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補時節,最怕吃到黑心中藥,補身不成反傷身!針對最常見的10大中藥材,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及衛生署合格中藥商,教你不被魚目混珠的挑選法,讓你吃對中藥、補好身!
中藥是自古流傳的智慧食材,但近幾年新聞屢傳黑心中藥在市場流竄。不少魚目混珠的黑心劣質中藥參差其中。真假中藥外型相像,民眾難以辨別,可怕的是,這些劣質中藥,其藥效可能與真藥完全相反,長久下來,不僅傷肝也傷腎,嚴重者還會導致腎衰竭。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誤食黑心中藥易延誤治療、產生藥源性疾病、影響發育或發生中毒等情況,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生命危險。在黑心中藥充斥的市場上,除了身在第一線的中藥商行要替民眾把關外,民眾建立基本的中藥挑選、辨識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領有衛生署合格中藥商執照的長義堂中藥房老闆林慶明指出,市面上的中藥,等級與品質參差不齊,除了到政府立案合法中藥房購買外,盡量避免在市場、路邊、廟口等購買來路不明的藥材,雖然價格上可能便宜許多,但藥材來源不明,為省小錢卻買到假藥,賠了健康,得不償失。
中藥本身沒有真假之分,每種中藥都有屬於自己的功用,但近幾年來,黑心商人為了己身的利益,不惜用樣貌相像、但藥性完全不同的藥材,如川木通與關木通、何首烏與黃藥子等,誆騙消費者,導致無知的民眾吃下肚,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實在非常惡劣。
10大中藥材挑選法
林慶明以常用的10大中藥材為例,提供簡單挑選法,方便民眾認清劣質中藥:
1紅棗
顏色呈自然紅色,味道清香甘甜,稍有彈性,但容易發霉,必須密封冷藏,保存期限3個月為佳。
不良品:顏色過於鮮豔則有染色之餘,染色的紅棗味道偏酸且有刺鼻味(可能熏硫磺防腐),食用過多易造成肝、腎負擔。
2當歸
香氣自然濃郁,外表頭圓尾清楚,切片的當歸,色白偏淡黃,易受潮變軟變黑,必須密封冷藏,保存期限1至3年,不建議久放。
3黃耆
外表皮黃,肉白堅實,散發自然香氣,中央沒有發黑或空心的比較好。注意容易發霉,保存期限1至3年,不建議久放。
4枸杞
新鮮枸杞為紅色,散發自然香氣,乾燥不黏手,若受潮易發霉,需冷藏。
不良品:市面上常有外表鮮艷且價格便宜的染色枸杞,味酸、苦澀、吃多會噁心,對身體有害。
5川芎
自然辛香,味道濃郁,色呈淡黃色,市售川芎常以切片貌販售,需冷藏,保存期限為1年,需注意易遭蟲蛀。
6茯苓
市售茯苓通常是以切片方式呈現,其切片質地鬆脆,且易折斷破碎,切面為白色,若受潮易發霉,密封放置陰涼處即可保存。
7白芍
較無明顯氣味,白色,質地堅硬、實心,密封置乾燥處即可收藏,保存期限為1年,易遭蟲蛀,須隨時注意有無蟲蛀痕跡。
8地黃
有生地黃、熟地黃(炮製成品)之分。生地黃外乾色淺,切面以實心的品質較好;熟地黃經過「九蒸九曬」,因炮製效果不同而有差異,選購時外觀愈黑品質愈好,切面則適合挑選帶有一點空心者佳。
9白术
氣味清香,選顏色淡黃色偏紅,質地堅實者為佳。易受潮,需放置在密封乾燥處,保存期限為1年。
10杜仲
市售杜仲多已加工炮製過。炮製杜仲顏色棕黑,有微焦味,折斷會有絲狀物,外表難以辨別過期徵兆,建議適量購買,以免擺放過久而品質降低,密封放置乾燥處保存即可。
陳潮宗中醫師補充,通常果實類藥材保存時間較短,如紅棗、枸杞;根莖樹枝類保存期限較長,如桂枝、杜仲等。由於臺灣氣候潮濕,中藥材怕受潮,為防發霉與蟲蛀,建議平時以紙張包起,再放入密封夾鏈袋或是密封罐中,避免接觸空氣。開封後的中藥材,存放冰箱最為保險,並務必在半年內使用完畢。若聞到有變質的發酸氣味,或有點潮濕、發霉應立刻丟棄。
「看、聞、捏、嘗」4招!
揪出黑心中藥
陳潮宗中醫師也統整出簡易中藥辦認法,提供民眾最簡單的分辨方式。
1看
硫磺熏蒸後的中藥顏色過於鮮艷。像山藥、天麻等正常情況下應呈淡黃色,如果呈雪白色的話,肯定熏蒸過;而枸杞的正常顏色是暗紅色,若呈鮮紅色,也很有可能熏蒸過。
2聞
硫磺熏蒸後的中藥通常會有一股較刺鼻的酸味,會掩蓋中藥的自然氣味。
3捏
硫磺熏蒸後的中藥,要比未熏蒸的中藥材重且質地柔軟,手捏可感覺到含水量特別大。如黨參,這種情況就特別明顯。
4嘗
硫磺熏蒸後的中藥通常口嘗會覺得發酸。如天麻,酸的感覺會掩蓋掉藥材本身具有的甜味。
民眾了解中藥的辨認法後,未來挑選中藥材,更可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合格中藥行怎麼看?
領有衛生署合格中藥商執照的長義堂中藥房老闆林慶明表示,政府立案的中藥房,必須將藥商許可證掛在店內明顯處,方便民眾辨認。到合法中藥房購買中藥,不僅可以確保藥材的新鮮度與用藥正確性外,也能確保藥材的來源,對藥材有任何問題,也容易詢問到相關資訊。若是到流動攤販購買來路不明的藥材,除了無法確定藥材來源及品質外,更無法隨時追蹤攤販位置,到時候藥材吃出問題,沒有人可以負責。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明,近年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極力推廣「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324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建立產品責任制,若有問題可立刻追蹤源頭。民眾購買中藥材時,若有疑慮,不妨請藥房出示包裝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