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婦科疾病 女性尿失禁,一定要手術才能根治嗎

女性尿失禁,一定要手術才能根治嗎

出處/ 2017年7月號/第36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3870
收藏 瀏覽數 : 43870
女性尿失禁,一定要手術才能根治嗎
肚子一用力就漏尿,是許多中年婦女不好意思啟口的困擾,當凱格爾運動訓練已無法改善尿失禁時,該吃藥就好,還是接受手術治療呢?哪些手術,健保有補助?
 
一位正值更年期階段的51歲職業婦女麗鳳,為人外向、社交活躍,就醫時對泌尿科醫生說:「最近唸小孩時,只要大聲講話就會漏尿,此外,跳舞時也會漏尿,非常煩惱。」奇美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檢查後確認麗鳳是典型的應力性尿失禁,建議她做凱格爾運動,但麗鳳希望能立即改善,於是選擇手術治療。討論後,醫師以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協助麗鳳改善尿失禁狀態,術後追蹤了幾年,成效相當好。研究顯示,手術後5年,約有九成的患者未再漏尿,文獻上最長曾統計到術後17年,仍然有85%的治癒率。
 
吊帶手術
改善應力性尿失禁
 
麗鳳選擇的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手術時間只要10~15分鐘,隔天就可以出院。吳銘斌醫師表示,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手術已不像從前需要開腹,大多採用無張力尿道吊帶手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三代的差別在於傷口不同。
 
第一代傳統膀胱懸吊術傷口位置在下腹,治療效果很好,但可能有膀胱穿破的風險。因此,發展第二代無張力陰道吊帶手術,從大腿內側閉孔肌開刀,手術時間約15~20分鐘,效果很好,隔天就可出院,術後副作用是可能導致大腿疼痛。目前健保有給付第二代手術費用。至於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無傷口,手術時間更短,約10~15分鐘,術後隔天就可出院,耗材需自費約29000元。
 
吳銘斌醫師提醒,不管接受哪一代的手術,術後1個月內不可以提重物,3個月內不可以做粗重工作,術後3個月、6個月各要回診一次,之後每年檢查追蹤。
 
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常有解尿假警報
 
一位65歲的顏媽媽,以前很喜歡參加社區和老人會的活動,到處去旅遊,但最近卻不太敢參加,因為一出門就想上廁所,尤其是在遊覽車上,不知何時會到下一站,何時能上廁所,因此很心急,常一急起來,更易尿失禁。
 
吳銘斌醫師表示,顏媽媽屬於急迫性尿失禁,一急就會漏尿。由於她很喜歡旅行,治療的動機很強,服用藥物,同時配合行為療法及凱格爾運動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出門也不再有問題。萬一還是擔心,則可使用護墊,如果漏尿,可以讓自己免於尷尬的處境。
 
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之一。治療上,第一次問診後,會開始投藥,同時進行「行為療法」的相關教育。
 
急迫性尿失禁
投藥並培養定時解尿習慣
 
一般投藥後2至4週會感覺改善,6至8週成效才會出現,一次療程大約3個月,全部療程約9個月,之後再評估治療成效,是否需要繼續服藥。常用藥物有兩種──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drug)和第三乙型接受體(Beta 3 agonist)。
 
常用的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drug),可讓膀胱不收縮,改善膀胱過動的現象。逼尿肌正常應該在解尿時才會收縮,但急迫性尿失禁病人會發出假警報,讓逼尿肌誤以為要解尿而收縮,因此尿失禁。抗膽鹼藥物能讓逼尿肌不收縮,但患者必須配合定時解尿。
 
吳銘斌醫師分析,服用抗膽鹼藥物,理論上約有七成的尿失禁病人可以改善,但因抗膽鹼藥物會造成口乾舌燥,很多病人吃藥後反而喝更多水、解更多尿,導致病人不願繼續服藥。
 
新型的藥物第三乙型接受體屬於腎上腺素的一種,這種新型藥物會直接讓逼尿肌放鬆。藥理上二者走不同的路徑。這項藥物幾乎不會有口乾舌燥的副作用,病人的接受度高,服藥的順從度也較好,臨床觀察,很少病人會停藥,治癒率約七成。
 
電刺激、磁波椅
也能治療尿失禁?
 
吳銘斌醫師表示,電刺激或磁波椅都是治療尿失禁的方式。電刺激類似肩膀酸痛到復健科做復健,會幫你通電治療一樣。電刺激把電極探頭,放到陰道內,透過釋放不同頻率的電流,來達到治療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效果。電流會由弱到強,慢慢增加,女性陰道是很敏感的部位,有些患者會有被電到,嚇一跳的感覺。
 
電刺激可分為兩種治療模式:
 
■採用12.5HZ的低頻電流刺激:可抑制骨盆神經反射,用來治療「急迫性尿失禁」。
 
■採用50HZ的高頻電流刺激:能夠刺激肌肉收縮,是用被動的方式來訓練骨盆底肌肉,用以治療「應力性尿失禁」。不過,吳銘斌醫師分析,電刺激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較差,一般還是以主動的凱格爾運動或者手術方式治療。
 
磁波椅則可以抑制神經反射,用來治療「急迫性尿失禁」。它的外觀像一般的椅子,不需要侵入式治療,療程約20分鐘,可以看報紙、聽音樂。原理是運用磁場──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由磁生變,不同的電流設定模組會有不同的治療效用,可以抑制神經反射、被動式地加強肌肉、解除骨盆腔疼痛。目前健保有給付磁波椅的治療。
 
如果屬於混合應力性和急迫性的「混合型尿失禁」,治療方式會比較複雜,醫師會先徵詢病人意見,看哪種問題比較困擾,優先處理。某些方法能同步改善兩種病情,例如:以主動式的凱格爾運動配合生理回饋訓練,同時做磁波椅治療。
 
對於尿失禁的治療,吳銘斌醫師建議患者把尿失禁當成一種慢性病,不要冀望完全地治癒,但希望能控制病程的發展,回復到原有的生活品質,並且減少其他合併症狀。
 
吳銘斌醫師提醒,有下泌尿道症狀,如急尿、頻尿、尿失禁的患者,腦中風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原因可能是:1.常常跑廁所,晚上睡眠品質不佳,白天也常處於緊張狀態,心臟血管承受的壓力比較大。2.腦血管疾病在初期跟泌尿系統是同一個病因,比如血管病變。只要積極治療、調整生活型態,就能改善尿失禁的困擾,同時也會改善患者整體的身體狀況。
 
行為療法
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療基礎
 
急迫性尿失禁除了投藥之外,非常需要病患積極配合行為療法。奇美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表示,病患要清楚地意識到什麼時候需要解尿,例如:上遊覽車之前先解尿,讓膀胱比較輕鬆,如果還是出現想解尿的假警報,應該做凱格爾運動憋尿,關掉膀胱的假警報。
 
行為療法內容包括:
 
1. 不要喝刺激性飲料,例如:含咖啡因的濃茶或咖啡、可樂。
 
2. 夜間,尤其是睡前1~2小時不要喝太多水。
 
3. 定時解尿。有尿急感要解尿,即使沒有尿急感,也須培養每兩小時定時解尿的習慣,並觀察尿量的多寡。
 
4. 平時多做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以往被認為只對應力性尿失禁有效,但是近來醫界認為它能夠改善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
 
培養定時解尿的習慣,是為了不要讓膀胱太漲,尿液滿出。有些老年人或是有糖尿病等問題造成神經性病變的人,不易察覺滿尿,易造成尿失禁。
 
另一方面,對每隔5~10分鐘就想要解尿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而言,才剛解完尿,又出現急尿感的時候,最好趕快做凱格爾運動,訓練憋尿,避免膀胱容量變小,同時也可轉移急迫感,另外也可以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例如:看電視、聽音樂、做家事等。
 
總之,遠離尿失禁不只要乖乖吃藥,配合行為療法是「急迫型尿失禁」治療的重要基礎。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