比上一代溫暖有品質,在此基礎上,較容易形成正向的解決態度;其二是:現代父母比上一代父母容易取得資訊,且求助的資源和管道也較多,很容易就找到問題核心。

 

當孩子犯錯或父母覺得有必要糾正小孩時,臺北市家長協會理事、近年積極在北臺灣推廣「開心門」家長成長課程的王金涼老師認為,首先應該覺察情緒:是誰在生氣?為什麼要生氣?如果孩子成績考不好正在氣頭上,父母應該欣慰孩子的「懊惱和有感」,而不是忙著落井下石,追問「為什麼考不好?」或是嘲諷「你活該啦,誰叫你昨天不讀書一直看電視。」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認為,親子關係一旦受到傷害,要再修補就曠日廢時,國中時期孩子要面對的議題很複雜,內外都煎熬,個性也變得較難掌握,如果可能,建議家長最好在孩子12歲以前就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培養相當的默契。大多數父母一開始都相信叛逆的孩子有向上向善的力量,但隨著孩子長大,後來一再失望,就漸漸不信了。王金涼老師提醒父母回頭想想,「孩子學走路時跌倒,自己為何會一直說:『再試一次』,因為父母相信孩子一定會走路;既然如此,當孩子跑出想像範圍時,何必急著失望?」

 

父母處理衝突前
先解決情緒,引導取代指導

王金涼老師說,父母是孩子的潛能開發教練,所以一定要學會先處理完情緒再處理事情,才能真正達到父母想要的結果。再者,處理問題應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多提問、少指導,孩子才會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學會負責任。

 

♦ 引導案例
孩子回家哭訴:「同學在學校打我」
媽媽:「你一定很傷心、難過、委屈。」
孩子:「對啊,我氣死了,我不要去上學了。」
媽媽:「你覺得如何才能不被打?」(激發他去想解答,而不是亂出主意:打回去、報告老師、不理他……一直告訴他答案,其實就是在暗示他很笨。)
孩子:「我要把身體練好,報名跆拳道班。」
孩子想出能做且做得到的,父母就給他拍拍手,他的自信產生了,問題就解決了。如果還不行,下次再討論,再想其他解決辦法。

 

「父母不是孩子的管理者,而是引導者、支持者」,王金涼老師強調,雖然偶爾可當指導者,但千萬不要一廂情願說:「我們講好了喔」,其實孩子心門並沒有打開,這是大人自己規定的,孩子並不服氣。「教道德倫理、禮義廉恥,如果心門打開了,這些是相得益彰;如果孩子心門沒打開,這些就只是知識罷了。」

 

建立合作關係
讓孩子心服口服

莫茲婷心理師說,父母與其想盡辦法要孩子聽話,不如建立一種「親子間的合作關係」,更容易成功。「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這只是大人單方面的想法和需要,並不是我也想要的。」事實上,大人想對孩子有影響力,最好多創造利他的情境,親子一起合作,百分之百會成功。

 

換句話說,當父母覺得孩子做得不對或需要改變時,要以「利他」的角度來討論,讓孩子覺得父母的分析很有道理,經過權衡得失利弊,孩子心服口服願意改變。舉例來說,浩熙做錯事怕被媽媽罵而說謊,媽媽知道了,對浩熙說:「其實對媽媽說真話,會比你說謊對你更有利,因為你告訴我實話,我不但不會怪你、罵你,而且知道來龍去脈後,更曉得如何幫助你。」讓小孩願意主動說出難處。

 

「這種方式萬無一失,唯一的困難處,在於多數父母時間有限,常沒辦法花時間慢慢和孩子溝通。」莫茲婷心理師說,雖然教育學、心理學並未全然反對責罰小孩,但因父母不容易掌握施行時應拿捏的分寸,往往適得其反。「父母若沒辦法掌握處罰孩子的藝術,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合作。」

 

家長該學的8要訣
不讓孩子關上心門

1.    不要用否定句
如果希望孩子不遲到,不要說:「你每次都遲到,故意惹我生氣嗎?」不妨改說「如果你能早點起來,就不會遲到了。」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