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心臟血管 新血糖管理

新血糖管理

出處/ 2004年11月號/第22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383
收藏 瀏覽數 : 4383
新血糖管理

別以為得了糖尿病,就得與美食絕緣,新的營養概念是「吃多少」比「吃什麼」更重要,透過飲食管理、運動強化及藥物治療,糖尿病患將不必再為了血糖控制,與美食斤斤計較。隨著時代進步、醫療觀念演進,現在對糖尿病患血糖管理的方式,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更人性化的飲食控制,針對現代人不運動的生活習慣,新的血糖管理原則在運動及藥物治療方面,都有了新的建議。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千玲開宗明義地指出,糖尿病患的血糖要控制好,飲食控制、運動習慣及藥物治療三者缺一不可。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更早在18年前就開始推動糖尿病的衛教活動,成立病友團體,教導病患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因為糖尿病並不像外科開刀般,是一種可以由醫師完全掌控的疾病,而是一種必須靠患者自我監控,加上醫師從旁協助、調整藥物,才能有效避免併發症的慢性疾病,因此,衛教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飲食管理

限食不如均衡攝取

在飲食方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現在的糖尿病患不能只著重於血糖控制,必須將「血糖」、「血脂」、「血壓」的控管納入整體的考量。

過去,會限制糖尿病患食用高醣類的食物,然而,醫學證實,患者所攝取的「醣類總量」比食物總類來得重要。因此,糖尿病患不是不能吃糖或是甜食,而是應該學習自己換算醣類食物的份量,以控制總量。

黃千玲也認為,以金字塔型的飲食習慣為例,最底層是米飯、麵包等主食;第二層是蔬菜類;第三層是水果類;最上面一層是糖、油脂類,最理想的飲食是各類食物都要吃,但越是金字塔上層的比例要越低,並且學會控制總量。特別是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有體重過重的問題,據統計,這些患者只要減重5~10%,就可有效降低血糖值。就算有些患者因為胰島素抗性不易減重,至少要維持體重,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雖然鼓勵糖尿病患減重,但考慮到患者可能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黃千玲不建議患者服用藥物減肥,而是由改變生活習慣,漸進地降低體重,才能確保減重後的健康。以下為7項血糖管理的技巧,民眾可多加注意。

1.少糖非零糖

蘇秀悅指出,糖尿病患不一定要避免某類食物,而是要適當攝取各類食物,例如:醣類是能量的來源,這一類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米飯、麵食、燕麥等,但因現代人纖維攝取不足,因此建議食用五榖米飯、全麥麵包等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代替傳統的白米飯、白吐司。

2.蔬果不能毫無限制吃到飽

在蔬果的攝取上,黃千玲建議糖尿病人多食用新鮮、綠色、纖維豐富的蔬果,好比菠菜、芹菜、蘋果及葡萄等,這一類蔬果升糖指數較低,份量稍多無妨。不過,糖份較高的水果,像香蕉半根或西瓜一片,已算是一份水果,糖尿病人就不宜過量攝取,吃多容易造成血糖過高。大部分的人觀念都不正確,以為水果可以儘量吃,事實上是不對的,即使是減肥聖品——芭樂,1/3顆的泰國芭樂等於半根香蕉的熱量,不能毫無限制地吃到飽!因此,多樣、少量地攝取各種營養素,才是確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3.白肉比紅肉好

在蛋白質方面,蘇秀悅提醒,可多吃低脂的白肉,像雞肉、魚肉等,少吃紅肉,特別是要避開雞皮、豬皮等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部位。烹飪時也儘量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此外,現代人的飲食中,膽固醇太高也是一項隱憂,洪建德提出,有不少年輕女性,雖然外表苗條,但一檢測就發現膽固醇過高,這是因為忽略了飲食中麵包、泡麵、鹽酥雞等,都含有過多的膽固醇,所以酥油、豬油、奶油等相關製品都應該少吃。

4.代糖也有熱量,份量也要留意

至於糖尿病患使用的代糖,它的結構和葡萄糖不一樣,所以不等於俗稱的糖,而應該稱為甜味劑。像糖精、阿斯巴甜、山梨糖醇等,雖然熱量較低,但不等於沒有熱量,代糖每公克還是有2大卡的熱量。因此,糖尿病患不能無限制地食用代糖,而且使用代糖要注意安全用量,一天控制在16包之內,低卡可樂一天也不能超過8~10罐,因為有些人的體質可能會對代糖等合成糖過敏,使用前應該諮詢醫師的意見。

5.以總量管制熱量

常被用來當做糖尿病患點心的高纖蘇打餅乾,除了日前被檢測出纖維含量不足以外,因為餅乾屬於澱粉類,6片餅乾的熱量相當於半碗飯,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蘇打餅乾可無限量地吃!如果糖尿病患真的想吃些點心,蘇秀悅提供一個換算秘訣,要是下午吃了餅乾,晚餐記得少吃1/4碗飯,這樣一來,以總量管制熱量,既能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兼顧健康。

6.攝取新鮮食材

素食的糖尿病患飲食上最大的問題是,容易攝取過量的澱粉類及油脂。雖然素食菜餚使用的植物油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然而,為了讓素菜更可口,過量的添加油脂對健康還是有害。其次,素食者也容易缺乏某些營養素,蘇秀悅建議,應該要補充維生素B12及鐵質,黃千玲則認為,素食者要多吃新鮮食材,避免加工過的食品,最好是吃蛋奶素,增加蛋白質的攝取。

7.減少鹽量,避免併發高血壓

對糖尿病人及老年人而言,動脈硬化是健康的大敵,據統計,50%的糖尿病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高血壓也是隱形的殺手。造成高血壓患者人數增加的原因,和攝取過多的鹽分有關。資料顯示,鹽吃得越多,高血壓罹患率也就越高,為了追求健康,應該減少鹽分的需求。一般來說,正常人一天所需要的鹽量在5公克以下,然而許多食物,例如:速食、火腿、香腸、蕃茄醬,甚至汽水、可樂、沙士都含有鹽分,常讓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吃了過多的鹽分。因此,減少鹽分攝取,盡可能食用新鮮食材、多用天然香料取代調味料,才能預防高血壓。

洪建德更進一步提出,醫師的責任不只是測量血糖值、開藥給患者而已,應該教育患者正確的衛教觀念,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醫師要能跨足預防醫學的領域,首先要在醫師的養成教育中增加營養學的知識,之後,也該有管道對醫師持續進行畢業後的相關教育,讓他們學習新的觀念,才能帶給患者最正確的知識,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管理式醫療,可以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產生,節省醫療支出,保障民眾健康。

總而言之,新的健康管理,是讓糖尿病患和一般人一樣,不用吃特別的飲食,但要建立正確的觀念,特別是家裡有第二型糖尿病患,最好是全家人共同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運動管理

每天漸進式增加10分鐘運動量

在運動方面,建議在飯後1~2個小時內運動,空腹或吃飽後馬上運動,都不適宜。其中以有氧運動對糖尿病患最好,例如游泳、慢跑、爬山、騎腳踏車、快走等。黃千玲說,過去運動有「333」原則,指的是一周3次、一次30分鐘、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30下,才是有效的運動。然而,為了因應現代人不動的生活型態,新的運動指標已改為:「533」,一周運動5次、一次30分鐘、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30下,才符合最新的運動標準。

至於糖尿病患有無運動禁忌,則要視有無併發症而定。進行運動前應該先請醫師做整體評估,像是高血壓患者要避免舉重、心臟功能不好者,勿進行劇烈的運動,運動前務必暖身,運動後記得做些緩和的動作,調和呼吸與心跳,再結束運動。

由於糖尿病患要特別注意腳部的保健,穿舒適且具保護功能的鞋襪,每天花幾分鐘觀察一下腳部的血液循環,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腳。黃千玲提醒,上了年紀、膝蓋又不好的患者,不要做負重運動,以免增加膝關節的負擔。事實上,早起跳跳圓極舞、土風舞,只要有運動的習慣,一定比不動來得有益健康。

萬一運動時覺得喘不過氣或感到疼痛,要趕快停止,並且找醫師檢查。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不要一下子突然進行激烈的運動,最好是以一天多運動10分鐘為原則,採用漸進式的方式,增加運動量。至於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洪德健認為,只要養成多走路的習慣,糖尿病也能被妥善控制。

黃千玲強調,「戒菸」對糖尿病患非常重要。因為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3~5倍,而眾所周知,尼古丁正是造成心血管病變的一大因素,同時,抽菸也易造成末稍血管循環不良,是糖尿病患應該注意的地方。

藥物治療

勿迷信偏方讓血糖上下震盪

在用藥方面,洪德健表示,自從慢性處方籤釋出後,患者和醫師見面的時間拉長到3個月一次,有些患者平常血糖值200多,看診前一天刻意少吃,讓血糖降到150,殊不知,這樣反而是在嚴重地傷害自己的健康。除了血糖值忽高忽低以外,平日沒有好好監控血糖值,一旦長時間放任血糖值在110以上,眼睛、心臟、腎臟等都會受到影響,洪德健警告,不能放任這種駝鳥心態。因為糖尿病會發生併發症不是被雷打中,而是自己錯誤的生活習慣累積而得。

黃千玲也提出三點用藥的注意事項,第一、不要自行停藥。有些患者看到血糖值沒問題,就不吃藥,這樣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才可以停藥,不要自行判斷。第二、糖尿病是一種可以控制,但無法治癒的疾病,因此,不要放棄正統的醫學治療,尤其不要聽信偏方。台灣的糖尿病患洗腎率居世界之冠,原因和國人喜歡吃中藥偏方有關。第三、除第一型糖尿病患,第二型糖尿病患有時也需要施打胰島素。假如口服藥物無法有效控制血糖,要提早施打。國人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能不打胰島素就不要打,事實上,若藥物已無法控制,及早施打胰島素,反而可以保護胰臟。

除了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之外,糖尿病患最需要的還是家人的支持,這是一場需要肩合作的長期抗戰,唯有凝聚家人的向心力,共同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為自己,也為家人的健康加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