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傾聽與陪伴

出處/ 2006年10月號/第24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282
收藏 瀏覽數 : 3282
傾聽與陪伴

陪伴憂鬱症的朋友,傾聽與陪伴是「唯一」,也是最「積極」的方法。

 

在世界自殺防治日(9/10)前夕,董氏基金會、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製拍與發表「傾聽與陪伴」憂鬱症防治宣導3分鐘短片,同時,邀請影片代言人孫越、憂鬱症康復者葉歡、曾陪伴朋友走過憂鬱症的鈕承澤出席短片發表記者會,分享自我經驗,並呼籲民眾關心憂鬱症的朋友,別放棄傾聽與陪伴的責任。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周逸衡表示,憂鬱症已是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或必須照顧周遭有憂鬱情緒或憂鬱症的朋友,因此,整合所有從事憂鬱症防治的團體,從第一級預防性及教育性的各民間社團,到第二級的輔導諮詢單位,及第三級直接對病友服務的醫療院所、治療機構,建立完整的支持系統,使對抗憂鬱症的力量更龐大。

 

愛自己!才能助人

當演員必須經常面對現實與戲劇生活的落差,曾罹患憂鬱症的葉歡以自己拍「浪淘沙」時為例,當影片快殺青時,她跟導演反應,影片殺青後她就失去戲中愛她的男人與小孩,現實生活頓失沒了歸屬感,讓她無法自處。加上演藝人員的工作環境與一般人不同,忙碌時常易與朋友失去聯繫,使她非常寂寞,像被所有人孤立。

 

鈕承澤也坦承,身為公眾人物動靜觀瞻,還得背負票房收視率的壓力。當他16歲拍完「小畢的故事」,往後20年沒有一部戲的成績可超越它時,自然感到焦慮。

 

他記得以前憂鬱情緒來襲時,狀況已經很不好,卻還用手指著自己問,「為什麼我會憂鬱?怎麼這麼遜!為什麼不能樂觀、健康地生活」,現在他會把手縮回去,開始接受自己、愛自己。

 

對此葉歡深感認同,她描述,愛自己不是每個場合都保持100分,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她拿五隻手指比喻,每隻手指都有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嘗試發掘自己異於他人的優點,你會感謝自己這麼愛自己。

 

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戴傳文也說,愛自己真得很重要,當你想給周遭需要幫助的親友愛時,基本上,要先愛你自己。換言之,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開啟聆聽的耳朵

在憂鬱狀態下,適時向外求助很重要,葉歡分享讓自己走出憂鬱症的3大要素,也期許陪伴者瞭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首先,找到一雙傾聽的耳朵。葉歡透露,對憂鬱情緒或憂鬱症的人來說,說話可做自我整理,因此,旁人的傾聽很重要。陷入憂鬱時,曾有人對她說,「出來走走就沒事了」、「這沒什麼大不了」。當時她很難過,因為他們不瞭解傾聽的重要,但有位朋友聽她講完話,對她說,「我真的很佩服你,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現在早就死掉了。」給她極大的鼓勵,「原來他知道我的苦,原來他知道我這麼努力。」也讓她有對抗憂鬱的勇氣。

 

第二,善用社會資源。葉歡曾打電話至民間的協談中心求助,感受到對方傾聽時的認真與耐心。他們不會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問一些讓你可自我整理的問題,例如:「恐慌時,你會怎麼樣?我說,『真的很害怕,但我知道不會死。』」或是「我知道你很傷心,可是除了這些不可能恢復原狀的事情外,你還可以做什麼讓自己舒服一點?」這都促使她開始找答案,也讓她有很大的收穫。

 

第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葉歡表示,一開始就診,醫師就問:「我能幫你做什麼?」令她潸然淚下,感覺很撫慰,她問醫師:「可以讓我好嗎?」,醫師說:「我沒辦法幫你恢復到以前的樣子,但至少可利用藥物幫助你恢復到60分。」使當時自認在負分狀態下的葉歡,受到莫大鼓勵,也更有信心讓自己復原。

 

傳達捨不得你的心意

戴傳文指出,憂鬱症防治需從周遭親友開始做起,因為人在憂鬱時往往沒有動力,也很難自我求助。因此,親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需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可接受挫折且適時地同理,但不跟著一起陷入。

 

身為一名醫師,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邱震寰也說,他發現許多憂鬱症患者最討厭聽到「你想開點!」這句話,這是陪伴者基於焦慮和無奈,說給自己聽的話,是關心自己而不是關心對方。

 

陪伴者應正視自己的焦慮,才能產生真正關懷的力量。他強調,當一個人罹患重度憂鬱症時,什麼都不想做,也聽不進任何話,但旁人不能因此放棄陪伴。陪伴有很多種方式,最重要的是讓當事人瞭解「我想陪你、我捨不得你,所以我要在你旁邊」的概念。

 

孫越呼籲,陪伴對於有憂鬱情緒或憂鬱症的患者真的很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憂鬱症朋友,帶他們去運動,或靜靜地陪在身邊聆聽、不要給過多壓力,都是很好的方法。

 

即日起,可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網站http://www.jtf.org.tw/psyche/下載「傾聽與陪伴」憂鬱症防治宣導3分鐘短片。

 

圖片來源:pixabay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