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治療與用藥 關節退化太嚴重,何種手術能解痛

關節退化太嚴重,何種手術能解痛

出處/ 2008年8月號/第26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223
收藏 瀏覽數 : 4223
關節退化太嚴重,何種手術能解痛

關節曾受傷骨折的人、體型肥胖者或運動員,一旦關節過度使用,累積足夠的勞損,「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提早報到。如果症狀嚴重到得開刀治療,不妨先瞭解哪項手術適合自身情況。

臨床最常見的膝關節炎類型是「退化性關節炎」,當關節軟骨承受的磨損超過一定限度,開始產生裂縫,之後,其下的骨頭便會暴露出來,引發一系列反應。嚴重者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至於何時才開刀,通常會評估以下狀況:

1. 疼痛到無法行走。
2. X光片顯示,膝關節內的軟骨磨損嚴重。
3. 關節外觀變形嚴重,如膝蓋腫大、長骨刺、手肘內翻、O型腿等。

先以藥物改善
影響行動則早點動刀

膝關節炎需要動手術,代表疼痛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倘若骨頭變形不會影響生活,可藉由其他治療獲得緩解,不一定要置換人工關節。若吃藥能改善或病情不影響生活,能不開刀是最好;若關節已磨損嚴重到影響行動,愈早開刀愈好。現在常見手術有以下3種。

1.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中老年人的膝關節,若3個關節面中,有2個以上嚴重磨損、退化,就需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炎屬慢性疾病,通常患處侷限在一處或幾處關節,不會波及身體其他器官,是很安全的手術。

特點
(1)全身或半身麻醉。
(2)術後第2、3天即可下床活動,會視病患情況調整。
(3)術後膝關節彎曲度可達90度,換言之,日常生活可做蹲下的動作。
(4)住院天數約7~10天。
(5)14天後可預約門診返院拆線;傷口保持清潔乾燥,不須特別換藥。
(6)依病患恢復情況,一般術後4~6周內需使用助行器行走。髖關節的復原期較長,約6周內需仰賴拐杖。

2. 單一關節面置換微創手術

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內、外側關節有單邊磨損而疼痛,且藥物及物理治療均無法改善,可考量微創手術。

特點
(1)手術時間約30分鐘,無須輸血,將併發症及感染機率降至最低。
(2)傷口僅約8公分,採微創手術植入人工關節,只會移除膝關節壞掉部分,不會破壞韌帶結構,侵襲性最小。
(3)住院時間短,隔天即可下床行走,或施行門診手術。
(4)關節功能約5周即可恢復,但仍視病患情況而定。

3. 截骨矯正術

截骨術是矯正關節異常的受力。

特點
(1)會改變韌帶的張力,使組織結構產生變化,因此,未來若須置換關節,將增加技術困難度。
(2)術後須打石膏6週以上,住院時間較長,復原期較久。
(3)適合活動度強、從事粗重工作的年輕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適合老人。

 

人工關節的4擔心

動人工膝關節手術,可能要擔心4件事:感染、鬆動、磨損和脫臼。

1.感染
需留意術後的兩階段感染。
* 術後3個月內的早期感染:術後5~7天要特別留意傷口感染。
* 晚期感染:金屬材質的人工膝關節發出的陽性正電,易吸附細菌到人工關節內部。若開刀前有咽喉、膽道、牙齒或泌尿道等感染問題,要留心菌血症,若感染細菌隨血液竄流到全身,可能造成後期感染。一旦遭受感染,治療變得很麻煩,嚴重者可能需清創或拔除人工膝關節。

2.鬆動
人工膝關節是固定在股骨和脛股上面,會造成鬆動的因素有:手術固定方式、骨質疏鬆症等。

3.磨損
人工關節內的塑膠墊片,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磨損,磨損造成的塑膠小分子會刺激膝關節而發炎,使骨頭被吸收掉,加速人工關節鬆動。且塑膠墊片磨壞的話,也會造成金屬間對磨。

4.脫臼
依醫師的臨床經驗,人工髖關節的脫臼機率比人工膝關節要高。造成脫臼的因素有:關節被破壞、手術開法不佳、人工關節設計、擺置方法、病人健康狀態、肌肉無力臠縮、姿勢不正確或外傷等。

人工關節耐用度達10年

據統計,人工膝關節使用長達10年比率高達92~97%。需要2次開刀的原因,多為人工關節內的「聚乙烯塑墊片已磨損」。

聚乙烯塑墊片可吸收外力,消除金屬相互摩擦的壓力。一般厚度達8~10mm,理想狀態下的磨損率約每年0.1mm;使用10年也僅磨損1mm,而臨床上也少見10年後要更換墊片的案例。在正常磨損的情況下,人工髖關節可應用10~15年,甚至更久。

人工關節手術的種類需考量關節受損情況、患者年齡及健康情況、骨骼強度、醫師的判斷等因素。膝關節和髖關節是最常動手術的大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常在手術後,能獲得良好的疼痛緩解。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