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鼻咽癌誰是高危險群?怎麼提早發現

鼻咽癌誰是高危險群?怎麼提早發現

出處/ 2000年10月/第17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5545
收藏 瀏覽數 : 25545
鼻咽癌誰是高危險群?怎麼提早發現

鼻咽癌已躍居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七位,若說鼻咽癌是中國人特有的「專利癌」,一點也不誇大。根據醫學文獻,鼻咽癌很少發生在歐美國家的白種人和黑種人身上,即使是東方民族的日本人、韓國人也鮮少發現;卻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及台灣地區非常普遍,從幾歲大到80幾歲都可能罹患,其中以45歲上下的人罹患率最高,然而目前10歲至20幾歲的病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較其他癌症提早20年發病。

鼻咽癌除了少數病人遠端轉移,病情較難控制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及治癒的癌症;對致癌因子、事前警兆多一分防範,配合定期檢查,就能搶得治療先機。

鼻咽癌以客家人及原住民聚集處,罹患率較高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柯政郁表示,華人當中以廣東省籍者罹患率最高,因此有人將鼻咽癌稱為「廣東瘤」,即使是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後裔,發生鼻咽癌的機率,仍遠高於當地人。

依衛生署今年最新資料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200人發病,鼻咽癌是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七位,其中又以客家人及原住民聚集處,罹患率較高。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在台灣每年10萬名男性就有7.7人罹患鼻咽癌,美國是0.63人、日本是0.27人,難怪有人戲稱,中國人得到鼻咽癌的機會,比中彩券特獎還高。

而散居世界五大洲的華人,罹患鼻咽癌的機率,男性方面每10萬人口為6.33名,女性每10萬人口2.14名,依比率高低順序分別為:香港、新加坡、舊金山、台北、洛杉磯、夏威夷、上海,亦即廣東人愈多的地方比率愈高,男女比率大約為3比1。

據統計,每年十萬名男性得到鼻咽癌(NPC)的人數如下表:

種族

中國

美國黑人

美國白人

日本

英國

地方

香港

新加坡

洛杉磯

臺灣

上海

洛杉磯

洛杉磯

大阪

伯明罕

NPC

25.8

19.4

14.6

7.7

5.6

0.8

0.7

0.4

0.4

引發鼻咽癌的因子

由於任何年齡的華人都可能得到鼻咽癌,而且好發於人生最輝煌的壯年期,對整個國家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傷害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我們都應瞭解鼻咽癌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才能戰勝這個「華人公敵」。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公佈「鼻咽癌之診斷與治療共識」指出,鼻咽癌乃由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可分為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以及環境因素(如: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的空氣污染與長期吸菸)。新竹科學園區竹北東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劉育麟醫師則根據這些因素,將導致鼻咽癌的原因細分如下:

1.種族與遺傳

這是病因中最肯定的因素。可從三方面證明:(1)海外華人罹病率高:遷移海外的華人罹病率仍比白人高20倍。一般認為「南蒙古人種」(長江以南)比「北蒙古人種」(長江以北、日、韓)易得鼻咽癌。(2)HLA(組織配對抗原):HLA是位於人體第六對染色體上的一組基因群,若有A2-BW46組合者罹病率是3.4倍,AW19-B17是2.2倍。(3)鼻咽癌家庭史:家族中若有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罹患率是常人的6~10倍;若一等親有鼻咽癌,則升高到常人的60~100倍。

2.EB病毒感染

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毒抗體指數都很高,因此認為鼻咽癌和EB病毒有某種關係,但確實關聯性仍未明瞭。有95%的中國人帶有EB病毒抗體(感染過),而外國人則很少發現EB病毒感染。

3.飲食習慣

小時候常食用醃製品、發酵品,長大後鼻咽癌比率大增,如果常攝食發酵類食物(每週二餐),得鼻咽癌危險度為常人五倍,醬菜類食物(每週五餐)危險度為七倍。

4.工作環境

在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或空氣污染的環境下工作,「可能」易得鼻咽癌,譬如:85年4月電信局3名員工疑似長期接觸「硫酸氣」導致鼻咽癌,但這項因素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5.吸煙、喝酒、嚼檳榔

長期刺激鼻咽表皮可能易致癌,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6.鼻竇炎病史

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故有鼻竇炎者應儘速治療。

鼻咽癌的警兆

鼻咽癌因發生位置隱密,躲在自己無法檢查到的部位─鼻咽部,所以很難自我察覺。柯政郁醫師指出,所謂鼻咽癌,就是源自鼻咽部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它約略位於頭顱部的中心區,就如一個球體的球心,不論自鼻或口,都不易直接檢查此區域。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耳鼻喉科防癌專家們呼籲民眾,如發現以下6大症狀應提高警覺:

1. 頸部腫塊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約70至80%的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因此有不明原因的頸部腫塊,尤其是長在耳垂下方、上頸部兩側、不痛不癢、三星期以上未消腫者,就有可能是鼻咽癌。

2.鼻涕或痰帶血絲

鼻咽腫瘤表面潰爛出血導致鼻涕或痰(尤其是由鼻部倒吸的痰)摻雜血絲,通常是暗紅色或帶血塊現象,其實經由前鼻孔大量流鼻血的現象並不多見。

3.鼻部症狀

包括鼻塞、膿鼻涕、惡臭分泌物等,主要是因鼻咽腫瘤堵塞鼻孔、鼻腔或因腫瘤潰爛而產生。晚期癌細胞會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

4.耳部症狀

因耳咽管功能受損,所以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症狀。

5.頭痛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與鼻竇、顱腔相隔,當鼻咽癌腫瘤侵犯到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現象,這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的。

6.腦神經障礙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隔著堅硬的顱底骨與顱腔隔開。但在鼻咽部周圍有血管與神經通道,鼻咽癌腫瘤細胞常沿著這些孔道侵犯到顱腔內,造成頭痛現象或侵犯腦神經引起功能障礙。如三叉神經受損,便會造成臉部皮膚感覺麻木;外展神經受損,便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 複視現象。其他舌下神經、迷走神經障礙,則會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台大耳鼻喉科教授徐茂銘強調,民眾一旦發現有上述任何一項或多項症狀時,應儘速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的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至於診斷需要經活體切片作病理檢查才能確定。至於鼻咽癌的治療主要依賴放射治療,早期(第一、二期)單用放射治療的結果就很好,但晚期(第三、四期)或復發的病人,需要同時併用化學及手術治療。

鼻咽癌不是絕症,可以治癒

徐茂銘教授表示,經正規治療,病人五年的存活率約有70%,早期病人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左右。除少數病人在治療之初就遠端轉移,病情較難控制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及治癒的癌症,治療後,許多病人能康復重回工作崗位,只有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台灣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以及治療成績,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因此,若發現身體有任何異樣,切莫諱疾忌醫或延遲就醫,以免耽誤診治的黃金時刻。

由於鼻咽癌的發生原因仍然不清楚,目前只知種族與遺傳是重要的因素,因此預防上,醫師建議家中有親屬罹患鼻咽癌者,應定期接受健檢追蹤,此外,少吃鹽漬或煙燻食物如鹹魚、烤肉和抽煙等,都可降低罹率鼻咽癌的機率,當然,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定期健康檢查是絕對必要的,尤其是EB病毒指數偏高的人,更應該注意。

EB病毒血清診斷的正確觀念

EB病毒血清不可作為診斷依據,只可作診斷參考,因EB指數高不一定有鼻咽癌,只是機率較高,正確診斷仍需作鼻咽切片。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