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和孩子的代溝,怎麼找橋搭?

和孩子的代溝,怎麼找橋搭?

出處/ 2007年8月號/第25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532
收藏 瀏覽數 : 3532
和孩子的代溝,怎麼找橋搭?

親子間的代溝雖然存在,卻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只要父母願意主動扮演搭橋的角色,橋上就能有溫馨的情感流動。年頭變了,親子間的關係雖然沒變,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大大影響親子間彼此對待的型態和相處方式。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鍾和說,這一代父母所經歷的,正好是台灣最劇烈變化的50年,不論經濟環境或社會價值觀,都呈現紛亂多元的樣貌。偏偏這10幾年間,也正好是有線電視、影音設備、電腦及網路科技最爆炸性發展的階段。整個外在環境充斥著浮動、不安、跳躍、絢麗的訊息,拉大上下兩代對人事物看法的距離,也使親子關係充滿更多挑戰。

 

自己願意搭橋才重要

當家庭中一向扮演穩定力量的「媽媽」,隨著生命歷程逐漸到退休、更年期、老化、病痛,甚至出現心悸、面潮紅、盜汗、疲倦等更年期現象,青春期子女卻總是狀況百出,說一句頂九句,那種五味雜陳的傷心和傷神,確實不容易輕易度過。

 

王鍾和建議,年近40歲的媽媽,應更敏感地知道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因為當身心出狀況時,挫折的忍受度會降低,對外在的刺激也會變得敏感,往往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或神經質,相對破壞與青春期子女的感情。

 

更重要的,千萬不要挾「更年期」要脅「青春期」,因這兩個階段,都是生命歷程中最不好受的過程,雙方若不能互相疼惜,至少做到「不互相傷害」,絕不能任性發洩情緒,把生理上的不適,轉為行為上的攻擊,留下難以抹滅的刻痕。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護理老師詹秋薇也指出,親子之間至少有20幾年的差異,加上成長背景不同,解讀事情的角度也不同,難免會有代溝。但她從教育及實務經驗中發現,代溝雖然存在,卻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只要父母親願意扮演跨越代溝的角色,就能在溝上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我們是成人就多做一些

「孩子是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他沒有選擇權,我們是成人,應該多做一點。」詹秋薇認為,作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除了願意花18年的時間照顧孩子,更要在子女成年以前,站在主導的地位,樂於自我成長與學習,教養孩子從懵懂無知,逐漸轉型為勇於負責的成人。

 

詹秋薇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是互動的結果,當子女需要媽媽時,母親願意真誠陪伴,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她在孩子小的時候,辭職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陪伴他們順利步上軌道,40歲才二度就業,如今孩子一個27歲,另一個25歲,和她的關係還是很親密。

 

一般媽媽常抱怨:「孩子不喜歡跟我們外出」,這絕對不會出現在詹秋薇家中。「小時候,我陪他們去看海豚表演,如今換他們陪我出去玩,還鼓勵我玩較刺激冒險的遊樂設施,那種感覺真的很值得。」她對孩子的回餽,點點滴滴都覺得是享受。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