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小孩異位性皮膚炎被嘲笑,該怎麼辦?

小孩異位性皮膚炎被嘲笑,該怎麼辦?

出處/ 2014年11月號/第33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447
收藏 瀏覽數 : 3447
小孩異位性皮膚炎被嘲笑,該怎麼辦?

當孩子因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不斷抓破皮,使得皮膚紅腫脫屑、疤痕處處,而被同學嘲笑為癩蛤蟆,遭到排擠,父母怎麼做才能幫孩子接納自己,正向地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

佳琳有兩個小孩,其中剛上小三的小兒子禹倫從小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禹倫從有意識以來便感受到皮膚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除了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不舒服外,父母極度關心、想嘗試各種療法也令他感到壓力。再者,止不住的癢常讓他一直抓破皮,為了治療常要抹藥,但擦完藥後,總要等藥乾才能做事,也讓生活非常不方便,因而禹倫排斥擦藥,治療總是斷斷續續,狀況也時好時壞。

最近班導師寫聯絡簿告訴佳琳,禹倫在學校常是一個人,想瞭解他過去的交友狀況是否亦如此?佳琳於是關心禹倫在學校的情況,一問之下,禹倫竟大哭起來說:「同學都笑我是癩蛤蟆,皮膚很奇怪,他們怕傳染,都離我遠遠的。對!我就是很奇怪,都不要跟我做朋友好了!」佳琳看到兒子這樣,相當心疼及自責。

禹倫不僅在學校被排擠,家中剛上國中進入叛逆期的哥哥,最近看到他抓癢而掉落下來的皮屑,竟嫌他髒,甚至與他保持距離。這接二連三的事情,讓禹倫自尊心受挫,也讓佳琳非常自責為何讓孩子受這種苦而崩潰大哭。

專家解析》

父母愈愧疚
孩子愈難接納自己

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林俐表示:父母看待事情的角度往往大大影響孩子,父母若覺得疾病是困擾的、煩人的,那孩子也較難接納疾病及生病的自己,這些負向情緒若未適當的紓解,易伴隨親子互動的過程,產生一種愛恨交織的複雜關係,將導致父母親「排斥」或「過度」保護孩子。

若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並讓孩子予取予求,孩子會把不滿歸諸於外,認為父母對不起自己,把自己生成這樣;若父母排斥孩子,孩子則會內隱心底的想法,並自責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正常而影響家人。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罹患特殊疾病會感到無所適從或是怨天尤人,心理繼而產生愧疚感,害怕疾病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對自己感到憤怒,但同時也會誘發同情心而對孩子進行補償。父母的情緒反應雖然不會表露得太明顯,但瞞不過孩子,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較難接納自己、較沒自信,也會影響他對外在環境的適應。唯有父母減輕自責,才能正向地與孩子面對外界的挑戰。
 
多肯定孩子的嘗試
有助改善自卑心態

當疾病造成孩子不舒服時,有些孩子會怨天尤人,心理充斥著為什麼是我的負面情緒,父母若只關注在孩子的「疾病」上,孩子就易隨著父母狹隘的眼光只看到生病的狀態,看不到其他的可能與突破。

建議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適時的陪伴並傾聽孩子的聲音,多肯定孩子生活中的嘗試與進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用、有價值,幫孩子建立自信。

肯定與鼓勵孩子時,盡量給予「過程性讚美」取代「結果性讚美」,例如「媽媽看見你很認真的準備這次的考試,因而成績進步了,我覺得很棒!」,而非只是稱讚成績高分好棒;或是稱讚「你主動幫媽媽做家事,我看見你體貼的心,謝謝你!」讚許孩子背後的用心,而不只是行為本身。

父母也可多參與病友團體的聚會,讓孩子與其他病友互相支持打氣,或是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帶孩子與其他人互動。若孩子因異位性皮膚炎而影響交友,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曾嫦嫦提醒家長,要同理孩子因疾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並告訴孩子雖然身體上的疾病是自己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引導孩子除了疾病之外,看到自己其他的優點,如很有想像力,或手很巧、很會組模型等。

讓孩子知道疾病可改善
有利於提升治療意願

曾嫦嫦心理師指出:孩子自己如何看待治療,是否真心想配合,攸關治療的成敗。希望孩子接受治療,千萬別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孤軍奮戰,或者是因父母親的要求或強迫才勉強接受,最好全家人都正確了解病症,一起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全家一起不吃油炸物或少吃加工食品,而非只有生病的小孩不能吃,一起面對並配合解決疾病帶來的不方便。 

父母要了解孩子排斥治療的原因,適時給予鼓勵與安慰,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在治療過程裡,用靜態並有趣的遊戲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助於減緩孩子的不舒服,亦可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孩子,父母宜耐心地與孩子溝通討論,讓孩子知道治療過程可做哪些改變、可期待哪些成效,賦予孩子照顧自己的責任,讓孩子掌控自己的疾病,可提升治療意願。當孩子因治療成效不如預期,而感到灰心沮喪時,家中成員也要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找出手足排擠原因
讓兄弟間學會接納互動

手足之間爭吵在所難免,但要先了解爭執的原因與雙方的想法,哥哥有可能忌妒父母對弟弟的照顧,或是在其他方面受到委屈而找弟弟發洩,或是哥哥有潔癖,因而難以忍受弟弟抓癢而掉落下來的皮屑。找出原因,才能協助哥哥排解內在的情緒。若媽媽不問原因就指責、教訓哥哥排擠弟弟的行為,可能會引發哥哥更多的負面情緒或憤怒,造成反效果。

林俐心理師建議父母在弟弟治療的過程中,賦予哥哥簡單的任務。例如:協助擦藥或請哥哥協助事前準備工作,在母親需要分身幫弟弟的過程中,讓哥哥參與並感覺到自己也是被需要.並適時鼓勵哥哥,讓他理解父母的關注不是完全在弟弟身上,有助於促進手足間互動。

請老師引導同學認識疾病
避免誤解影響交友

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孩子往往需要同儕的認同,也害怕與大家「不一樣」,遭受異樣眼光看待,父母可在孩子就學前,和孩子模擬可能遇到的情境,如當其他人不了解自己的狀況時,可能會有哪些反應,幫孩子做好心理調適與準備,並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應對同儕不理解的眼光,而不是退縮不前或大發脾氣。在新的環境中最怕被貼上不好相處的標籤,千萬別讓孩子關上與同儕交流的窗口。

曾嫦嫦心理師也表示,若同學做出不友善的舉動,父母應告訴孩子,同儕是不了解才會講出傷人的話,鼓勵孩子正向看待,代表正好有機會澄清誤會,同時也要讓孩子了解,要給同學一點時間來認識接納自己,不要自暴自棄。

此外,林俐心理師建議父母先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充分了解症狀,以便機會教育,減少同學因無知而產生的焦慮、害怕,並鼓勵同學注意疾病以外的個人特點。

感謝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曾嫦嫦、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林俐審稿

❤️更多【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資訊,請看405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