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親子旅遊,教孩子什麼?

親子旅遊,教孩子什麼?

出處/ 2008年6月號/第26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887
收藏 瀏覽數 : 3887
親子旅遊,教孩子什麼?

親子旅遊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為親子默契加分的互動方式。引導孩子查地圖、看比例尺、瞭解當地人文風情等,當書本的知識一一在現實生活兌現,孩子臉上展開的笑容與得到的成就感,相信也能帶領他邁向未來的人生旅程…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也是《陪你去環島》一書的作者盧蘇偉,3年前給獨子盧蘇士的小學畢業禮物,是單車環遊台灣9天。和兒子相處融洽的盧蘇偉說,經過9天的旅程,讓他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親密。同時,藉由這幾天的相處,和兒子交換許多想法,不僅孩子在這9天成長很多,他個人也有一番感觸。

 

盧蘇偉這9天的單車旅行,是從兒子盧蘇士6月15日畢業典禮當天開始展開。從板橋出發,自東部騎到南部,再從西部騎回到板橋。除了在礁溪到花蓮新城是搭乘火車,以及因為南迴公路太過險峻而租車,其他9天他和兒子都靠著單車旅遊,「最短的路程是第一天,從板橋到基隆,約80幾公里;最長的一段是最後一天,從台中大甲騎回板橋,超過150公里。」

 

讓孩子規劃旅程
瞭解當地人文歷史

很多人以為這9天行程花很多時間規劃,「其實大概只約花2星期,而且由當時小六的兒子負責行程」,盧蘇偉說,他先教兒子看地圖比例尺,然後再規劃這9天會過夜的地點,其他就靠小六兒子上網收集資料。盧蘇偉回憶,當時兒子在查各個地名時,會深入去瞭解當地人文歷史。完成一趟單車之旅,他對台灣人文地理知識增進不少。

 

雖然兒子設計行程時他也會在旁給予指導,不過他仍嘗試放手,讓已結束小學課業的兒子全程計畫,連之後的出書內容也多由兒子撰寫。「本來要送兒子一個難忘的畢業禮物,然而除了單車環台,之後的書籍出版也成了另一個珍貴的回憶。」為了單車環島,他替兒子買一部8千多元的單車,這9天的旅程,因為住民宿較省錢,前後約花2~3萬元。「但這趟行程,實際執行遠超乎預期的複雜。」

 

父子倆第一天出發就碰上大雨,兩人穿雨衣繼續騎,接下的日子幾乎「每天被雨追著跑。」不但如此,還碰到兒子摔跤、遇到奇怪的中年男子、被野狗追等,上演各種「光怪陸離」情節。

 

但也有令父子感到溫馨的時刻,在台東太麻里,兒子騎車騎到中暑,碰到好心老奶奶送兒子喝野生蜂蜜,或受到民宿主人熱情款待。在人情味十足的台灣,不只是兒子,連盧蘇偉都感到「溫情滿行囊」。正因如此,他倆回家後寫起9天環島之旅,很快就能把所見所聞化成文字。

 

 

就地取材找議題
深入孩子的價值觀

這趟親子旅遊為父子增添許多歡樂,最令盧蘇偉感到喜悅的是「這趟旅行讓父子感情更好,有著許多心靈溝通的點滴……。」在旅程中常就地取材問孩子的看法,例如,碰到一個在超商研究彩券的中年人,他會詢問兒子是否喜歡這種「有夢最美」來觀察孩子的價值觀;在大甲環島,遇到一個單車環島2個月的中年人,他也趁機問兒子的觀點,不過,兒子給的答案很令他意外,「兒子說以後想當遊民,雲遊四海的旅行者」。

 

當他們騎經苗栗後龍,正是盧蘇偉父親過去工作的地點。兒子問起爺爺的經歷,甚至問及當時爺爺為何沒帶盧蘇偉單車旅遊,經過他的解釋,兒子瞭解爺爺為了顧及生活,沒有「旅遊」的機會。盧蘇士還故意「取笑」爸爸,「這趟旅行是爸爸的另一種心情投射,多少有些補償心理吧。」盧蘇偉笑著承認,兒子真是說到他的心坎裡。

 

旅行中難免遇到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像天氣或遭陌生人打擾等,遇到突發狀況盧蘇偉會觀察小孩的反應。讓他欣喜的是,兒子因應的態度非常正面。盧蘇偉認為,這趟親子之旅,不要說他指導兒子,反而是兒子與他在旅程中的共同學習成長。

 

知道孩子對旅行規劃的認真,即使國外旅行,盧蘇偉也採半自助式,機票、酒店由旅行社安排,其他的就靠自己。去年全家去香港半自助旅遊,兒子在出發前做了香港旅遊景點的人文調查,「太平山的纜車很有名,兒子會好奇,若不靠纜車是否能上太平山。」像這樣的細節,盧蘇士研究得很透徹。今年他們要去美國、加拿大旅遊,「我們打算先走一趟,過幾年後,我們也有意要單車橫渡美國或加拿大。」

 

盧蘇偉表示,親子旅遊對父母而言,也是很好的學習。當家長和小孩都把親子旅遊視為一種「冒險」,父母就不會在旅行時對孩子說教,更不會因此破壞氣氛。

 

 

可安排公車旅或訪老友
透過小旅行來教育小孩

盧蘇偉的親子之旅,很多家庭可能會想效法,但真要執行仍需要一點勇氣,相較下,作家江兒帶小孩的公車之旅或拜訪朋友,簡單多了。目前在教會工作的作家江兒,在獨子7歲前,由他代替媽媽將孩子帶大。當時工作因素,老婆和他的角色易位,他全天在家帶小孩,太太則成為家中經濟支柱,負責賺錢。

 

想起當時當家庭主夫,每天帶孩子「到處玩」的情景,江兒談起來仍難以忘懷。他指出,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帶年幼的小孩,而且覺得帶小孩很花心力。當年他的朋友聽到他全程在家帶小男孩,非常驚訝的露出「欽佩」及不可思議的神情,但他的因應之道是「透過各類旅行來帶小孩」。

 

在小孩3歲左右,江兒就帶著他「趴趴走」。因為老家在雲林,有些同鄉的同學散居在台北各地,他會每周和朋友約時間去拜訪,因為拜訪的對象不同,孩子覺得很新鮮,這拜訪之旅持續好多年。小孩稍微大一點,他會和小孩討論,會問小孩的感覺。像有個朋友的家一塵不染,事後孩子對他說,「覺得很緊張」,透過家庭拜訪之旅,小孩覺得很有趣。有時,對方也有小孩,讓孩子玩在一起,也讓大人可以聯繫感情。江兒笑說,每拜訪一家就可體驗對方的家庭文化,對小孩是一個很好的刺激。

 

藉旅行學習生活
培養出孩子的積極性

還有「24元之旅」,當年坐公車一段票價12元,江兒常帶著孩子隨易搭上公車,坐到終點。「小孩會趴在窗戶看窗外風景,窗外景色就像電影一幕幕播放,一點都不無聊。到了終點,就近玩一會兒。等小孩稍微大一點,江兒會攤開地圖告訴孩子,今天搭公車去了哪些地方。「24元之旅」不花很多錢,可是小孩非常喜歡,因為很多地圖上的地名都在實際生活,小孩因而感到「成就感」。江兒補充,在小孩會看電影後,他會帶小孩去看二輪電影,邊看大螢幕邊吃零食,也是一種媲美公車旅行的親子時間。

 

江兒也觀察到,小孩可能從小的薰陶,長大後的個性變得主動積極。兒子小三時就會使用電腦,現在國二的他更常上網查資料。像去年秋天,全家到九份旅遊,所有行程都是兒子設計的。江兒驕傲的表示,「過去是我主導親子之旅,但現在小孩比我還興致盎然。」目前江兒多半是扮演「顧問」角色,他發現小孩也比他更懂得利用網路的知識。「就連我們去九份、金瓜石,兒子會先搜尋網路,去看當地的衛星空照圖。」

 

江兒認為,兒子喜歡策畫旅遊,和他在兒子小的時候常父子四處遊玩多少有關。當年他是想多消耗男孩的旺盛精力,才帶著小孩到處短暫旅行,「帶小孩東玩西玩,孩子回家累了就睡好幾個小時,也能趁小孩休息時做一些事情;但等孩子長大,他發現,當年很單純的想法現在開花結果,因為兒子對當年頻繁的『旅行』生活回味不已。」

 

江兒經常輔導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時發現,當年的旅行對他也有收穫,「很多男人不知如何定位父親的角色,尤其是和孩子的互動。」現在他都會以當年帶著孩子旅行的經驗來和他人分享。透過親子旅遊,不但他受益良多,小孩也擴展視野,把課本或地圖上的知識實際融入生活中,奠定「旅行即生活」、「旅行中學習」的觀念。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