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家有特殊兒 你家孩子總是把物品排列的非常整齊?也許不是單純有潔癖,而是強迫症!

你家孩子總是把物品排列的非常整齊?也許不是單純有潔癖,而是強迫症!

出處/ 2005年6月號/第22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5602
收藏 瀏覽數 : 15602
你家孩子總是把物品排列的非常整齊?也許不是單純有潔癖,而是強迫症!
你的孩子是完美主義者嗎?請小心,過分重複某些思緒或動作可能是強迫症的警訊,強迫症患者像是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兒,不停鼓動翅膀卻飛不出去,此時,父母該如何陪伴他們,幫助孩子振翅高飛?你是否被電影《神鬼玩家》男主角李奧納多迷住了呢?還是比較喜歡《火柴人》裡的尼可拉斯凱吉?除了迷人的外表外,是否對他們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感到錯愕。

 

《神鬼玩家》中,集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傳奇人物霍華休斯,會不斷地重複洗手,也會因害怕公廁門把不潔而呆若木雞,連強烈的閃光、人群都會害他腿軟發抖,不斷地重複台詞,甚至把自己關在試片間,拒絕與人接觸。

 

《火柴人》主角羅伊則是個聰明的騙子,每次開門、關門都要數「1、2、3」,只要感覺到一點骯髒,就清理到底;焦慮時,會不自主地眨眼和過度換氣,並且害怕人群和公共場所。

 

2大症狀令人寢食難安
 
現實生活中,是否會因為怕髒而不斷地洗手或整理、清理東西?或是要求物品得排列的非常整齊?也許你覺得這只是處女座典型的「龜毛」個性作祟,事實上,如果情況嚴重,這可能會構成一種疾病,稱為「強迫症」。在希臘神話裡,有個「薛西弗斯」推石頭上山的故事,故事中受詛咒的薛西弗斯不斷推著巨石上山,明知毫無意義卻又無法控制,因此被後人用來形容強迫症患者的無奈。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主要症狀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強迫思考」(亦有人稱強迫想法),意即心中常有自己無法擺脫的重複想法、影像或衝動,例如,神鬼玩家霍華休斯擔心環境不乾淨、害怕他所愛的人受到傷害,而裝設很多監視器;一是「強迫行為」,醫界普遍認為可以減少強迫思考所帶來的焦慮感,但是也因而不斷強化患者偏執的行為,例如不斷地清洗與檢查。

 

在國內長期研究強迫症,現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療部主治醫師的湯華盛指出,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中,自己卻無法控制。

 

■ 無法擺脫的想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表示,強迫想法(思考)的症狀是即使患者不願意去想、知道是不合理的,但仍無法擺脫。例如怕髒、怕被感染、老覺得自己東西不見了、出門擔心瓦斯沒關;也有些強迫症患者會擔心自己做壞事、擔心自己去打別人,暴力畫面在腦中不斷盤旋,而事實上他沒有去打人;或是怕得到愛滋病,只要走在路上,有人在他面前吐氣,就會很害怕。

 

■ 無法控制的行為

伴隨強迫想法而來的是強迫行為,患者需以重複的動作,來消除內心的恐懼與不安。邱顯智說,例如來來回回檢查瓦斯需要半小時、花很多時間把東西排列整齊。

 
強迫性的行為包羅萬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表示,曾有位就讀大班的小朋友被帶到醫院,跟醫生說自己得到「對稱病」,很多時候他左邊碰一下,右邊就一定要碰一下;左手拿碗,右手也要拿一下;左邊臉被冷氣吹到,右邊臉也要被吹,甚至左邊被打一巴掌,轉過頭要求舅舅在右邊也要打一下。

 

此外,她還遇過小女生嚴重害怕裙子被勾到而曝光,要求家人把她反鎖在家裡;也有小朋友寫功課時,為了確定題目沒看錯,不斷回頭看,讀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不然就是看到1個錯字,要去找10個好字來蓋過,所以一直尋找;還有整理書包一定要非常整齊,把書拿出來又放進去,否則就不離開學校。

 

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湯華盛說,如果洗澡要洗很久、檢查書包要一個小時、書本一頁要看半天,或是考試要不斷地反覆看題目等,雖然一開始影響不大,但一定要儘速尋求專業治療。倘若症狀嚴重卻不治療,會因為不斷重複閱讀造成無法唸書,影響考試和學校表現;也可能因為不敢出門、怕髒,而影響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外交生活,甚至會要求上床睡覺前,要先噴酒精消毒,或限定他人可以坐的位置,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會有問題。

 

青少年時期發病率高
 
由於強迫症大部分是個性特質的延伸,容易在壓力大時爆發,青少年時期正是面對壓力的開始,因此臨床上青少年發病率比較高。

 

吳佑佑發現,強迫症病人的個性堅持度較高、彈性較低,愈發愈厲害,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才稱之為疾病。「這群孩子很可憐」,她說,嚴重的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根據外國學者研究,台灣地區男性與女性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的普及度相同,家庭內統計則以長子發病居多。

 

很多年來,民眾認為強迫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只有少數人有這種情況,但病情常因病人隱瞞、不尋求治療而被輕忽。湯華盛提醒,所有人一生之中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約2~3%,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恐慌症等精神疾病,這些病患大部分有婚姻適應的問題,也容易併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邱顯智則認為,強迫症沒有比較特別的好發族群。不過,以往強迫症病人被病情困擾卻不自知,或是不敢讓人知道,現在較多的人可以接受強迫症是一種疾病,會主動找醫生幫忙,就診率因而增加。

 

生理因素引起
需以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醫界一般認為強迫症是生理上的因素,為大腦中血清素分泌異常所造成。湯華盛指出,強迫症的成因主要是器質因素,也就是腦部尾狀核、眼額前葉的部位有病灶,對很多訊息的過濾過分仔細,導致塞車而無法通行。

 
經過多年觀察,湯華盛認為治療強迫症最有用的方式,還是抗憂鬱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八成左右。用藥程度依病情而定,一般先用藥3個月(這是藥效的最極致),接著便徵詢病患的同意,住院進行個別認知行為治療。另有少部分的病人需要外科手術,切斷神經傳導的路徑,才能有效控制。

 

吳佑佑與邱顯智也說明,生理性的疾病需用藥物治療,就像發燒要吃藥一樣,病情穩定後,再配合行為治療,可逐漸降低患者的焦慮度。認知行為治療則依個案個別的問題及程度,而有所不同。若孩子有疑似強迫症的特質,建議儘早就醫,如果確定是,就要面對,在生活中降低孩子的緊張焦慮。

 

如何陪伴強迫兒?
 
不少醫師發現,帶小孩來看診的媽媽總是比小孩緊張。湯華盛建議,父母應放鬆心情,以包容的態度,瞭解孩子的痛苦,並且協助他完成與醫師的約定,如果遇到困難,應予以鼓勵,或是勸導休息一下,和孩子說話時避免囉嗦,應簡單明瞭加上幽默,使孩子容易親近,讓他在覺得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 轉移注意力

吳佑佑也分享,有的老師用轉移的方法幫助小朋友停止強迫行為,當小朋友問:
「我有沒有弄壞別人的東西?」時,老師就請他去做其他事情,例如請他把書拿過來,小朋友便忘掉剛剛要問的事。

 

碰到孩子不斷詢問自己是否弄壞東西,如果只回答「沒有」,孩子會以為自己沒聽清楚,或是對方沒有聽懂他在說什麼。吳佑佑指出,旁邊的人可以清楚地告訴他:「沒有,你沒有把我的東西弄壞。」清楚的答案可以減低患者的焦慮。

 

吳佑佑建議父母,在家裡也可以做行為約定,例如小孩洗澡前先跟他約定好只能洗多久,如果超過時間,就把熱水或燈關掉;或說之前他要算10次,現在規定只能算8次。如果小朋友要不斷地檢查,家長也可以幫忙他去檢查,減低小孩的不安感,藉由外力來控制行為。

 

■ 鼓勵代替責罰

邱顯智表示,如果小孩正在排罐子或是正在洗手,千萬不要打斷,也不要制止,否則會使患者更焦慮,應該等他做完之後,再跟他討論為何要這樣做,並用鼓勵的方式幫助他走出來。

 
「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能打」,吳佑佑再三強調,打孩子完全沒有用,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這樣做是在幫助他,並非存心修理;當患者一味擔心時,父母應試圖瞭解原因,以減輕患者的焦慮,不要把孩子當成壞人或「怪腳」,因為他們不是故意的。此外,強迫感跟焦慮有關,而焦慮來自罪惡感或不愉快的想法,如果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可以改善症狀。

 

治療過程為長期抗戰
早期治療效果佳
 
邱顯智呼籲,如果孩子有強迫症的特質,要特別小心,因為強迫症要完全根治並不容易,也許會併發憂鬱症或焦慮症,建議家長儘早讓孩子就醫。

 

雖然強迫症的發病年齡是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25歲以前),但也有學齡前發病的例子。吳佑佑表示,曾經有個3歲左右的孩子來求診,因為老覺得腳沒洗乾淨,不肯離開浴室,家人若把他強行抱開,便大哭不止。

 

研究顯示,強迫症的成年患者,有1/3在兒童期發病。湯華盛發現,從發病到第一次求助期間,間隔居然將近10年。若在兒童期發病,會影響孩童的學習發展,所以兒童若罹患強迫症,應及早交由醫師評估與治療。

 

湯華盛強調,強迫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症狀起起伏伏,只有三成左右病患可以完全緩解,剩下七成的患者則時好時壞,因此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除了心理治療師的專業協助外,也要有自我強烈的改變動機,與家屬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控制。急性期之後,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最好每天規律地運動、有營養的飲食與充足的睡眠。

 

扭轉對強迫症的3大迷思
 
長期從事強迫症治療的湯華盛歸納出3點一般人對強迫症的錯誤印象。
 
1. 以為強迫症是個性:如果把強迫症視為個性,那家人就容易用指責的方式來對待患者;其實,強迫症是疾病,他們的思考和行為都無法控制,因此相當需要被瞭解和接納。
 
2. 以為強迫症會導致精神分裂: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會合併強迫症,但強迫症變成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則不大可能,臨床研究也顯示,兩者並沒有因果關係。
 
3. 以為意志力可以治療強迫症:在湯華盛的看診病人中,中度以上的強迫症患者,幾乎沒有靠本身意志力治療成功的,都需要找專業醫師協助,因此患者千萬不要隱瞞病情,迅速就醫才能儘早治療。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